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18億(yi) 畝(mu) 耕地必須實至名歸”……
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12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開。會(hui) 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專(zhuan) 題研究“三農(nong) ”工作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次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傳(chuan) 達學習(xi) 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
“保證糧食安全,大家都有責任”“黨(dang) 政同責要真正見效”……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中的“責任”二字,重若千鈞。
農(nong) 為(wei) 邦本。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係“三農(nong) ”,始終重視糧食安全。早在2013年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要求“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20年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總書(shu) 記強調“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chan) 年年要抓緊”。
麵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點上,今年的會(hui) 議,總書(shu) 記再一次為(wei) 大家敲響糧食安全警鍾,強調“責任”二字,有何深意?
糧食安全責任要一起扛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是明年經濟工作主基調。糧穩天下安,穩住糧食,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yi) 。
我國糧食產(chan) 量已連續7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有力保障了14億(yi) 人口大國的糧食安全。但也要看到,由於(yu) 人多地少,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且“緊平衡”越來越緊,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鬆。
收割機在山東(dong) 省臨(lin) 沂市平邑縣的麥田裏收割小麥(2021年6月8日攝)。 新華社發(武紀全 攝)
放眼國際國內(nei) ,形勢並不寬鬆——
世紀疫情、極端天氣等因素對全球糧食生產(chan) 帶來不確定性。近年來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各國首先捂緊自己的糧袋子。我國還麵臨(lin) 水地資源約束、農(nong) 資價(jia) 格上漲等挑戰。糧食安全必須要立足國內(nei) 。保障經濟社會(hui) 發展穩定,必須穩住“三農(nong) ”基本盤和糧食“壓艙石”,以國內(nei) 糧食穩產(chan) 保供的穩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必須著眼國家戰略需要,穩住農(nong) 業(ye) 基本盤、做好‘三農(nong) ’工作”“措施要硬,執行力要強”“要有合理布局,主產(chan) 區、主銷區、產(chan) 銷平衡區都要保麵積、保產(chan) 量”……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字字千鈞。
端牢中國人的飯碗是重大戰略問題。不能隻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隻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無論中央還是地方,無論主產(chan) 區、主銷區還是產(chan) 銷平衡區,誰也不是旁觀者,糧食安全責任要一起扛,絕不能推諉塞責或把希望放在調運和進口上。
關(guan) 鍵品種要大力保
“要實打實地調整結構,擴種大豆和油料,見到可考核的成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正確認識和把握五個(ge)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chan) 品供給保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戰略性問題。這次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chan) 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穩定糧食麵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chan) ,這傳(chuan) 遞出十分明確的新信號。
這是2021年10月21日上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東(dong) 營市黃河三角洲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考察時,走進田間察看大豆長勢。新華社記者 王曄 攝
14億(yi) 人口,不能指望別人養(yang) 活。
近年來,我國口糧供給充足,然而大豆和食用油進口規模較大、對外依存度較高。2020年,我國進口大豆超過1億(yi) 噸,食用植物油進口983萬(wan) 噸。隨著人們(men) 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需求增加,對於(yu) 豆粕等飼料糧和食用油需求增加。今後要切實端牢飯碗,必須提前謀劃,既要有硬舉(ju) 措,更要抓實效,多措並舉(ju) 抓好關(guan) 鍵品種。
18億(yi) 畝(mu) 耕地要不折不扣守
土生萬(wan) 物、地發千祥。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wan) 昌鎮,農(nong) 民駕駛農(nong) 機收割水稻(2021年10月1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耕地保護要求要非常明確,18億(yi) 畝(mu) 耕地必須實至名歸”“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對於(yu) 耕地問題,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內(nei) 容直擊突出問題,要求高,語氣重,部署實。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一些地區耕地麵積減少,有的地方良田不種糧食,而是建養(yang) 殖場、種花卉果木。從(cong) 局部看經濟效益明顯,但從(cong) 全局看卻是糧食安全的隱憂。一些地區非法占用耕地,有的占優(you) 補劣、占水田補旱田,進一步加劇風險。
局部必須服從(cong) 全局,小局必須服從(cong) 大局。對此,會(hui) 議明確部署一係列硬舉(ju) 措:落實好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嚴(yan) 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強耕地用途管製,建設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
“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沒有任何權利浪費”“什麽(me) 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guan) 了”“對糧食問題,要從(cong) 戰略上看,看得深一點、遠一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糧食安全這個(ge) “永恒課題”高度重視,時時敲響警鍾,強化部署,保障大國糧倉(cang) 安穩,為(wei) 發展築牢根基。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