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xie) 作中,經常遇見一些同(近)音詞,由於(yu) 音近、意近,人們(men) 在使用時容易產(chan) 生困惑。筆者試從(cong) 《說文解字》的角度,對四組公文常見同(近)音詞進行辨析,以期理群類、解謬誤,為(wei) 讀者提高語言文字應用水平提供方法路徑。
谘政與(yu) 資政
“谘政”與(yu) “資政”都與(yu) 商議政事有關(guan) ,要區分它們(men) 的異同,須從(cong) “谘”和“資”的字源說起。《說文解字·口部》中說:“谘,謀事曰谘。從(cong) 口,次聲。”“谘”是形聲字,“口”作形旁,表示其意義(yi) 跟說話有關(guan) ;“次”作聲旁,表示其讀音。“谘”本義(yi) 指謀劃事情。《書(shu) ·舜典》中說:“谘,十有二牧”,指舜就國事與(yu) 十二州長進行商討。舊時把同級官署或同級官階之間的公文稱為(wei) “谘文”,其中“谘”就是謀劃、谘詢、磋商的意思。“谘政”指組織人員為(wei) 政府決(jue) 策提供谘詢。
《說文解字·貝部》中說:“資,貨也。從(cong) 貝,次聲。”“資”是形聲字,“貝”作形旁,表示其意義(yi) 跟錢財有關(guan) ;“次”作聲旁,表示其讀音。“資”本義(yi) 指財物,引申為(wei) 資本、憑據,又引申為(wei) 資助、提供等義(yi) 。“資政”在《辭源》中的解釋是殿名,“宋真宗建龍圖閣,以閣之東(dong) 序為(wei) 資政殿。景德二年,王欽若罷參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班次在翰林學士下,欽若不悅,真宗複以欽若為(wei) 資政殿大學士,班次在翰林學士承旨之上。其後宰相罷職,多授此官。見宋史職官誌二。”後來“資政”指幫助治理國家政務。
“谘政”重在“謀”,側(ce) 重谘詢的過程和實踐,如:智庫要發揮優(you) 勢,積極谘政建言。“資政”重在“助”,側(ce) 重輔政的功用和效果,如:檔案的功能是存史、資政、育人。也可以把兩(liang) 個(ge) 詞用在一起造句,比如,市政協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多次召開谘政會(hui) ,提出了許多有價(jia) 值的意見建議,較好發揮了人民政協協商資政的作用。
考察與(yu) 考查
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以下簡稱《現漢》)的解釋,“考察”指實地觀察調查,還指細致深刻地觀察。“考查”指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行為(wei) 、活動)。二詞表達詞義(yi) 的理據在哪?就需要溯源“察”和“查”。
《說文解字·宀部》中說:“察,覆也。從(cong) 宀、祭。”“察”是會(hui) 意字,由表示房屋的“宀”和表示祭祀的“祭”會(hui) 意,指廟祭時詳究細審。賈誼《道術》中說:“纖微皆審謂之察。”成語“明察秋毫”,其中“察”都有觀察入微之義(yi) 。“察”的本義(yi) 是“仔細看”。由仔細觀察具體(ti) 的事物引申為(wei) 詳細了解抽象的事物,所以就有了調查、考察的意思。通過對“察”造字理據的追溯,啟發我們(men) 在組織調研、考察時要深入基層一線,運用多種方式全麵詳細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情況,才能做到“察”。
“查”在《說文解字》中作“柤”。《說文解字·木部》:“柤,木閑也。從(cong) 木,且聲。”“柤”是形聲字,“木”作形旁,表示木製品;“且”作聲旁,表示讀音。後來,“柤”字演變為(wei) “查”字。“查”本義(yi) 是木欄。木欄是起阻擋作用的,“查”引申出防止出現問題而驗看之義(yi) ,如搜查、查賬、查訪、查看等;木欄是圈定範圍的,所以“考查”即是以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行為(wei) 的質量、活動的效果。
編纂與(yu) 編撰
關(guan) 於(yu) “編纂”與(yu) “編撰”,許多同誌認為(wei) 二者是可以通用的。但從(cong) 字理的角度看,它們(men) 的字義(yi) 和職能是很明確的。
《說文解字·糸部》中說:“纂,似組而赤。從(cong) 糸,算聲。”“纂”是形聲字,“糸”作形旁,表示絲(si) 線;“算”作聲旁,表示讀音。本義(yi) 為(wei) 赤色的絲(si) 帶。因絲(si) 帶由眾(zhong) 多絲(si) 線編織而成,引申指將眾(zhong) 多材料進行匯集整理,即為(wei) 編輯。“編纂”一般應用於(yu) 資料較多、篇幅較大的著作,如編纂字典、詞典、百科全書(shu) 等。
“撰”在《說文解字》中作“譔”。《說文解字·言部》中說:“譔,專(zhuan) 教也。從(cong) 言,巽聲。”“譔”是形聲字,“言”作形旁,表示說教;“巽”作聲旁,表示讀音。本義(yi) 指專(zhuan) 心教導。由教導引申為(wei) 著述。為(wei) 表明其意義(yi) 由說教義(yi) 轉變為(wei) 著述義(yi) ,形旁由“言”演變作“手(扌)”,寫(xie) 作“撰”。《集韻·獮韻》中說:“譔,述也……通作撰”,“屬辭記事曰撰”。“撰”指編寫(xie) 資料相對較少、內(nei) 容單一的詩文或書(shu) 籍,如:他編撰了一本關(guan) 於(yu) 漢字文化的書(shu) 。
截至與(yu) 截止
“截至”和“截止” 差別在哪?《現漢》對“截至”的解釋是:“截止到(某個(ge) 時候):報名日期截至本月底。” 對“截止”的解釋是:“(到一定期限)停止:報名在昨天已經截止。”《現漢》側(ce) 重語法方麵的界定,例證說明前者置於(yu) 表示時間的詞語之前;後者則置於(yu) 表示時間的詞語之後。恰當使用二者,還應該從(cong) 字源、詞義(yi) 上進一步區別。
從(cong) 字源上看:甲骨文、金文“至”字像箭矢降落到地麵的樣子,用以表示到達的意思;《說文解字》認為(wei) “至”像鳥飛落到地麵之形,“至,鳥飛從(cong) 高下至地也。從(cong) 一,一猶地也。”《說文解字》所解釋的小篆字形雖與(yu) 甲骨文、金文字形有別,但無論像箭矢還是像鳥飛,其構字理據是一致的。“至”是會(hui) 意字,本義(yi) 指到、到達,如我們(men) 常用“以至”表示到達的程度、範圍或結果。甲骨文、金文“止”字是腳板和腳趾的象形,《說文解字》認為(wei) “止”像草木初生的根幹。“止”是象形字,本義(yi) 指足、腳。人之進退由腳控製,所以“止”可引申為(wei) 不動、停止的意思,如“報名日期至6月30日止” 。
從(cong) 語法上說,“截至”是及物動詞,後麵一般要搭配具體(ti) 時間;而“截止”是不及物動詞,一般不搭配。如:“報名工作12月31日截止,截至12月15日已報名1336人。”從(cong) 詞義(yi) 上說,“截至”表示某事物到達某個(ge) 時間,強調“暫告一段”,常用於(yu) 統計一段時間的財稅收入、資產(chan) 效益、工作成效等,而該活動、工作並未停止,仍在繼續。而“截止”則表示某事物在某個(ge) 時間停止,強調“不再繼續”。
需要注意的是,“截止到”相當於(yu) “截至”;“至”就是到的意思,有些材料使用“截至到” 屬於(yu) 詞義(yi) 重複,是不規範的說法。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