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5年12月27日
毛澤東(dong) 在陝北瓦窯堡黨(dang) 的活動分子會(hui) 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yi) 的策略》報告。報告根據瓦窯堡會(hui) 議作出的決(jue) 議,充分地說明了和民族資產(chan) 階級在抗日的條件下重新建立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著重地指出了共產(chan) 黨(dang) 在這個(ge) 統一戰線中具有決(jue) 定意義(yi) 的領導作用,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批判了黨(dang) 內(nei) 在過去長時期內(nei) 存在著的狹隘的關(guan) 門主義(yi) 和對於(yu) 革命的急性病——這些是黨(dang) 和紅軍(jun) 在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時期遭受嚴(yan) 重挫折的基本原因。報告還提醒全黨(dang) 注意大革命後期陳獨秀右傾(qing) 機會(hui) 主義(yi) 引導革命歸於(yu) 失敗的曆史教訓。
關(guan) 於(yu) 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報告指出:目前形勢的基本特點,就是日本帝國主義(yi) 要變中國為(wei) 它的殖民地。這種情形,威脅到了全國人民的生存,給中國一切階級和一切政治派別提出了“怎麽(me) 辦”的問題。中國工人階級和農(nong) 民階級是中國革命最堅決(jue) 的力量,他們(men) 都是要求反抗的。中國的小資產(chan) 階級也是要反抗的。大土豪、大劣紳、大軍(jun) 閥、大官僚、大買(mai) 辦們(men) 的主意早就打定了。他們(men) 組成了一個(ge) 賣國賊營壘,他們(men) 的利益同帝國主義(yi) 的利益是不可分離的,他們(men) 的總頭子就是蔣介石。這一賣國賊營壘是中國人民的死敵。民族資產(chan) 階級是一個(ge) 複雜的問題,但在今天的情況下,民族資產(chan) 階級是有發生變化的可能性的。民族資產(chan) 階級沒有地主階級那樣多的封建性,沒有買(mai) 辦階級那樣多的買(mai) 辦性。在殖民地化威脅的新環境之下,他們(men) 的特點是動搖,但在鬥爭(zheng) 的某些階段,他們(men) 中間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參加鬥爭(zheng) 的可能的。其另一部分,則有由動搖而采取中立態度的可能。報告還指出:即使在地主買(mai) 辦階級營壘中也不是完全統一的,這是半殖民地的環境,即許多帝國主義(yi) 爭(zheng) 奪中國的環境所造成的。由此,報告在革命統一戰線策略方針上,提出了一個(ge) 重要原則,就是“我們(men) 要把敵人營壘中間的一切爭(zheng) 鬥、缺口、矛盾,統統收集起來,作為(wei) 反對當前主要敵人之用”。把以上這個(ge) 階級關(guan) 係問題總起來說,就是:在日本帝國主義(yi) 打進中國本部來了這一個(ge) 基本的變化上麵,變化了中國各階級之間的相互關(guan) 係,擴大了民族革命營壘的勢力,減弱了民族反革命營壘的勢力。報告回顧和分析了中國民族資產(chan) 階級在革命曆史關(guan) 頭的種種表現,指出:國民黨(dang) 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yan) 重關(guan) 頭的時候,是要發生破裂的。這種情況,基本地說來是不利於(yu) 反革命,而有利於(yu) 革命的。報告還特別強調:目前是大變動的前夜。黨(dang) 的任務就是把紅軍(jun) 的活動和全國的工人、農(nong) 民、學生、小資產(chan) 階級、民族資產(chan) 階級的一切活動匯合起來,成為(wei) 一個(ge) 統一的民族革命戰線。
關(guan) 於(yu) 民族統一戰線,報告指出:黨(dang) 的基本的策略任務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當著革命的形勢已經改變的時候,革命的策略,革命的領導方式,也必須跟著改變。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men) 勇敢地拋棄關(guan) 門主義(yi) ,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報告進一步闡明統一戰線的策略同關(guan) 門主義(yi) 的策略之間的原則區別,指出:日本帝國主義(yi) 決(jue) 定要變全中國為(wei) 它的殖民地,和中國革命的現時力量還有嚴(yan) 重的弱點,這兩(liang) 個(ge) 基本事實就是黨(dang) 的新策略即廣泛的統一戰線的出發點。組織千千萬(wan) 萬(wan) 的民眾(zhong) ,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jun) ,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進攻的需要。因此,隻有統一戰線的策略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策略。關(guan) 門主義(yi) 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關(guan) 門主義(yi) “為(wei) 淵驅魚,為(wei) 叢(cong) 驅雀”,把“千千萬(wan) 萬(wan) ”和“浩浩蕩蕩”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隻博得敵人的喝采。我們(men) 一定不要關(guan) 門主義(yi) ,我們(men) 要的是製日本帝國主義(yi) 和漢奸賣國賊的死命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報告還論述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指出:共產(chan) 黨(dang) 和紅軍(jun) 不但在現在充當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發起人,而且在將來的抗日政府和抗日軍(jun) 隊中必然要成為(wei) 堅強的台柱子。隻要共產(chan) 黨(dang) 和紅軍(jun) 本身是存在的,發展的,那末,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必然也會(hui) 是存在的,發展的。這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和紅軍(jun) 在民族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共產(chan) 黨(dang) 人現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men) 能夠善處自己,又能夠善處同盟者。這篇報告收入《毛澤東(dong) 選集》第一卷。
1936年12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討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jue) 後的工作。毛澤東(dong) 作報告指出:我們(men) 過去估計西安事變帶有革命性是對的,如果它沒有革命性便不會(hui) 有這樣好的結果。西安事變給國民黨(dang) 以大的刺激,成為(wei) 它轉變的關(guan) 鍵,逼著它結束十年的錯誤政策,結束十年內(nei) 戰,而內(nei) 戰的結束也就是抗戰的開始。西安事變促進了國共合作,是劃時代的轉變,是新階段的開始。蔣介石釋放後,他的動搖是否最後結束?現在還隻能說是結束的開始,我們(men) 要動員一切力量結束他的動搖。西安事變使蔣介石的地位降低了,而我們(men) 的地位提高了。我們(men) 在西安事變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應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開展全國局麵,把紅軍(jun) 擴大起來,與(yu) 張、楊更加團結,成為(wei) 抗日的核心,這是我們(men) 當前的任務。我們(men) 的具體(ti) 策略是推動左派,爭(zheng) 取中派,打擊右派。
毛澤東(dong) 作結論指出:鞏固西北根據地,擴大紅軍(jun) 和蘇區,改造東(dong) 北軍(jun) 和西北軍(jun) 。做好全國群眾(zhong) 工作,把群眾(zhong) 組織起來,這是工作的重心。加強對國民黨(dang) 的工作,特別要做好左派、中派和軍(jun) 隊的工作,重視宣傳(chuan) 工作,黨(dang) 報應辦起來。培養(yang) 幹部,要辦黨(dang) 校和紅軍(jun) 學校,造就群眾(zhong) 的、軍(jun) 事的、黨(dang) 的、政治的四種人才。應督促國民黨(dang) 三個(ge) 月後召開救國會(hui) 議。
2002年12月27日
江澤民在中央軍(jun) 委擴大會(hui) 議上講話,論述了中國特色軍(jun) 事變革。他指出:新軍(jun) 事變革正在進入一個(ge) 新的質變階段,很可能發展成為(wei) 一場波及全球、涉及所有軍(jun) 事領域的深刻的軍(jun) 事革命。信息化是新軍(jun) 事變革的核心。人類社會(hui) 的戰爭(zheng) 形態正由機械化戰爭(zheng) 轉變為(wei) 信息化戰爭(zheng) 。建立在新的物質技術基礎上的新軍(jun) 事變革,必然導致軍(jun) 隊建設和作戰方式等一係列方麵發生革命性變化。從(cong) 大的方麵講,有四個(ge) 趨勢值得我們(men) 注意。一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將成為(wei) 軍(jun) 隊作戰能力的關(guan) 鍵因素。二是非接觸、非線式作戰將成為(wei) 重要作戰方式。三是體(ti) 係對抗將成為(wei) 戰場對抗的基本特征。四是太空將成為(wei) 國際軍(jun) 事競爭(zheng) 新的戰略製高點。對我國而言,新軍(jun) 事變革的挑戰,就是我們(men) 所說的我國仍然麵臨(lin) 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you) 勢的壓力的一個(ge) 重要表現,這種軍(jun) 事壓力實質上是與(yu) 政治壓力相配合的。新軍(jun) 事變革有可能進一步拉大我國同世界主要國家在軍(jun) 事實力上的差距,增大對我國軍(jun) 事安全的潛在威脅。
他談到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的基點指出:我們(men) 十年前把當代戰爭(zheng) 的形態界定為(wei) 高技術戰爭(zheng) ,把我軍(jun) 未來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的基點從(cong) 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zheng) 轉變為(wei) 打贏一場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zheng) ,是完全正確的。這個(ge) 轉變的實質,是由準備應付工業(ye) 時代的戰爭(zheng) 向準備應付信息時代的戰爭(zheng) 轉變,是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開端。可以說這是一個(ge) 革命性轉變。正是有了這個(ge) 轉變,才有了我軍(jun) 現代化建設的一係列調整改革。一九九八年,我們(men) 認識到,高技術戰爭(zheng) 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人類戰爭(zheng) 形態正在進入信息化戰爭(zheng) 階段。二○○○年,我又進一步強調,信息化戰爭(zheng) 將成為(wei) 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戰爭(zheng) 形態。可以肯定,未來作戰的信息化程度將相當高。對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要充分加以重視,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和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
他談到國防和軍(jun) 隊現代化發展戰略指出:我們(men) 已經提出了新世紀國防和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並明確軍(jun) 隊現代化建設要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曆史任務。現在,我們(men) 可以進一步提出,“三步走”戰略構想所確定的目標就是在本世紀的前五十年逐步實現國防和軍(jun) 隊信息化。要正確處理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關(guan) 係,以機械化為(wei) 基礎,以信息化為(wei) 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推動軍(jun) 隊信息化加速發展。
黨(dang) 史回眸
1994年
12月27日 全國城鎮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試點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
2002年
12月27日 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典禮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和江蘇省、山東(dong) 省施工現場同時舉(ju) 行。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調東(dong) 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曆史瞬間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dong) 在陝北瓦窯堡黨(dang) 的活動分子會(hui) 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yi) 的策略》報告。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