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以下簡稱《決(jue) 議》)係統總結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深刻指出:“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全黨(dang) 必須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全會(hui) 要求全黨(dang) 必須銘記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鬥;決(jue) 不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奮力實現既定目標,以行百裏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落實全會(hui) 要求,應當深刻認識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和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對於(yu)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我們(men) 黨(dang) 的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的積極意義(yi) 和重要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結合實際把這一價(jia) 值理念和人文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
一、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植根於(yu) 悠遠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具有積極意義(yi) 的價(jia) 值理念和人文精神
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常懷遠慮、居安思危,內(nei) 含一種自覺的壓力和動力,孕育著清醒、警覺、奮進和堅韌,對涵養(yang) 中華民族先進分子的浩然正氣和高尚情懷發揮了重要作用,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
打開中華傳(chuan) 統典籍,憂患意識源遠流長、綿延不絕。一部《詩經》“憂”字出現近百次,其中“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戰戰兢兢,如臨(lin) 深淵,如履薄冰”等詩句,反複提醒人們(men) 心存戒懼、謹慎從(cong) 事。《周易》中最早出現“憂患”一詞,泰與(yu) 否、損與(yu) 益、既濟與(yu) 未濟等概念相反相成,“自強不息”、“安不忘危”、“泰極生否”、“朝乾夕惕”等表述發人深省。曆代仁人誌士基於(yu) 對自然和社會(hui) 的深刻洞察、對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沉摯愛,創造了大量飽含憂患意識的經典名言。比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安得廣廈千萬(wan) 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禍患常積於(yu) 忽微,而智勇多困於(yu) 所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等等。
縱覽中國曆史,數千年王朝更迭,就是一部“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的興(xing) 衰成敗史。商紂王沉湎酒池肉林而罔顧危機四伏、萬(wan) 民咒罵,導致國滅身亡。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終雪敗辱之恥。唐太宗視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jian) ”的呈文為(wei) 逆耳忠言,虛心納諫,成就“貞觀之治”。清朝統治者閉關(guan) 鎖國、夜郎自大,屢屢錯過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和發展機遇,結果落後挨打、喪(sang) 權辱國。類似例證,不勝枚舉(ju) 。曆史反複證明,“憂勞可以興(xing) 國,逸豫可以亡身”。一個(ge) 朝代如果有自覺的憂患意識,就往往政治上清醒洞明、奮發有為(wei) ;反之,則容易陷入驕奢淫逸、麻痹昏聵,離敗亡也就不遠了。
還要看到,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已廣泛滲入百姓日常生活,具有深厚的社會(hui) 基礎和綿長的生命力。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和民間諺語,像積穀防饑、曲突徙薪、未雨綢繆,“不怕一萬(wan) ,就怕萬(wan) 一”、“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船到江心補漏遲”、“小心駛得萬(wan) 年船”、“長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等,都蘊含勞動人民樸素的憂患意識,成為(wei) 人們(men) 日用而不覺的思維習(xi) 慣和行為(wei) 方式。
總之,憂患意識作為(wei) 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價(jia) 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已經鐫刻在中華文明的基因深處,始終砥礪著中華民族奮勇前進。
二、我們(men) 黨(dang) 是居安思危、富於(yu) 憂患意識的黨(da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就是一部激發全黨(dang) 全民族憂患意識並不斷將其轉化為(wei) 革命建設改革偉(wei) 大力量的光輝曆史
《決(jue) 議》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內(nei) 憂外患中誕生、在曆經磨難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為(wei) 了人民、國家、民族,為(wei) 了理想信念,無論敵人如何強大、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yan) 峻,黨(dang) 總是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這樣,原因有很多,始終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是其中重要一條。與(yu) 中華民族曆史上的憂患意識相比,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憂患意識有著更高的境界、更寬的視野、更強的擔當。
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我們(men) 黨(dang) 在生與(yu) 死、血與(yu) 火的考驗麵前,始終葆有高度清醒的憂患自覺。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後,黨(dang) 中央第二天就發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的時代強音,激發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強烈憂患。延安整風運動中,黨(dang) 中央號召學習(xi) 《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警醒全黨(dang) “引為(wei) 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在黨(dang) 的七大上,毛澤東(dong) 同誌鄭重提醒全黨(dang) “準備吃虧(kui) ”、“準備困難”,強調“要在最壞的可能性上建立我們(men) 的政策”。在黨(dang) 的七屆二中全會(hui) 上,麵對全國勝利已成定局的大好形勢,毛澤東(dong) 同誌又告誡全黨(dang) 警惕資產(chan) 階級“糖衣炮彈”攻擊,明確提出“兩(liang) 個(ge) 務必”。正是以這樣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擔當,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奪取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舉(ju) ,百業(ye) 待興(xing) 。毛澤東(dong) 同誌慨歎我們(men) “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深刻指出,“我們(men) 應當以有可能挨打為(wei) 出發點來部署我們(men) 的工作,力求在一個(ge) 不太長久的時間內(nei) 改變我國社會(hui) 經濟、技術方麵的落後狀態,否則我們(men) 就要犯錯誤”,反複警示全黨(dang) 全民族防止被“開除球籍”的危險。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誌強調:“我們(men) 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進入新世紀,黨(dang) 中央深刻揭示全黨(dang) 麵臨(lin) 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提出“隻有居安思危、勇於(yu) 進取,黨(dang) 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正是以這樣的憂患意識和使命擔當,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實現由一窮二白、人口眾(zhong) 多的東(dong) 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偉(wei) 大飛躍,並在此基礎上成功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求全黨(dang) 增強憂患意識,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9次提到“風險”一詞;在新進中央委員會(hui) 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強調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並列舉(ju) 了8個(ge) 方麵16種具體(ti) 風險;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zhuan) 題研討班上,係統強調了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大意義(yi) 、重點任務和工作責任;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再次強調全黨(dang) “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這些重要論述和要求,賦予憂患意識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教育激勵全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成功應對和妥善處置中美戰略博弈、新冠肺炎疫情、重大金融風險、香港“修例”風波、所謂南海仲裁案等一係列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回顧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我們(men) 深刻感悟到,正是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心懷憂黨(dang) 憂國憂民意識,肩扛救國富國強國重任,才能在苦難輝煌的百年征程中一次次激發起全民族的昂揚鬥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攻克一個(ge) 又一個(ge) 難關(guan) ,創造一個(ge) 又一個(ge) 奇跡,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進而不可逆轉地強起來。
三、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我們(men) 黨(dang) 麵臨(lin) 複雜嚴(yan) 峻的風險挑戰,必須始終銘記生於(yu) 憂患、死於(yu) 安樂(le) ,做到常懷遠慮、居安思危
經過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我們(men) 黨(dang) 正團結帶領人民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前進道路上,各式各樣的漩渦、暗流、險灘絕不會(hui) 少。從(cong) 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明顯增多,世界經濟增長持續乏力,發展鴻溝日益擴大,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沉渣泛起,傳(chuan) 統安全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交織蔓延,我國發展將麵臨(lin) 一個(ge) 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從(cong) 國情看,隨著我國發展階段和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區域不平衡、人口老齡化、意識形態、公共安全、極端氣候、自然災害等風險因素進一步增多,宗教、涉疆、涉藏、涉台、涉港等方麵的鬥爭(zheng) 將更加複雜尖銳。從(cong) 黨(dang) 情看,長期執政條件下我們(men) 黨(dang) 麵臨(lin) 的“四大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四種危險”是尖銳的嚴(yan) 峻的,各種有損黨(dang) 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還有不少,滋生腐敗、形成“四風”的社會(hui) 土壤還未徹底淨化。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類似新冠肺炎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一旦出現就來勢洶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連鎖性,如果應對不力,就容易造成各種風險挑戰交織疊加,並可能向政治風險傳(chuan) 導,使小風險變成大風險、局部風險變成係統風險,嚴(yan) 重影響事業(ye) 發展全局,甚至遲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進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麵向未來,我們(men) 應當立足世情國情黨(dang) 情,始終保持如履如臨(lin) 的謹慎、居安思危的憂患,時刻準備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隻有真正做到既解近憂、又懷遠慮,才能不斷化險為(wei) 夷、轉危為(wei) 機。
四、正視黨(dang) 內(nei) 在樹立和增強憂患意識方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成為(wei) 全黨(dang) 普遍自覺的意識和修養(yang)
總的看,黨(dang) 內(nei) 大多數同誌能夠正確認識形勢,保持頭腦清醒,具有較強的憂患意識。但是,麵對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形成的有利條件,麵對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的可喜局麵,麵對政通人和、安定團結的盛世環境,黨(dang) 內(nei) 一些同誌包括有的領導幹部淡化甚至丟(diu) 掉了憂患意識。主要表現在:有的安於(yu) 現狀,盲目樂(le) 觀,缺乏進取動力;有的囿於(yu) 眼前,輕視長遠,對各種風險挑戰缺乏應對準備;有的顧重小我,不謀大局,不關(guan) 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群眾(zhong) 疾苦;有的貪圖享受,攀比闊氣,追求奢侈生活;有的掩蓋矛盾,回避問題,習(xi) 慣於(yu) 聽喜不聽憂、報喜不報憂;有的害怕困難,意誌薄弱,經不起挫折和成功的考驗。這些雖然不是黨(dang) 內(nei) 思想和行為(wei) 的主流,但所帶來的不良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認真研究並有效解決(jue) 黨(dang) 內(nei) 在樹立和增強憂患意識方麵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成為(wei) 全黨(dang) 普遍自覺的意識和修養(yang) ,是學習(xi) 運用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史經驗、順利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落實《決(jue) 議》要求,重點應從(cong) 以下幾方麵努力。
第一,增強對黨(dang) 的曆史使命的神聖感敬畏心。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凝結著數代仁人誌士的美好夙願,寄托著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經過幾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艱辛求索和犧牲奉獻,民族複興(xing) 迎來了光明前景,這是何等的令人欣喜和自豪。今天,曆史的接力棒傳(chuan) 到了我們(men) 手中,我們(men) 的表現和作為(wei) ,將直接影響民族複興(xing) 的進程,這又是何等重大的責任和使命。新征程上,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當以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高度負責的精神,滿懷神聖感、永葆敬畏心,錨定遠大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砥礪前行,自覺把思想和言行同黨(dang) 的曆史使命緊密聯係起來,矢誌不渝為(wei) 實現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而奮鬥,真正做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
第二,始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增強憂患意識,內(nei) 在要求我們(men) 對成敗得失保持清醒,在勝利和順利麵前力戒驕嬌二氣,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急躁冒進。現在,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蒸蒸日上,我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是身處盛世,我們(men) 越應當牢記“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常懷憂患之心,多慮長遠之事,做到“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而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不能因為(wei) 取得驕人成績而鬆弛懈怠,更不能在一片喝彩聲、讚揚聲中得意忘形。
第三,加強學習(xi) 實踐,增強擔當本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dang) 、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增強憂患意識,離不開辨別風險的過硬本領,離不開應對挑戰的擔當作為(wei) 。如果丟(diu) 掉了學習(xi) 和實踐、擔當和實幹,即使整天憂心忡忡也無濟於(yu) 事,那種隻在口頭的憂患並不是真正的憂患。新時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當把心存憂患、勇挑重擔化為(wei) 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的決(jue) 心和韌勁,經受嚴(yan) 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曆練、實踐鍛煉、專(zhuan) 業(ye) 訓練,切實提高識別、防範、化解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和水平,練就大心髒、寬肩膀、鐵脊梁,遇險不亂(luan) 、處變不驚,事不避難、義(yi) 不逃責,在火熱的實踐熔爐中百煉成鋼。
第四,以強烈的鬥爭(zheng) 精神應對風險挑戰,做到難不住、壓不垮。風險挑戰麵前,視而不見不行,躲避退讓也不行,逡巡躡足同樣不行,唯有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才能闖關(guan) 奪隘、應對有力。新時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當摒棄一切畏首畏尾、一切消極懈怠、一切瞻前顧後,始終保持狹路相逢勇者勝、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氣概,增強鬥爭(zheng) 意識,提高鬥爭(zheng) 本領,講究鬥爭(zheng) 藝術,把握鬥爭(zheng) 規律,不在艱難險阻前低頭,不在泰山壓頂下退縮,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第五,保持艱苦奮鬥政治本色。艱苦奮鬥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傳(chuan) 家寶,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靠的都是艱苦奮鬥,正所謂“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雖然我們(men) 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但我們(men) 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我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經濟社會(hui) 發展、科技創新、環境保護、能源資源利用等方麵還有不少短板弱項,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應當從(cong) 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和黨(dang) 的精神譜係中汲取精神養(yang) 料,永葆艱苦奮鬥政治本色,無論什麽(me) 時候、什麽(me) 情況下都拚搏奮進、不耽於(yu) 享樂(le) ,都厲行節約、不奢侈浪費,矢誌以頑強奮鬥、永遠奮鬥譜寫(xie) 新時代新征程的鏗鏘樂(le) 章。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