愛德華·A·墨菲是美國某空軍(jun) 基地的工程師。一次,他和同事在試驗中,因儀(yi) 器失靈發生事故。事後墨菲發現,原來是測量儀(yi) 表被一名技術人員裝反了。由此,他總結出規律:凡事隻要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hui) 出錯。這便是著名的“墨菲定律”。
而對於(yu) “非十分不可”的保密工作來說,“墨菲定律”格外適用。它揭示著:如果存在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wei) ,即使此種行為(wei) 造成泄密的可能性極小,也必然會(hui) 導致泄密事件的發生。我們(men) 不妨來看看以下5個(ge) 案例。
典型案例
案例1:2020年12月,某單位負責人韓某參加培訓,需撰寫(xie) 學習(xi) 心得並將之發送至互聯網郵箱。寫(xie) 作時,韓某認為(wei) 學習(xi) 心得不用於(yu) 公開發表,便擅自引用了培訓班發放的涉密學習(xi) 資料內(nei) 容。隨後,他用微信將文件傳(chuan) 給秘書(shu) 包某,讓包某代發至郵箱。2021年1月韓某履新,接任者秘書(shu) 張某需要撰寫(xie) 文稿,包某遂將微信中留存的韓某的學習(xi) 心得提供給其參考。張某引用韓某文稿中的涉密內(nei) 容寫(xie) 成一篇文章,並刊登在該單位網站上,造成嚴(yan) 重泄密。
案例2:2009年,某單位工作人員趙某在承擔涉密專(zhuan) 項工作期間,因妻子身體(ti) 不適需要照顧,將正在撰寫(xie) 的涉密文稿及資料拷至U盤,在家中未聯網的計算機上進行處理。事後,趙某認為(wei) 該計算機並不聯網,有關(guan) 資料尚屬安全,故未及時清理。幾年後,趙某的孩子需要上網學習(xi) ,其妻將家中的計算機聯網,造成該計算機被控製,存儲(chu) 在其中的涉密文件資料被竊。
案例3:2009年,某單位人員發現一涉密計算機存在故障,送單位信息中心修理。信息中心承辦人宋某為(wei) 該計算機更換硬盤,並將舊硬盤隨手放置。幾個(ge) 月後,宋某在整理工作台時,忘記該硬盤來源,遂將硬盤連接在自己使用的互聯網計算機上查看。由於(yu) 該互聯網計算機長期被控製,硬盤中的涉密文件資料被竊。
案例4:2008年,某單位駐外人員戴某在赴任途中,與(yu) 老友李某見麵,共同遊覽當地的風景名勝、感受風土人情,並拍攝了不少照片。離別前,李某提出將照片拷到戴某攜帶的涉密U盤上,遂將U盤連接至自己的互聯網計算機。殊不知該計算機長期被控製,U盤中的涉密信息被竊。
案例5:2014年的十一假期前夕,某單位涉密人員王某準備回鄉(xiang) 探親(qin) ,但領導臨(lin) 時交辦其一項重要涉密文稿任務。王某加班加點完成後,為(wei) 方便修改稿件,將涉密文稿拷貝到自己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中帶回老家。隨後,因弟弟學習(xi) 需要使用電腦,王某將筆記本電腦留在家中,並提出讓其弟通過電子郵件將上述涉密文稿發給自己,造成泄密。
深刻啟示
通過5起案件,我們(men) 不難發現:隻要違反保密規定,就在客觀上存在泄密的風險;隻要客觀上存在泄密的風險,那麽(me) 造成泄密就是遲早會(hui) 發生的事。為(wei) 有效克服墨菲定律的“魔咒”,各機關(guan) 單位應當加強以下幾個(ge) 方麵管理。
1.增強涉密人員防範意識。各機關(guan) 單位要持之以恒進行保密教育,結合發生的典型案例,把規定講透徹,把紅線畫清楚。要讓涉密人員充分認識到,防範泄密,必須從(cong) 最壞的可能性來設想和部署。必須嚴(yan) 格執行各項保密規定,確保形成工作閉環。
2.采取多種管理防控措施。除了常規的物防、技防外,還要重視智能手段在保護國家秘密方麵的作用,推動涉密信息係統和涉密載體(ti) 智能化,推動智能監管、智能提醒等功能落地。
3.全麵徹底開展保密檢查。必須主動、及時清理死角、消除隱患,以降低泄密事件發生的概率,變事後管理為(wei) 事前管理,變被動管理為(wei) 主動管理。
4.加大責任追究處罰力度。對於(yu) 涉密人員違反保密規定的行為(wei) ,應當從(cong) 嚴(yan) 把握處理的標準和尺度,同時注意追究其直接領導和分管領導的責任,嚴(yan) 格依規進行處理,在全單位形成克服鬆散心理、嚴(yan) 格遵守規範的良好氛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