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文(左一) 男,蒙古族,47歲,中共黨(dang) 員,遼寧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水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
我叫王德文,現任遼寧省喀左縣水泉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作為(wei) 一名基層公務員,我始終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民生發展大計上,和鎮村幹部群眾(zhong) 一起努力拚搏,走出了一條靚美鄉(xiang) 村、惠澤百姓的振興(xing) 之路。
農(nong) 民是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體(ti) ,擺脫貧困、振興(xing) 鄉(xiang) 村,首先要提升他們(men) 的精氣神。於(yu) 是我走村串戶,實地了解情況,通過爭(zheng) 取美麗(li) 鄉(xiang) 村、節水增糧等項目,改善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幾年間,全鎮新建村部辦公樓6處、村級文化廣場20個(ge) 、文化大舞台3個(ge) 、便民停車場3處;硬化鎮村公路、巷道148公裏;安裝路燈758盞,實現了硬化亮化全覆蓋;栽植各類風景樹10萬(wan) 餘(yu) 株、花卉100萬(wan) 餘(yu) 株,使“開窗見綠、開門聞香、移步見景”的美好憧憬變成現實。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幹群精氣神大為(wei) 改觀,村幹部從(cong) 過去的“逼著幹”到現在的“比著幹”,群眾(zhong) 從(cong) 以前的“躲著走”到如今的“幫著忙”,講衛生、愛家園、睦鄰裏、崇德善的新風尚正在悄然形成。
要想各村都能齊頭並進發展好,必須在村班子建設上狠下功夫,加強村“兩(liang) 委”幹部隊伍建設。我抽出大把時間,走訪黨(dang) 員群眾(zhong) ,征求意見建議,真正把敢於(yu) 擔當、善於(yu) 做群眾(zhong) 工作、致富帶富能力強的黨(dang) 員選進班子,把外出經商企業(ye) 家、本地大學畢業(ye) 生或本村致富能手、退役軍(jun) 人選拔培養(yang) 為(wei) 村書(shu) 記。在我的推動下,水泉鎮先後調整村書(shu) 記3名,全部實現村書(shu) 記、主任“一肩挑”,能人型村書(shu) 記達100%。2013年以來,全鎮7個(ge) 村黨(dang) 支部中,當選縣人大代表1人、縣人大常委1人,水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被推選為(wei) 全國人大代表,1名村書(shu) 記當選副鎮長,2名村書(shu) 記當選鎮黨(dang) 委委員。
水泉鎮位於(yu) 縣城北部,有依山傍水、綠水青山的美譽。我和班子成員幾經調研,確定了“生態興(xing) 旅、以旅促農(nong) ”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項目。我們(men) 率先在南亮子村成立開發有限公司,建民宿、栽荷花、購遊船、建果園,依托淩河第一灣和鴿子洞古人類遺址,打造了具有江南水鄉(xiang) 特色的生態旅遊項目“依灣農(nong) 家”景區,2020年旅遊收入超過60萬(wan) 元,成為(wei) 遼寧省唯一入選全國社會(hui) 領域公共服務助力脫貧攻堅典型案例的村子。水泉村因棄荒棚租金問題引發群眾(zhong) 上訪,我帶頭入戶走訪,在妥善處理基礎上,積極引導水泉村進行土地流轉,通過村黨(dang) 支部領辦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花海觀光和果蔬采摘項目,村集體(ti) 增收50萬(wan) 元,2018年獲批國家AAA級景區。目前,通過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特色種植、設施農(nong) 業(ye) 等項目,7個(ge) 行政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全部超過10萬(wan) 元。
歲月可憶,未來可期。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們(men) 注定不是乘涼者,而要成為(wei) 振興(xing) 路上的拓荒者。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程中,中央繪好了“大寫(xie) 意”,接下來需要我們(men) 鎮村幹部以實幹為(wei) 筆、汗水為(wei) 墨,勾勒出一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筆畫”,把忠誠與(yu) 擔當寫(xie) 在田間地頭、寫(xie) 進群眾(zhong) 心坎!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