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左一) 女,漢族,45歲,中共黨(dang) 員,山東(dong) 省青島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隊技術處副處長。
我叫林燕,是山東(dong) 省青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的一名民警,從(cong) 警25年,幹刑警18年,先後參與(yu) 了1400多起刑事案件的心理測試,其中直接破獲的重大疑難案件就有370多起。
細長的數據線,一端連在犯罪嫌疑人身上,一端連在電腦上,犯罪嫌疑人的一言一行、一舉(ju) 一動變成顯示屏上一組組跳動的數據,我在捕捉他們(men) 內(nei) 心深處不為(wei) 人知的波動。這就是我的工作——刑偵(zhen) 技術心理測試,同事們(men) 稱呼我為(wei) “心靈捕手”。
都說人心難測,但可以“察言觀色”。人受到刺激的瞬間,表情、動作、聲音、瞳孔、眼動、皮溫等都會(hui) 產(chan) 生微妙變化,我要做的是千方百計捕捉這些微反應,為(wei) 破案指明方向或提供關(guan) 鍵線索。
說起來簡單,幹起來卻不容易,它涉及心理學、醫學、刑偵(zhen) 甚至表演等多個(ge) 學科,還要有豐(feng) 富的實戰經驗。領導把這項任務交給我時,盡管有點打怵,但我還是迎難而上。學中幹、幹中學,我以實驗室為(wei) 家,一幹就是5年,從(cong) 零基礎逐漸成長為(wei) 技術骨幹。
有一次,我參與(yu) 偵(zhen) 辦一起殺人焚屍案。經偵(zhen) 查發現,3年前,犯罪嫌疑人殺人焚屍後,將骨灰拋撒在距案發現場25公裏外的荒野,但嫌疑人矢口否認。為(wei) 精準找到骨灰拋撒地點,我反複模擬嫌疑人行走路線,現場拍攝製作沿途街景三維實景地圖。測試中,我邊播放街景,邊同步觀察並記錄嫌疑人身心反應的微小波動。
一次次試探、一次次觀察、一次次揣摩,盡管嫌疑人始終不發一言,但他的微反應卻指引我一點點找到了正確方向。當播放的三維街景地圖距離拋撒骨灰地點越來越近時,嫌疑人的情緒反應也越來越明顯,甚至開始焦躁不安。根據測試結果,我果斷建議偵(zhen) 查員改變前期偵(zhen) 查方向,將搜索範圍鎖定在100平方米左右的區域。偵(zhen) 查員很快在那裏的一條溝內(nei) 找到了被害人骨灰。在鐵證麵前,嫌疑人不得不如實交代犯罪事實。
“一人藏物,萬(wan) 人難找!林燕竟然能將拋撒骨灰地點精確到百平方米地塊,太不可思議了!”同事感歎。把三維街景地圖運用到心理測試中這一創新性做法,成為(wei) 國內(nei) “物證探索類測試”的經典案例,受到中央政法委、公安部肯定,我也被公安部聘為(wei) 全國刑事技術特長專(zhuan) 家。
很多人認為(wei) ,心理測試是純技術崗位,學懂弄清專(zhuan) 業(ye) 知識,熟練掌握測評技能,就能做好這項工作。其實沒有這麽(me) 簡單,對工作發自內(nei) 心的熱愛,對人民群眾(zhong) 深厚的感情,才是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
一年冬天,農(nong) 民老馬的兩(liang) 個(ge) 蔬菜大棚被燒毀,一年辛勞化為(wei) 烏(wu) 有。警方和老馬都懷疑是鄰居孫某放的火,但證據燒成了灰,無法認定。當案子交到我手上時,已過去兩(liang) 年。憑經驗,我知道隻有到現場才可能找到答案。
我馬上趕到火災廢墟現場,繞現場走了一圈又一圈,邊走邊思考:冬天北風大,火勢蔓延快,犯罪嫌疑人要想留夠逃跑時間,極有可能采用了延時引燃裝置;為(wei) 確保犯罪行為(wei) 得逞,極有可能潛伏在作案現場附近窺探。
我精心編製了測試題目,在心理測試中,我一連串的發問,讓嫌疑人額頭冒汗、坐立不安,很快交代了犯罪事實,作案過程和我的分析基本一致。
老馬的案子終於(yu) 破了,這對一個(ge) 普通農(nong) 家是件天大的事,我深刻感受到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些年,無論大案子,還是小案子,我都全力以赴,竭盡所能,始終不忘“人民公安為(wei) 人民”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18年來,在我和同事努力下,青島公安的心理測試技術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我們(men) 建立了國內(nei) 首個(ge) 微反應實驗室,參與(yu) 偵(zhen) 破多起全國重大疑難案件。維護正義(yi) ,擊穿罪惡,是我們(men) “心靈捕手”義(yi) 不容辭的職責,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們(men) 定會(hui) 負重前行,無怨無悔。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