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協”字看發展方式之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生動實踐述評之四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統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guan) 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觀大勢、謀大局、慮長遠、解難題,統籌兼顧、綜合協調,突出重點、帶動全局。

  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從(cong) 新發展階段目標任務出發,統攬經濟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自然、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運籌速度與(yu) 質量、效率與(yu) 公平,聚焦一個(ge) “協”字,道出思想的廣度、深度與(yu) 維度,是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的經濟學。

  協調發展:以理念之變掌握發展中的曆史主動

  GDP,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到8%以下。

  “速度再快一點,非不能也,而不為(wei) 也。”

  “我們(men) 不再簡單以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wei) 立足點。”

  立足中國國情,立足新發展階段,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準確把握曆史方位,牢牢掌握新時代發展的曆史主動。

  這是再塑經濟發展路徑的深刻變革——

  麵對“三期疊加”複雜局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鮮明提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上,凝聚著對中國發展道路的深邃思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對局部與(yu) 整體(ti) 、曆史與(yu) 未來、中國與(yu) 世界的深刻把握中登高望遠。

  以新發展理念重構發展邏輯,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就此展開。

  這是打造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辯證邏輯——

  東(dong) 海之濱,大江奔湧,書(shu) 寫(xie) 著新時代江海交匯的傳(chuan) 奇故事。

  “將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並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開幕式上宣布。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人口、資源稟賦差異巨大,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從(cong) 來都是一個(ge) 重大問題。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

  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並進;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打造活躍增長極;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中部地區崛起、東(dong) 部率先發展蹄疾步穩……

  “我們(men) 要學會(hui) 運用辯證法,善於(yu) ‘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guan) 係,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大棋局接續落子,相連成勢,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布局愈加清晰。

  這是兼顧速度與(yu) 質量、統籌規模與(yu) 結構的重大舉(ju) 措——

  部分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大量關(guan) 鍵設備、核心技術依賴進口;一些地方“兩(liang) 高”項目盲目發展……

  如果說“失衡”是我國經濟結構的痛點所在,那麽(me) “均衡”就是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主攻方向。

  “著力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實現整體(ti) 躍升”“必須堅定推動結構改革,寧可將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

  針對有效供給不足、供需錯配等結構性問題,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三去一降一補”為(wei) 重點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症下藥。

  這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性布局和先手棋——

  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麵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nei) 環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及時提出關(guan) 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新戰略。

  “這個(ge) 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來的,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抉擇”“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同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

  協同共進:以內(nei) 涵之變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

  山西大同郊外,從(cong) 空中俯瞰,兩(liang) 隻“大熊貓”格外顯眼——這是全球首座大熊貓造型的光伏電站,每年發電量可供約3.4萬(wan) 個(ge) 家庭使用一年。

  大同曾麵臨(lin) “一煤獨大”的產(chan) 業(ye) 困局,更麵臨(lin) 汙染嚴(yan) 重的生態困局。川流不息的運煤車蕩起衝(chong) 天煤塵,久而久之給雲(yun) 岡(gang) 大佛披上了一層“黑袈裟”。

  近年來,百年“煤都”加速向“新能源之都”邁進,經濟更加健康,還換回了年均300餘(yu) 天的“大同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這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環境問題的本質是高資源消耗、高汙染排放的經濟發展方式問題,表現在產(chan) 業(ye) 結構、資源環境效率等方麵。

  “我們(men) 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式的發展是不會(hui) 長久的”……

  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文明”到“三位一體(ti) ”“四位一體(ti) ”,再到黨(dang) 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入全麵推進、全麵協調、更具中國特色、引領全球發展方式的新階段。

  一係列重大部署宣示黨(dang) 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jue) 心——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綠色發展成為(wei) 新發展理念重要組成;

  黨(dang) 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加快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建設美麗(li) 中國;

  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強調“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一係列製度改革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駛入快車道——

  重塑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等數十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相繼出台;

  生態環境質量成為(wei) 硬約束: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自然資源資產(chan) 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有效實施;

  以製度之力助推汙染防治:生態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河(湖)長製、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環境治理製度落地生效;

  發揮綠色經濟政策引導作用:綠色金融改革、自然資源資產(chan) 負債(zhai) 表編製、環境保護稅開征、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等環境經濟政策進展順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努力實現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為(wei) 人民創造良好生產(chan) 生活環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明方向,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cong) 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相得益彰、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發展之路。

  協力齊心:以維度之變選擇最有效發展模式,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11月6日,一列和諧號列車緩緩駛入雲(yun) 南大理州南澗縣小灣東(dong) 站,這座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設立的火車站開通運營,幾十萬(wan)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因此受益。

  經濟學中有一種“帕累托最優(you) ”觀點,指資源分配中達到公平與(yu) 效率的一種理想狀態。這種協調發展模式前後左右相互照應,是最有效的發展模式。

  “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jia) 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liang) 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

  麵對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總結曆史經驗和教訓,做出正確研判,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這是惠及人口最多,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協調增進全體(ti) 人民的經濟、政治、社會(hui) 、文化、環境權利,努力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深入推進公平競爭(zheng) 政策實施;出台教育“雙減”政策,規範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房住不炒”的房地產(chan) 調控政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係列推動行業(ye) 健康發展、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行動紮實展開,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這是促進物質文明與(yu) 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務實舉(ju) 措——

  11月24日,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二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實施意見》。

  “讓文物真正活起來,成為(wei) 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ang) ,成為(wei) 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會(hui) 議時強調。

  物質文明不斷豐(feng) 富促進精神文明領域全麵發展;精神文明又成為(wei) 物質文明得以鞏固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們(men) 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zhong) 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y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

  這是邁向偉(wei) 大複興(xing) 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對黨(dang) 忠誠、不負人民”。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在9500多萬(wan) 黨(dang) 員、14億(yi) 多中國人民心中激蕩起繼往開來、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

  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首次闡釋以偉(wei) 大創造精神、偉(wei) 大奮鬥精神、偉(wei) 大團結精神、偉(wei) 大夢想精神為(wei) 主要內(nei) 涵的偉(wei) 大民族精神,成為(wei) 推動我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精神是一個(ge) 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ge) 民族才能在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總書(shu) 記道出真諦。

發布時間:2021年12月08日 00:05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