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妮 女,漢族,33歲,中共黨(dang) 員,安徽省阜南縣龍王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
我叫劉曉妮,生長於(yu) 皖北一個(ge) 偏僻的小村莊,2011年大學畢業(ye) 後被聘為(wei) 安徽省第四批大學生村官。聘用期滿,我放棄已考取的銀行工作,通過省考成為(wei) 一名普通的鄉(xiang) 鎮公務員,在蒙窪蓄洪區最下遊的郜台鄉(xiang) 堅守了近七年,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在深度貧困地區譜寫(xie) 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雖然從(cong) 小在農(nong) 村長大,但第一次走進莊台時,我還是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了。昏暗擁擠的房屋,汙水橫流的地麵,“一線天”的通道,四處堆放的垃圾、柴草垛,我的心一下涼了半截。但想起工作的初心,要憑借自己的努力改善家鄉(xiang) 人民的生活麵貌,天性樂(le) 觀的我打起了精神,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下村帶著我啊”是我跟每個(ge) 站所都打過的招呼。我總是主動要求到村裏去,很快每個(ge) 莊台的路都摸得清清楚楚,全鄉(xiang) 各個(ge) 村的工作也越來越熟悉。
2016年3月,因工作表現突出,我被推選為(wei) 鄉(xiang) 黨(dang) 委委員。在進班子的第二天就主動申請包保全鄉(xiang) 唯一一個(ge) 深度貧困村寧台村。起初,村裏的幹部群眾(zhong) 對我不信任,以為(wei) 這個(ge) 瘦弱的“小丫頭”就是來裝裝樣子,我決(jue) 定用實際行動來改變大家的看法。
兩(liang) 年來,我用耐心把村裏的“難纏戶”變成了調解員,以身作則調動幹部工作積極性;把柳編產(chan) 業(ye) 引到村裏的車間,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鼓勵因殘致貧的潘光俊發展蛋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幫助他順利渡過2020年的疫情、汛情……寧台村也從(cong) 落後村變成了鄉(xiang) 裏的工作先進村,村裏人對我的稱呼也變成了“妹子”“侄女”“孫女”。
在我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郜台鄉(xiang) 高標準完成年度脫貧目標任務,順利實現了四個(ge) 貧困村出列,一個(ge) 掛牌督戰村摘牌,2554戶7454人脫貧。我也榮獲了阜陽市脫貧攻堅“最美幫扶人”稱號,作為(wei) 典型代表在全市表彰大會(hui) 上交流發言。
2020年7月,汛期進入關(guan) 鍵階段,淮河上遊雨大水急,水位節節攀升。7月19日晚上8點接到上級命令,要求7個(ge) 小時內(nei) 把蓄洪區內(nei) 所有群眾(zhong) 轉移到安全地帶。我負責的曹台村僅(jin) 3處單堤段就長達2公裏,需要轉移安置的農(nong) 戶有26戶60人,時間緊任務重。我拎著喇叭反複排查、宣傳(chuan) 、督促,穿著膠鞋在壩底來回穿梭。經過緊張的7個(ge) 小時,完成自己責任段工作的同時,還協助其他同事把全鄉(xiang) 289戶807人全部按時轉移到安全莊台。
閘門抬起,洪水圍台。蓄洪後的民生保障、圩堤安全、衛生消殺、生產(chan) 生活物資運輸、道路清障……工作和問題像洪水一樣向我湧來。蓄洪的前四天,我一共隻在車裏睡了8個(ge) 小時。蓄洪的30餘(yu) 天裏,我始終堅守在一線。洪水退去後,來不及停歇,我又全身心投入到災後生產(chan) 生活恢複和重建工作中去。
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在郜台鄉(xiang) 工作期間,作為(wei) 班子裏最年輕的同誌,每當有重大挑戰時我都主動靠前擔當。身邊的同事都說,我這充滿能量的幹勁兒(er) 深深感染了他們(men) ,他們(men) 也越幹越有勁。
很多群眾(zhong) 喜歡喊我“小妮兒(er) ”。在我們(men) 這裏,“小妮兒(er) ”是對女孩的昵稱,這個(ge) 親(qin) 昵的稱呼代表著群眾(zhong) 對我的疼愛和認可。站在群眾(zhong) 的立場說群眾(zhong) 的話,說話不說空話,說的話從(cong) 來不落空,這是贏得群眾(zhong) 信任的最大法寶。
2021年5月,因工作需要,我轉任阜南縣龍王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新的環境,新的崗位,新的角色,工作變得更加繁忙,然而永遠不變的是那顆做老百姓的“貼心小妮兒(er) ”的赤誠之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