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
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唐代詩人李白的這聯詩句,寄語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新時代需要文藝大師,也完全能夠造就文藝大師!新時代需要文藝高峰,也完全能夠鑄就文藝高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熱情讚揚廣大文藝工作者無愧於(yu) 黨(dang) 和人民的期待與(yu) 要求,發揮了聚人心、暖民心、強信心的作用,同時又對這支隊伍提出了殷切期望。
今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從(cong) 落後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wei) 大跨越”描述一百年來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的“偉(wei) 大史劇”。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是中國人民在新的考驗和挑戰中創造光明未來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拚搏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總書(shu) 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
把握時代大勢,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文藝工作者的一貫要求。
2014年,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時,總書(shu) 記要求作家藝術家“成為(wei) 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2016年,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時,總書(shu) 記指出,“任何一個(ge) 時代的文藝,隻有同國家和民族緊緊維係、休戚與(yu) 共,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
2019年,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hui) 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hui) 科學界委員時,總書(shu) 記強調要“為(wei) 時代畫像、為(wei) 時代立傳(chuan) 、為(wei) 時代明德”。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ge) 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ge) 時代的風氣。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
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從(cong) 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今年,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人民是文藝之母。
這其中包括三層含義(yi) :
源於(yu) 人民。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隻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019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看望全國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文化文藝工作者要走進實踐深處,觀照人民生活,表達人民心聲,用心用情用功抒寫(xie) 人民、描繪人民、歌唱人民。
在這次開幕式上,總書(shu) 記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人民群眾(zhong) 、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le) ”,這樣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
為(wei) 了人民。在人民的壯闊奮鬥中,隨處躍動著創造曆史的火熱篇章,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
總書(shu) 記強調,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曆史的偉(wei) 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讚頌,對一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鬥的拚搏者、一切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men) 給予最深情的褒揚。
屬於(yu) 人民。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
“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jin) 要讓人民成為(wei) 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qing) 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wei) 一體(ti) ,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wei) 時代和人民放歌。”這是總書(shu) 記的要求與(yu) 期望。
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如何創新?
“一個(ge) 寫(xie) 作者,當他完全擺脫模仿的時候,他才開始成為(wei) 真正的作家”,“每一個(ge) 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xie) 法”。在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作家柳青的話,鼓勵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學習(xi) 前人的禮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抵製照搬跟風、克隆山寨,邁向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
具體(ti) 而言:
創新不是割斷血脈、憑空虛造,而是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總書(shu) 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如今,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這對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wei) 內(nei) 容服務的。“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nei) 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
如此才能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創作出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民族、偉(wei) 大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憶了2014年3月出國訪問時的一段往事:
“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陝北農(nong) 村插隊,聽說一個(ge) 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shu) ,就走了30裏路去借這本書(shu) ,後來他又走了30裏路來取回這本書(shu) 。”
為(wei) 什麽(me) 要對外國人講這些?總書(shu) 記說,因為(wei) 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hui) 、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在這次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中國和世界”的角度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wei) 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總書(shu) 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nei) 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chuan) 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對於(yu) 國際社會(hui) 來說,他們(men) 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
總書(shu) 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hui) 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追求的優(you) 秀作品。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
在文藝領域的重要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每次都會(hui) 重點談到堅守職業(ye) 道德、堅守藝術理想的話題。
2014年,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指出,文藝是給人以價(jia) 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ye) 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
2016年,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總書(shu) 記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藝作為(wei) 一生的功課。
2019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看望全國政協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
在這次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jia) 值,並用四個(ge) “要”、四個(ge) “決(jue) 不能”提出了明確要求——
文藝要通俗,但決(jue) 不能庸俗、低俗、媚俗。
文藝要生活,但決(jue) 不能成為(wei) 不良風氣的製造者、跟風者、鼓吹者。
文藝要創新,但決(jue) 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dong) 西。
文藝要效益,但決(jue) 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
2019年國慶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其中就有我們(men) 熟悉的“人民藝術家”王蒙、秦怡、郭蘭(lan) 英等。
今年6月29日,在給“七一勳章”獲得者、94歲高齡的藍天野頒授勳章時,總書(shu) 記微笑著說:“藍老,你的很多戲我都看過。難得你這麽(me) 大歲數,還在工作。”
他們(men) 是德藝雙馨的代表,為(wei) 文藝工作者樹立了榜樣與(yu) 標杆。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
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一定能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