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林尚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持獨立自主的寶貴曆史經驗。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深刻指出:“黨(dang) 曆來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前進道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黨(dang) 百年奮鬥的實踐表明,獨立自主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men) 都要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立自強,隻有這樣,才能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黨(dang) 的百年曆史就是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奮鬥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一百年來,我們(men) 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結果。”“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ge) 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在百年奮鬥中,我們(men) 黨(dang) 始終立足自身,以自己的力量為(wei) 基點,在獨立自主中開拓前進,在自力更生中自立自強。

  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不論是在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史上,還是在近代以來100多年的中華民族奮鬥史上,中華民族都始終以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走出自己的發展道路,以自力更生的頑強意誌創造輝煌曆史偉(wei) 業(ye) ,鑄就了人類曆史上唯一一個(ge) 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鍛造了“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jue) 心,有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的世界上偉(wei) 大的民族;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的中國現代化發展奇跡。曆史表明,“獨立自主是中華民族精神之魂”,隻要守住這個(ge) 魂,中華民族就能始終立於(yu) 不敗之地,長盛不衰。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誕生,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確立為(wei) 自己的初心使命,秉持中華民族獨立自主精神,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wei) 大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把在近代遭受前所未有劫難的中國徹底“變成一個(ge) 中國人民獨立自主的中國”。在革命鬥爭(zheng) 中,我們(men) 黨(dang) 立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社會(hui) 現實,獨立自主地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並從(cong) 遵義(yi) 會(hui) 議開始成為(wei) 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堅強領導力量,團結帶領人民取得推翻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官僚資本主義(yi) 三座大山的偉(wei) 大勝利,創造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成就,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中,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創造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憑借在任何困難和壓力麵前都不動搖的獨立自主精神、自力更生意誌和自立自強決(jue) 心,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成功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使我國躍升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為(wei) 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成就。縱觀黨(dang) 百年奮鬥曆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獨立自主“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黨(dang) 立國的重要原則”,“是我們(men) 黨(dang) 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依靠黨(dang) 和人民力量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必然結論”。

  在黨(dang) 百年奮鬥的不同曆史時期,黨(dang)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麵臨(lin) 的重大考驗和挑戰是不同的。在成功應對曆史上的重大考驗和挑戰中,黨(dang)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偉(wei) 大實踐形成的基本結論是:隻有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獨立自主解決(jue) 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推向前進、引向勝利;隻有自力更生,自立自強,辦好自己的事,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有可靠保證,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才能擁有戰略主動,黨(dang) 和國家才能立於(yu) 不敗之地;隻有堅持走自己的路,才能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開辟出具有光明前景的康莊大道,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不懈奮鬥。

  走自己的路是黨(dang) 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

  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從(cong) 實際出發,走出一條方向正確、符合國情、屬於(yu) 自己的道路。黨(dang) 的百年曆史表明,道路問題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事業(ye) 興(xing) 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dang) 的生命。在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初期,毛澤東(dong) 同誌就明確指出:“革命黨(dang) 是群眾(zhong) 的向導,在革命中未有革命黨(dang) 領錯了路而革命不失敗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係列偉(wei) 大勝利,最根本的就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探索前進道路,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堅持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道路、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路的堅定決(jue) 心,是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從(cong) 挫折中覺醒、不斷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的真諦。”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總結指出:“走自己的路,是黨(dang) 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dang) 百年奮鬥得出的曆史結論。”

  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ti) 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曆史條件的多樣性,決(jue) 定了各國選擇發展道路的多樣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人類曆史上,沒有一個(ge) 民族、沒有一個(ge) 國家可以通過依賴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後麵亦步亦趨實現強大和振興(xing) 。那樣做的結果,不是必然遭遇失敗,就是必然成為(wei) 他人的附庸。”我國是一個(ge) 有悠久曆史、有獨立文明、有最多人口的東(dong) 方大國,要在這樣的大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曆史上沒有先例可循,必須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指出:“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了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

  在百年奮鬥中,黨(dang) 和人民曆盡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取得的根本成就,就是成功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這條道路根植於(yu) 中華文明5000多年成就,孕育於(yu)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500多年發展,探索於(yu) 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80多年鬥爭(zheng) ,開辟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以來100年奮鬥,來之不易,是無數思想和智慧、探索和實踐、奮鬥和犧牲凝聚而成的,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必由之路,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偉(wei) 大創造。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站立在960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擁有13億(yi) 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ge) 信心,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ge) 信心。”

  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

  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最核心的就是要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近代以後,中國人民深受三座大山壓迫、被西方列強辱為(wei) “東(dong) 亞(ya) 病夫”,毫無獨立自主可言。隻有到了黨(dang) 領導的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人民才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成為(wei) 國家、社會(hui) 和自己命運的主人,贏得獨立自主權利,走上獨立自主發展道路。所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高度珍惜並堅決(jue) 維護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得來的獨立自主權利。鄧小平同誌一再告誡人們(men) :“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men) 的立足點。”“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men) 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hui) 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強調指出:“中國近代以來的全部曆史告訴我們(men) ,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這是解決(jue) 中國所有問題的正確之道。”

  在實踐中,要做到中國的事情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我們(men) 不僅(jin) 要珍惜中國人民獨立自主權利,而且要增強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能力,確保中國人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中國的事情辦好。

  一是要堅持實事求是。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就必須客觀地麵對自己所處的現實、自己所擁有的力量,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毛澤東(dong) 同誌早就指出:“中國革命鬥爭(zheng) 的勝利要靠中國同誌了解中國情況。”隻有了解中國的情況,實事求是,才能辦好中國的事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踐反複證明,能不能做到實事求是,是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成敗的關(guan) 鍵。”

  二是要堅持團結統一。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就必須加強全黨(dang) 全國人民的團結統一,凝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我們(men) 這麽(me) 一個(ge) 有著14億(yi) 人口的國家,每個(ge) 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ge) 人做成一件事、幹好一件工作,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就能向前推進一步。”“隻要我們(men) 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大業(ye) 。”

  三是要堅持自力更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依靠自力更生建立起來的,中國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依靠自力更生奮鬥出來的。中國人民深知,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是一個(ge) 具有超大規模人口的大國,想發展就要靠自己苦幹實幹,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不能寄托於(yu) 別人的恩賜,世界上也沒有誰有這樣的能力。但是,獨立自主不是閉關(guan) 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都需要學習(xi) 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不斷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自立自強。

  四是要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要獨立自主,就必須有自己的主張,並以自己的主張和力量來解決(jue) 處理問題。這就需要有敢於(yu) 正視現實、敢於(yu) 堅持真理、敢於(yu) 進行鬥爭(zheng) 、敢於(yu) 爭(zheng) 取勝利的信念和勇氣,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始終保持昂揚鬥誌和一往無前的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斷創造人間奇跡的精神力量所在。

  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要把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隻有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擁有發展的自主權和主動權,確保國家和民族實現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國家能不能富強,一個(ge) 民族能不能振興(xing) ,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ge) 國家、這個(ge) 民族能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曆史前進的主動權。”掌握了曆史前進的主動權,也就掌握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就必須在以下五個(ge) 方麵作出新的更大努力。

  一是把準方向,就是把準政治方向,決(jue) 不能在政治方向問題上出現偏離,否則就會(hui) 犯顛覆性錯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指出:“政治方向是黨(dang) 生存發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guan) 黨(dang) 的前途命運和事業(ye) 興(xing) 衰成敗。”“我們(men) 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隻有牢牢把準政治方向,確保在根本性問題上不出現顛覆性錯誤,我們(men) 才能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是自尊自信,就是要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斷增強“四個(ge) 自信”,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麵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打壓,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即使立起來了,也是扛不住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的國權,我們(men) 的國格,我們(men) 的民族自尊心,我們(men) 的民族獨立,關(guan) 鍵是道路、理論、製度的獨立。”所以,堅定“四個(ge) 自信”對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三是自立自強,就是要始終堅持“自己動手、豐(feng) 衣足食”,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在獨立自主發展中實現自立自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民族之所以偉(wei) 大,根本就在於(yu) 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麵前都從(cong) 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wei) 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中華民族崇尚自強不息,幾千年的中華民族奮鬥史表明,隻要弘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不斷追求自立自強,就能擁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勇氣和意誌,就能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麵前做到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從(cong) 而把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是防範風險,就是著力防範化解危及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重大風險挑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斷告誡全黨(dang) 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牢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luan) ”,時刻準備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jue) 重大矛盾,注重防範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重大風險,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安定,確保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不被遲滯、不被阻斷。

  五是自主創新,就是堅持以自主創新引領發展進步、實現自立自強。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ge) 國家興(xing) 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在科學技術為(wei) 第一生產(chan) 力的今天,唯有矢誌不移自主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國家和民族才能在激烈競爭(zheng) 中立於(yu) 時代潮頭,才能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men) 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實踐一再告誡我們(men) ,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所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努力實現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堅信《國際歌》唱的:從(cong) 來就沒有什麽(me) 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men) 自己。隻要我們(men) 始終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立自強,就一定能夠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發布時間:2022年01月07日 10:35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