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

李言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領導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wei) 在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以下簡稱《決(jue) 議》)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以英勇頑強的奮鬥向世界莊嚴(yan) 宣告,中國人民不但善於(yu) 破壞一個(ge) 舊世界、也善於(yu) 建設一個(ge) 新世界,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發展中國。”我們(men) 要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決(jue) 議》精神,深化對黨(dang) 的曆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的科學認識。

  一、建立和鞏固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家政權,為(wei) 國家迅速發展創造條件

  新中國建立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家政權來保衛國家安全,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保證國家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是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根據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學說,根據我國具體(ti) 情況,經過長期探索逐步形成的科學認識。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毛澤東(dong) 同誌對新中國國家政權的性質、任務、特征等基本問題作出明確闡述,指出:“總結我們(men) 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革命取得全國勝利後,黨(dang) 把這一原則付諸實踐,建立起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家政權和新型國家的政治製度框架,實現了中國從(cong) 幾千年封建專(zhuan) 製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wei) 大飛躍,為(wei) 新中國各項事業(ye) 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證。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第一屆全體(ti) 會(hui) 議在北平(今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的任務是集中全國各族人民的意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製定中國人民自己的憲章,組織中國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會(hui) 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在序言中明確規定:“中國人民民主專(zhuan) 政是中國工人階級、農(nong) 民階級、小資產(chan) 階級、民族資產(chan) 階級及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政權,而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以工人階級為(wei) 領導。”根據這一規定,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國曆史上從(cong) 未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政權建立起來了。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黨(dang) 對全國城鄉(xiang) 舊的基層政權進行徹底改造,按照人民民主原則建立起各級人民政府。到1951年,全國共成立29個(ge) 省、1個(ge) 民族自治區、8個(ge) 省級行政公署、13個(ge) 直轄市人民政府,140個(ge) 省轄市人民政府及2283個(ge) 縣人民政府,初步形成上下貫通、集中高效、具有高度組織動員能力的國家行政體(ti) 係。人民民主政權成為(wei) 真正得到人民擁護的、在全國範圍內(nei) 有效行使權力的政權。

  在當時複雜嚴(yan) 峻的國內(nei) 外環境下,強有力的人民民主政權保證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順利進行。我們(men) 肅清國民黨(dang) 反動派殘餘(yu) 武裝力量和土匪,和平解放西藏,實現祖國大陸完全統一;鎮壓反革命,穩定社會(hui) 秩序;進行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捍衛新中國的國家安全,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帝國主義(yi) 、霸權主義(yi) 的顛覆破壞和武裝挑釁,贏得了和平穩定的建設環境。同時,人民政權還擔負起領導、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解放生產(chan) 力,保護和發展生產(chan) 力,推動實現“新舊社會(hui) 兩(liang) 重天”的深刻變革,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而奮鬥。翻身做主人的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國家建設,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

  與(yu) 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體(ti) 相適應,我國其他政治製度也逐步建立起來。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共同綱領》就我國的政體(ti) 、政黨(dang) 製度、國家結構形式作出明確規定,指出新中國的政體(ti) ,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新中國的政黨(dang) 製度,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新中國的國家結構形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在單一製國家中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的召開,標誌著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作為(wei) 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的確立。會(hui) 議通過的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把上述各項政治製度用根本大法形式確定下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治製度體(ti) 係構建起來了。

  在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家政權和相應的政治製度保障下,新中國沿著社會(hui) 主義(yi) 方向大踏步向前邁進。

  二、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為(wei) 我國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在中國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自創立時就確定的奮鬥目標。毛澤東(dong) 同誌在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就明確提出,中國革命分兩(liang) 步走,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成立後,黨(dang) 在鞏固人民政權、迅速醫治戰爭(zheng) 創傷(shang) 的同時,自覺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為(wei) 將來向社會(hui) 主義(yi) 轉變準備條件。1952年底,隨著國民經濟恢複,大規模經濟建設任務提上日程,轉變的時機與(yu) 條件成熟了。

  經過反複醞釀,黨(dang) 中央決(jue) 定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同時並舉(ju) ,充分利用三年來所創造的經濟、政治條件,實行以多種過渡形式改造個(ge) 體(ti) 經濟和私人資本主義(yi) 經濟的具體(ti) 政策,積極而又循序漸進地完成經濟上的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任務,初步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的經濟基礎和經濟製度。1953年黨(dang) 正式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從(co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ge) 過渡時期。黨(dang) 在這個(ge)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ge) 相當長的時期內(nei) ,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nong) 業(ye) 、對手工業(ye) 和對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men) 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qing) 或‘左’傾(qing) 的錯誤。”

  按照這條總路線指引的方向,黨(dang) 探索並穩妥解決(jue) 了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具體(ti) 途徑問題,有步驟地開展對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通過製定和實施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也開始起步。

  對資本主義(yi) 工商業(ye) ,我們(men) 采取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公私合營、全行業(ye) 公私合營等一係列從(cong) 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yi) 的過渡形式。黨(dang) 和政府在改造的不同階段,根據生產(chan) 形勢和市場變化適時調整政策,著力統籌兼顧,全麵安排,確保企業(ye) 生產(chan) 迅速提高,市場保持穩定。對個(ge) 體(ti) 農(nong) 業(ye) ,我們(men) 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cong) 臨(lin) 時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半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的初級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再發展到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的高級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的過渡形式。互助合作運動大大促進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當時許多統計材料顯示,合作社80%以上都增產(chan) 增收。對於(yu) 個(ge) 體(ti) 手工業(ye) 的改造,也采取與(yu) 農(nong) 業(ye) 類似的方法,一般經過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小組、手工業(ye) 供銷生產(chan) 合作社和手工業(ye) 生產(chan) 合作社三個(ge) 階段,因地製宜,由低級到高級、由小到大、由簡單到複雜地進行。

  總體(ti) 來說,我國對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是成功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急劇變革往往會(hui) 在一段時間內(nei) 引起對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的破壞。而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循序漸進地消滅私有製,保持了社會(hui) 穩定,促進了生產(chan) 力的發展,受到了人民群眾(zhong) 的普遍擁護。1956年,我國基本上完成對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上實現生產(chan) 資料公有製和按勞分配,建立起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製度。

  至此,我國的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經濟製度都已經建立起來。在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過程中,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科學文化體(ti) 製也基本形成。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在全國的指導思想地位得到確立和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逐步展開,社會(hui) 主義(yi) 的社會(hui) 關(guan) 係及道德風尚逐步確立。依據這一客觀曆史進程,黨(dang) 的八大鄭重宣告:“社會(hui) 主義(yi) 的社會(hui) 製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這標誌著我國消滅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壓迫製度,完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的曆史任務。這一偉(wei) 大的曆史性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zhong) 多的東(dong) 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偉(wei) 大飛躍,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

  三、開展全麵的大規模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

  推進國家工業(ye) 化,使中國擺脫落後狀態,走上富強之路,是中國人民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也是實現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必由之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建立,拉開了全麵的大規模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序幕,我國工業(ye) 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黨(dang) 的八大提出,我們(men) 必須迅速改變國民經濟長期的落後狀態,首先要“在三個(ge) 五年計劃或者再多一點的時間內(nei) ,建成一個(ge) 基本上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後來黨(dang) 逐步認識到,提建立獨立的國民經濟體(ti) 係比隻提建立獨立的工業(ye) 體(ti) 係更為(wei) 完整。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明確提出分兩(liang) 步走實現四個(ge) 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

  在黨(dang) 的帶領下,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曆史上從(cong) 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黨(dang) 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以五年計劃來統籌力量,規劃經濟發展方向和目標。在不長的時間裏,我國社會(hui) 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成為(wei) 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積累起在中國這樣一個(ge)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dong) 方大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重要經驗。

  工業(ye) 方麵,初步改變了曆史遺留下來的技術落後、畸形發展的狀況,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布局趨向合理的生產(chan) 體(ti) 係,涉及冶金、汽車、機械、煤炭、石油、電力、通信、化學、國防等領域。工業(ye) 生產(chan) 能力大幅度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明顯增強。在遼闊的內(nei) 地和少數民族地區,興(xing) 建了一批新的工業(ye) 基地。許多新的工業(ye) 部門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迅速發展起來。主要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和生產(chan) 能力大大增加,幾乎所有工業(ye) 產(chan) 品都比舊中國最高年產(chan) 量有了成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長。從(cong) 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提高了國家的國防能力,改善了我國國民經濟布局。

  鐵路、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麵,初步形成了全國的路網骨架。舊中國遺留下來的線路少、運輸能力低、布局不合理的狀況有了明顯改變。除西藏外,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通了火車。全國絕大多數縣都通了公路。水運、空運和郵電事業(ye) 也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進展。

  農(nong) 業(ye) 方麵,通過堅持不懈大規模興(xing) 修水利,開展農(nong) 田基本建設,培育推廣良種,提倡科學種田,基本生產(chan) 條件有了明顯改變,較大幅度提高了糧食生產(chan) 水平和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我們(men) 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證了人民吃飯穿衣的需要。這在當時被世界公認是一個(ge) 奇跡。

  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ti) 育事業(ye) 方麵,黨(dang) 大力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事業(ye) ,構建起完整的教育體(ti) 係,勞動者整體(ti) 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兩(liang) 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不斷取得突破,成功爆炸原子彈、氫彈,試製並成功發射中遠程導彈和人造衛星,使全世界為(wei) 之震驚。全國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麵的骨幹力量大批成長起來。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大大延長,1949年僅(jin) 為(wei) 35歲,1975年提高到63.8歲。

  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的建立,使我們(men) 取得了舊中國幾百年、幾千年所沒有取得過的進步,實現了中國經濟的曆史性跨越,對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具有極為(wei) 深遠的曆史意義(yi) 。它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為(wei) 中國經濟獨立自主、持續發展提供了根本前提,為(wei) 中國發展富強、中國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探索在中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

  如何在生產(chan) 力水平落後的國家建立、鞏固、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沒有提供現成答案,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中也沒有先例可循。毛澤東(dong) 同誌以蘇聯經驗教訓為(wei) 鑒戒,提出要創造新的理論、寫(xie) 出新的著作,把馬克思列寧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黨(dang) 結合新的實際豐(feng) 富和發展毛澤東(dong) 思想,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取得了一係列獨創性理論成果。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黨(dang) 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的道路。我們(men) 采取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同時並舉(ju) 的方針,創造一係列由初級到高級逐步向社會(hui) 主義(yi) 過渡的形式,從(cong) 理論和實踐上解決(jue) 了在中國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艱難任務,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同誌艱辛探索,提出一係列重要思想。

  在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規律上,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是一個(ge) 很長的曆史階段,可以分為(wei) 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liang) 個(ge) 階段;揭示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矛盾規律,提出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基本矛盾可以經過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本身的自我調整和完善,不斷得到解決(jue) ;在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jue)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yu) 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在經濟建設上,製定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思想,提出四個(ge) 現代化的建設目標、兩(liang) 步走的發展戰略;正確處理農(nong) 業(ye) 、輕工業(ye) 和重工業(ye) 的關(guan) 係,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ye) 化道路;注意綜合平衡,統籌兼顧,適當安排各方麵關(guan) 係;堅持按勞分配和等價(jia) 交換,尊重價(jia) 值規律,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商品生產(chan) ;堅持自力更生為(wei) 主,爭(zheng) 取外援為(wei) 輔;強調共同富裕,同時反對平均主義(yi) 。

  在政治建設上,提出“造成一個(ge)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誌、又有個(ge) 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麵”的努力目標;把正確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作為(wei) 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要求嚴(yan) 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nei) 部矛盾;在黨(dang) 與(yu) 民主黨(dang) 派的關(guan) 係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堅持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建立和鞏固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

  在文化建設上,確立和鞏固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地位;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的方針;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實行政治和經濟的統一、政治和技術的統一、又紅又專(zhuan) 的方針;提出建設一支宏大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向科學進軍(jun) ,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在國防和軍(jun) 隊建設上,提出必須加強國防,建設現代化正規化國防軍(jun) 和發展現代化國防技術;強調國防建設要服從(cong) 國家經濟建設大局;保證黨(dang) 對軍(jun) 隊的絕對領導,加強軍(jun) 隊政治工作和革命化建設;實行積極防禦戰略,確保國家安全和建設成果。

  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導和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定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尊嚴(yan) ;反對帝國主義(yi) 、霸權主義(yi) 、殖民主義(yi) 、種族主義(yi) ,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事業(ye) 、新獨立國家建設事業(ye) 和各國人民正義(yi) 鬥爭(zheng) ;提出劃分三個(ge) 世界的戰略,作出中國永遠不稱霸的莊嚴(yan) 承諾。

  在黨(dang) 的自身建設上,提出執政條件下黨(dang) 的建設的重大課題,堅持黨(dang) 的領導核心地位;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製,鞏固和加強黨(dang) 的團結統一;要求全黨(dang) 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開展整風整黨(dang) ,加強黨(dang) 內(nei) 教育,反對官僚主義(yi) 、命令主義(yi) 和貪汙浪費,堅決(jue) 懲治腐敗,增強黨(dang) 的純潔性;警惕和防止西方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強調大力培養(yang) 和提拔新生力量,造就革命事業(ye) 接班人。

  這些獨創性理論成果,係統回答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勝利後如何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的問題,對如何在中國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作出了可貴探索,以創造性的內(nei) 容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為(wei) 黨(dang) 繼續探索並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打下了基礎,至今仍有重要指導作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六次全體(ti) 會(hui) 議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24日 16:14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