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陳 理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借鑒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曆史經驗,以開辟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新道路、開拓馬克思主義(yi) 新境界的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成功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新事業(ye) 。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深刻總結了我們(men) 黨(dang)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這方麵內(nei) 容,對於(yu) 我們(men) 進一步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續寫(xie) 好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篇大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取得的根本成就

  我們(men) 黨(dang) 百年奮鬥積累了極其豐(feng) 富寶貴的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走自己的路。

  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興(xing) 黨(dang) 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指導一個(ge) 偉(wei) 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dang) ,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曆史知識,沒有對於(yu) 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在近代中國,為(wei) 了改變中華民族悲慘屈辱的命運,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誌士進行了艱辛探索和頑強抗爭(zheng) ,諸多主義(yi) 、主張和方案曾輪番登場,但都未能解決(jue) 中國的問題。俄國十月革命後,中國先進分子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為(wei) 指導,才找到了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出路。回顧我們(men) 黨(dang) 百年奮鬥曆程,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ge) 古老的東(dong) 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深刻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歸根到底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

  馬克思主義(yi) 來到中國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作用,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成功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中國有不同於(yu) 歐洲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也不同於(yu) 當年俄國的獨特國情,中國革命和建設必須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不能以教條主義(yi) 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yi) ,也不能教條式地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馬克思一再告誡人們(men)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提供的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各個(ge) 國家由於(yu) 實際情況存在差異,在實際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的時候,需要從(cong) 實際出發,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wei) 轉移。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的“本本”是要學習(xi) 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正是在這種結合中,我們(men) 黨(dang) 成功找到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盡管同樣都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我們(men) 黨(dang) 沒有照搬俄國十月革命城市武裝起義(yi) 的做法,而是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采取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方式,並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ti) 實踐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麵目為(wei) 之一新,產(chan) 生了新民主主義(yi) 的整個(ge) 曆史階段。馬克思主義(yi) 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是在同各個(ge) 國家具體(ti) 的實踐相結合中發揮出來的。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發展又一次麵臨(lin) 向何處去的道路選擇。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使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鄧小平同誌指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堅持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yi) 必須是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必須是切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緊緊圍繞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根本問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深刻揭示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製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發展戰略,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證明,我們(men) 黨(dang) 既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又從(cong) 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不斷以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是完全成功的,我們(men) 黨(dang)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基本國情、中國最大實際的深刻把握

  能不能正確認識中國國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首要問題,也是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前提。馬克思主義(yi) 之箭,要射中中國革命和建設之的,離不開對中國實際的準確把握。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認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的根據。”過去,在革命和建設中之所以發生這樣那樣“左”的和右的偏差,很重要的原因在於(yu) 對中國基本國情缺乏清醒準確的認識,脫離實際,犯了主觀主義(yi) 的錯誤。鄧小平同誌指出:“中國搞社會(hui) 主義(yi) 走了相當曲折的道路。二十年的曆史教訓告訴我們(men) 一條最重要的原則:搞社會(hui) 主義(yi) 一定要遵循馬克思主義(yi) 的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也就是毛澤東(dong) 同誌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

  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我們(men) 黨(dang) 花了很大功夫來認識中國國情。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我們(men) 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時間。”大革命時期,為(wei) 了弄清楚當時農(nong) 民農(nong) 村實際,毛澤東(dong) 同誌專(zhuan) 門花了32天時間對湖南湘潭、湘鄉(xiang) 、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農(nong) 民運動進行實地考察,深刻揭示了農(nong) 民革命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農(nong) 民在國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把廣大農(nong) 民作為(wei) 中國革命依靠力量,探索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基礎。從(cong) 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這一最大國情出發,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理論,科學回答了在一個(ge) 以農(nong) 民為(wei) 主體(ti) 的、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dong) 方大國進行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一係列基本問題,為(wei) 奪取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勝利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過程中,我們(men) 黨(dang) 同樣把認識中國國情擺在突出重要位置。鄧小平同誌指出,要使中國實現四個(ge) 現代化,至少有兩(liang) 個(ge) 重要特點是必須看到和必須考慮的,一個(ge) 是底子薄,一個(ge) 是人口多,耕地少。中國式的現代化,必須從(cong) 中國的特點出發。後來,我們(men) 黨(dang) 進一步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理論,把對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認識提高到一個(ge) 新水平。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都會(hui) 經曆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chan) 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必然要經曆的特定階段。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這個(ge) 基本國情和最大實際,要求我們(men) 必須牢牢堅持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為(wei) 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奮鬥。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wei) 我們(men) 更加自覺地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一步奠定了紮實可靠的基礎。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對中國革命和建設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我們(men) 黨(dang) 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一貫重視總結曆史經驗,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成功經驗。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是我們(men) 黨(dang) 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恩格斯指出:“偉(wei) 大的階級,正如偉(wei) 大的民族一樣,無論從(cong) 哪方麵學習(xi) 都不如從(cong) 自己所犯錯誤的後果中學習(xi) 來得快。”大革命失敗後,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我們(men) 黨(dang) 開始懂得進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裝的深刻道理。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dong) 同誌多次要求全黨(dang) 學習(xi) 黨(dang) 史,認為(wei) 研究黨(dang) 的曆史,對研究今天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黨(dang) 內(nei) 教育,推進各方麵工作,都是必要的。他在中央學習(xi) 組作的《如何研究中共黨(dang) 史》的講話中開門見山指出:“現在大家在研究黨(dang) 的曆史,這個(ge) 研究是必須的。如果不把黨(dang) 的曆史搞清楚,不把黨(dang) 在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自覺對黨(dang) 的曆史進行係統總結,是從(cong) 延安時期開始的。這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注重總結曆史經驗,把握運用規律,推動事業(ye) 發展的曆史自覺和曆史主動。1945年黨(dang) 的六屆七中全會(hui) 製定的《關(guan) 於(yu) 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係統總結我們(men) 黨(dang) 成立以後特別是黨(dang) 的六屆四中全會(hui) 至遵義(yi) 會(hui) 議前這一段黨(dang) 的曆史及其經驗教訓,深刻分析了“左”傾(qing) 錯誤在政治、軍(jun) 事、組織、思想方麵的表現和嚴(yan) 重危害,高度評價(jia) 了毛澤東(dong) 同誌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ti) 實踐相結合所作的探索,充分肯定了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代表的正確路線,分清了是非,使全黨(dang) 尤其是黨(dang) 的高級幹部對中國民主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一致,增強了黨(dang) 的團結統一。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在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的基礎上,我們(men) 黨(dang) 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鄧小平同誌指出:“我們(men) 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後製定的。曆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這樣來製定方針政策,就能統一全黨(dang) 思想,達到新的團結。這樣的基礎是最可靠的。”1981年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製定的《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係統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曆史經驗,解決(jue) 了既科學評價(jia) 毛澤東(dong) 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dong) 思想的科學體(ti) 係,又根據新的實際和發展要求實行改革開放、確立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正確道路這兩(liang) 個(ge) 相互聯係的重大曆史課題,為(wei) 中國向何處去指明了正確方向,為(wei) 探索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創造了重要條件。決(jue) 議還從(cong) 十個(ge) 方麵總結概括了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黨(dang) 已經逐步確立的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正確道路的主要內(nei) 容,初步回答了在中國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和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這一重大問題。決(jue) 議明確指出這條道路的主要點是從(cong) 建國以來正反兩(liang) 方麵的經驗,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訓中進行基本總結獲得的。這充分說明,我們(men) 黨(dang) 總結過去,是為(wei) 了更好地開辟未來,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dang) 史觀來總結曆史,就能起到總結經驗、統一思想、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作用。

  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結果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活的靈魂,是我們(men) 黨(dang) 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成功開辟,是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破除思想僵化,擺脫傳(chuan) 統觀念束縛,勇於(yu) 探索創新的結果。

  中國革命道路的成功開辟,是在同教條主義(yi) 的鬥爭(zheng) 中取得的。我們(men) 黨(dang) 在幼年時期,曾飽嚐教條主義(yi) 之苦,有過不少教訓。當時,把馬克思主義(yi) 教條化、把共產(chan) 國際決(jue) 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qing) 向一度在黨(dang) 內(nei) 十分盛行,給革命事業(ye) 帶來了嚴(yan) 重影響。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yan) 重受挫的重大曆史關(guan) 頭,我們(men) 黨(dang) 召開了遵義(yi) 會(hui) 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我們(me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開啟了我們(men) 黨(dang) 獨立自主探索中國革命正確道路、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新階段。延安整風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在全黨(dang) 範圍開展了一次普遍的馬克思主義(yi) 思想教育運動,使全黨(dang) 端正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我們(men) 黨(dang) 明確提出把馬列主義(yi) 普遍真理與(yu) 中國具體(ti) 實踐相結合的口號,並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與(yu) 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dong) 思想鄭重地寫(xie) 在黨(dang) 的旗幟上,為(wei) 黨(dang) 的七大的召開和奪取抗日戰爭(zheng) 勝利、全國解放戰爭(zheng) 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麵對過去一段時間“左”的思想的嚴(yan) 重影響,鄧小平同誌一再強調解放思想的問題,認為(wei) 思想一僵化,不從(cong) 實際出發的本本主義(yi) 也就嚴(yan) 重起來了。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幹部和群眾(zhong) 的思想,四個(ge) 現代化就沒有希望。他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這篇著名講話中深刻指出:“一個(ge) 黨(dang)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如果一切從(cong) 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dang) 亡國。”強調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men) 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為(wei) 指導,解決(jue) 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jue) 新出現的一係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chan) 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ge) 現代化的具體(ti) 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鄧小平同誌這篇講話,實際上是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的主題報告,拉開了我們(men) 黨(dang) 解放思想,走自己路的新的征程。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解放思想,鄧小平同誌還領導和支持了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強調目前進行的關(guan) 於(yu)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zheng) 論,是思想路線問題,是政治問題,是關(guan) 係到黨(dang) 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問題。隻有思想路線端正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才可能確立,改革開放才可能邁開步伐。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衝(chong) 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yan) 重束縛,堅決(jue) 批判“兩(liang) 個(ge) 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jia) 關(guan) 於(yu)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重新確立黨(dang) 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dang) 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yi) 的偉(wei) 大轉折。廣大黨(dang) 員、幹部和群眾(zhong) 從(cong) 過去一度盛行的個(ge) 人崇拜和教條主義(yi) 的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黨(dang) 內(nei) 外思想活躍,出現了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jue) 新問題的生動景象。這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探索,創造了良好條件。實踐證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凝結著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的前提,是我們(men) 黨(dang) 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men) 黨(dang) 就不可能在十年動亂(luan) 結束不久作出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的決(jue) 策,開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我們(men) 黨(dang) 就不可能在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製度創新,成功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使當代中國又一次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係列重大舉(ju) 措,推進一係列重大工作,戰勝一係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方向決(jue) 定道路,道路決(jue) 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黨(dang) 和人民曆經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道路。經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men) 勝利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隻要我們(men)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就一定能夠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30日 09:44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