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淩壯(右) 男,漢族,29歲,中共黨(dang) 員,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衛生健康局基層衛生與(yu) 老齡健康科副科長。
我叫潘淩壯,2014年畢業(ye) 於(yu) 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e) 後曾在深圳高新企業(ye) 工作。2016年,我回到家鄉(xiang) 湖北,成為(wei) 武漢市礄口區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基層公務員,承擔起服務社區居民健康的重要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使命,當好居民健康的“守門人”。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作為(wei) 防疫主力軍(jun) ,我和同事一起堅守戰鬥在第一線。封城76天,我大部分時間吃住在單位,全身心投入抗疫。有時因人手不足,我還會(hui) 穿戴好防護服,背上沉重的消殺設備,和同事一起在隔離點開展“地毯式”消殺。冬日的武漢,氣溫接近零度,冷得讓人瑟瑟發抖,可往往一趟消殺過後,內(nei) 衣全部濕透。2月上旬,我因感染新冠肺炎被隔離治療。隔離期間,我非常牽掛轄區的疫情防控與(yu) 患者救治情況,惦記在一線堅持鬥爭(zheng) 的戰友們(men) ,盡管身體(ti) 虛弱,我仍克服種種困難,通過遠程辦公協助同事處理防疫任務。身體(ti) 康複後,心急如焚的我立即重上一線,繼續戰鬥。
為(wei) 早日實現確診病例清零、城市解封,3月,武漢市防控指揮部要求重點人群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接到任務後,我和同事第一時間排查“四類人群”,落實采樣任務,千方百計確保當天報告核酸檢測結果。每天不僅(jin) 排查工作量大,有時還要麵對居民因恐懼而不願配合的情況。密切接觸者中有位高婆婆,不願陌生人上門,拒絕配合采樣。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我隔著房門耐心向婆婆講解政策,還讓婆婆透過貓眼看著我進行了全身消毒,婆婆才放心打開門接受了采樣。
腳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作為(wei) 一名基層公務員,我深知自己是連接政府衛生健康政策與(yu) 居民群眾(zhong) 健康需求的紐帶。一方麵,我不斷向下紮根,進診室聽民聲,到科室訪民情,引導基層衛生機構為(wei) 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jia) 廉的基本醫療與(yu) 公共衛生服務;另一方麵,我不斷向上生長,認真學習(xi) 掌握最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政策,確保各項工作能夠落實落細,讓老百姓切實享受到健康“紅利”,提升居民的健康獲得感。
為(wei) 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方便居民就醫,我積極推進專(zhuan) 家工作室、“一中心一特色”等民生兜底工程,多次前往轄區各三甲醫院,嚐試引進更多知名專(zhuan) 家入駐社區,推動優(you) 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努力打造“一中心一特色”基層醫療工作品牌。目前,全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yu) 多家三甲醫院開展合作,岐黃學者、長江學者等16位博導、91位博士下沉社區坐診,內(nei) 分泌、心血管、腦血管、呼吸等12個(ge) 專(zhuan) 家工作室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診。
心中裝著居民,工作為(wei) 了居民。為(wei) 推進醫防融合,提升居民的健康生活質量,我和同事全力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檔升級,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以全科醫生為(wei) 核心、由中醫師、護士、健康管理師、公共衛生人員等組成的家庭醫生團隊,把全程、連續、個(ge) 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沒有從(cong) 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作為(wei) 一名基層衛生健康工作者,我的工作雖然普通,但連接著千家萬(wan) 戶的健康保障。我將繼續奮鬥在基層衛生健康事業(ye) 一線,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奮鬥書(shu) 寫(xie) 青春,用實幹證明自我,在為(wei) 民服務中踐行初心,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優(you) 質便捷的健康服務,為(wei) 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