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連日來,文藝工作者們(men) 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5點希望貫徹落實好,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jia) 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緊跟時代步伐
唱響昂揚旋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cong) 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著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奮鬥敞開,向著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蘊含的磅礴氣勢、宏偉(wei) 願景和深刻思考在廣大文藝工作者中引發熱烈反響。中國文聯黨(dang) 組書(shu) 記、副主席李屹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向文藝工作者發出了號召,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時代性、真理性、思想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yi) 文藝理論中國化最新最權威的教科書(shu) ,是做好文藝工作文聯工作的根本遵循。“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是指引新時代文藝前進的光輝旗幟、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文藝事業(ye) 發展的進軍(jun) 號角。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在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wei) ,在持續深化文聯改革中展現新氣象,在行風建設中更好發揮主導作用。”
“總書(shu) 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讓我倍感重任在肩。”第七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紀紅建說。他近年來深入六盤山區、武陵山區、秦巴山區、烏(wu) 蒙山區等貧困地區,走訪和記錄了貧困戶、扶貧工作者等的脫貧攻堅故事。“作為(wei) 新時代的報告文學作家,我們(men) 必須更加深入地投身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行走在中國大地的縱橫阡陌,記錄奮鬥者的艱辛曆程,反映拚搏者的精神麵貌,留下國家和民族發展進步的足跡、人民奮勇向前的足跡。”紀紅建說。
安徽省作協副主席陳家橋正在創作的《時代三部曲》,將全麵呈現近百年來中國社會(hui) 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堅定了我創作的方向和目標。我將在以後的創作實踐中,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堅持現實主義(yi) 的創作方法,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更好更生動地講述偉(wei) 大時代、記錄偉(wei) 大時代、謳歌偉(wei) 大時代。”
中國攝影家協會(hui) 理事、山西《映像》雜誌社總編輯張國田在基層一線從(cong) 事攝影創作近40年,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5年多。“老區人民在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偉(wei) 大實踐中所展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時時刻刻感動和吸引著我,給我提供了不竭的工作動力、噴湧的藝術靈感和豐(feng) 沛的創作資源。我所在的幫扶村通過村落改造、藝術創造、品牌打造和生態再造,讓全體(ti) 村民過上了小康日子。”張國田激動地說,“我一定時刻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把鏡頭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上的老區人民,與(yu) 他們(men) 一道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yu) 傳(chuan) 媒學院院長肖向榮表示:“作為(wei) 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將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作為(wei) 大學老師,我將堅守信念、傾(qing) 情投入,培養(yang) 更多的青年文藝人才。”
精益求精
勇於(yu) 創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內(nei) 容選材要嚴(yan) 、思想開掘要深、藝術創造要精,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
精辟的話語飽含著殷切的期望,在文藝工作者心中激起熱烈回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指出了攀高峰、出大師之路。”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王蒙說,“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ge) 文藝大國,文學藝術具有優(you) 良傳(chuan) 統。我們(men) 要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要勇於(yu) 攀登,要以屈原、李白、杜甫、魯迅為(wei) 榜樣,我們(men) 的文藝工作才能真正上高峰,真正出大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中國兒(er) 童藝術劇院院長馮(feng) 俐說:“沒有創新就沒有創作和創造,有的隻是重複、複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缺乏根基的創新則是無源之水。文藝工作者要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
愛奇藝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龔宇說,“我們(men) 將繼續致力於(yu) 用科技賦能創作,激發文藝創作者的潛能,創造出更多讓人民群眾(zhong) 喜歡、體(ti) 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chuan) 播既符合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you) 秀文藝作品。”
“學習(xi) 領會(hui) 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讓我的創作更有方向和底氣。”導演劉家成說,“人民群眾(zhong) 中孕育著豐(feng) 富的創作素材,是取之不竭的創新寶庫。要推進文藝創新,就要深入到人民中去。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就必須勇於(yu) 自我突破,隻有不斷超越自己,才能不斷煥發創新的動力和活力。”
中國舞蹈家協會(hui) 主席馮(feng) 雙白說:“新時代新征程,文藝工作者要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要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我們(men) 要提高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識,繼承弘揚傳(chuan) 統,並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向上向善
展現新時代精神氣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中國文藝追求向上向善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活潑體(ti) 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dong) 西表現出來,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qing) 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you) 秀作品滋養(yang) 人民的審美觀價(jia) 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
文藝隻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wei) 時代的號角。止於(yu) 至善,方能臻於(yu) 至美。“如何創作出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民族、偉(wei) 大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方向。”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兒(er) 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倍感振奮。疫情防控期間,楊紅櫻將目光投向現實生活,用心用情寫(xie) 下《戴口罩的貓》,藝術地再現了中國人民抗疫的感人故事。“我將不斷探索,努力把美的價(jia) 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王一川說,近年來,以影視創作為(wei) 代表的重大題材文藝創作展現了新氣象。比如,電影《1921》展示了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熱血青年懷抱堅定信仰創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故事,給當代青年產(chan) 生強烈的代入感,激發共情效應。“重大題材文藝創作注重運用大曆史觀和大時代觀去重新觀照百年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賦予他們(men) 的言行以厚重的曆史內(nei) 涵。同時,注重創造藝術典型形象,強化大眾(zhong) 化表達,從(cong) 而顯著地提升了重大題材文藝創作的質量和水平。”
中國電影家協會(hui) 主席陳道明說,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令人鼓舞、催人奮進、促人深思。“我們(men) 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記錄人民生活和時代特色,繼續為(wei) 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砥礪奮進。”
“身處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是每一位作家的幸運。我們(men) 一定要把作品作為(wei) 自己的立身之本,創作出能和這個(ge) 偉(wei) 大時代相匹配的作品,為(wei) 時代和人民放歌。”吉林省作協主席金仁順說,“作家是人民的一分子,要把自己像一滴水那樣放到生活的海洋裏,越是沉浸在生活的深處,就越能保持創作的激情,寫(xie) 出來的作品會(hui) 越有內(nei) 涵,越能留得下、傳(chuan) 得開。”
浙江省文聯書(shu) 記處書(shu) 記餘(yu) 旭紅說,“我們(men) 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wei) 深邃的視野、更為(wei) 博大的胸懷、更為(wei) 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wei) 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ge) 生動立體(ti) 的中國。”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