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群服務中心“點亮微心願”認領牆上的心形卡片列出居民服務需求,“雙報到”單位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分別認領幫辦“微實事”;村(社區)黨(dang) 支部集結退休黨(dang) 員、誌願者、群眾(zhong) 等多方力量,為(wei) 孩子們(men) 打造“四點半課堂”;700多名區管機關(guan) 幹部利用節假日返村(社區)報到,投身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溫暖著百姓的心。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廣東(dong) 茂名電白發動黨(dang) 員幹部深入村(社區)走、聽、看、問,主動深入了解群眾(zhong) 實際難題,收集分類整理形成為(wei) 民辦實事工作清單,並逐一銷項“清零”。截至目前,電白區已開展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項目422項、推進3320多件,開展誌願服務活動4421場次,解決(jue) 群眾(zhong) 熱難點問題1200多個(ge) ,將“問題清單”轉化為(wei) 群眾(zhong) 滿意的“幸福賬單”。
轉作風
打通擱置多年“斷頭路”
向洋大道等13條城區道路建設曾因曆史遺留問題停工多年。“往來車輛至此皆要繞道,就盼望著這條路能早日通車。”附近居民道出曾經的尷尬。
“斷頭路”向來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自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以來,電白區委、區政府把打通“斷頭路”作為(wei) “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重點,發起攻堅總衝(chong) 刺。
電白區委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機關(guan) 作風整治有機結合,將作風整治的成效轉化為(wei) 為(wei) 民辦實事的動力。區委書(shu) 記譚劍鋒多次帶隊到現場辦公解決(jue) 難題,表示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圍繞目標、攻堅克難,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今年國慶前夕,向洋大道等5條“斷頭路”已臨(lin) 時通車,攻堅總衝(chong) 刺取得階段性成效。
強服務
群眾(zhong) 需求入清單
“點亮微心願”認領牆上,一個(ge) 個(ge) 紫色的心形卡片列出許多服務需求:電飯煲壞了需維修、窗戶玻璃爛了需更換、小區排汙堵塞需疏通……提出微心願的人既有耄耋老者,也有殘疾兒(er) 童,認領微心願的既有“雙報到”單位黨(dang) 組織,也有黨(dang) 員個(ge) 人。這是筆者在水東(dong) 街道忠良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看到的一幕。
電白在推進“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堅持開門辦實事,實施項目向群眾(zhong) 征集,辦理過程向群眾(zhong) 公開,辦理結果接受群眾(zhong) 檢驗,把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成果轉化成為(wei) 民辦實事、解難事的實際行動。
截至目前,電白各鎮(街道)通過“一張清單”方式收集群眾(zhong) 反映問題難題3320個(ge) ,已直接解決(jue) 落實1200多個(ge) 。
減負擔
集中供水潤萬(wan) 家
送水進村入戶,正在深刻影響著電白1384條自然村5.2萬(wan) 戶24萬(wan) 人的生活,他們(men) 離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日子越來越近。
為(wei) 了加快動員群眾(zhong) 積極報裝,電白出台補助政策:全區農(nong) 村統一按每戶2000元的標準交由水投集團下屬各供水企業(ye) 負責完成裝表入戶,其中政府補助報裝群眾(zhong) 每戶1000元,實際報裝每戶隻需承擔1000元,由鎮負責代為(wei) 統一收取後交供水企業(ye) 。
“如此一來,減輕了群眾(zhong) 負擔,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不少鄉(xiang) 鎮幹部認為(wei) ,這項政策的及時出台有力助推了農(nong) 村集中供水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根據估算,按照目前的投入力度,電白解決(jue) 全區農(nong) 村集中供水全覆蓋,需投入資金約4.15億(yi) 元。
電白區委副書(shu) 記、區長介紹,電白區政府已明確,將不屬於(yu) 民生實事、考核等硬任務的項目資金調整到農(nong) 村集中供水建設,確保集中供水建設資金。
目前,電白工程形象進度已近九成。
履職清單
●16家重點民生單位,結合十大民生工程,逐一梳理與(yu) 群眾(zhong) 利益相關(guan) 的問題,形成走心項目清單,以項目化推動為(wei) 群眾(zhong) 辦事,目前已開展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項目422項、推進3320多件。
●電白區各鎮(街道)通過“一張清單”方式收集群眾(zhong) 反映問題難題3320個(ge) ,已直接解決(jue) 落實1200多個(ge) 。
●結合“粵菜師傅”“廣東(dong) 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電白免費培訓技能、促進就業(ye) 等累計達1.2萬(wan) 人次。
●電白向城區13條擱置多年的“斷頭路”發起總攻,著力破解城區在建道路建設難題,目前已有5條道路完工實現臨(lin) 時通車。
●推行“辦事不出村”,全力推進公共服務向村級基層延伸。目前,已有4個(ge) 試點鎮(街道)及所屬村(社區)21項事項實現了村級受理、鎮級審批、村級拿證,預計到今年12月可以實現全區群眾(zhong) “辦事不出村”。
基層故事
解決(jue) 孩子下課後無人照管的家長焦慮
“四點半課堂”成社區“圈粉”法寶
下午5時,距離小學放學才過半個(ge) 小時,電白區水東(dong) 街道新湖街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活動室內(nei) ,不時傳(chuan) 出孩子們(men) 的歡樂(le) 聲。這是社區誌願者正在“四點半課堂”上帶著孩子們(men) 開展手工編織活動。
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電白區在定期進村入戶走訪中,了解到群眾(zhong) “所急”——部分小學生下午放學時間早,家長還要工作,家中老人年邁,孩子無人監管,成了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為(wei) 此,“四點半課堂”應運而生,經過部分社區、村黨(dang) 支部試點成熟後,在全區動員部署開展。
“四點半課堂”推行後廣受家長與(yu) 學生好評,群眾(zhong) 反響熱烈。
隨著參加的學生愈來愈多,電白區各村(社區)黨(dang) 支部本著“為(wei) 民辦實事”原則,隨即對“四點半課堂”進行內(nei) 涵拓展,並依托區委相關(guan) 部署,形成一支部一主題的亮點招牌。
水東(dong) 街道新湖街社區結合“四點半課堂”推出“青少年成長計劃”,根據學生自身需求,針對性開展學生成長服務,定期開展各種青少年康樂(le) 活動。“‘四點半課堂’不單解決(jue) 孩子放學從(cong) 學校到家之間的照管問題,還開展手工坊、繪畫班等興(xing) 趣小組,拓展孩子們(men) 的興(xing) 趣愛好。”新湖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說。
而在鄉(xiang) 村,各地還依托“農(nong) 家書(shu) 屋”“好心書(shu) 屋”等硬件設施打造課後學習(xi) 園地,豐(feng) 富鄉(xiang) 村孩子的課後生活。“四點半課堂”猶如催化劑,不僅(jin) 激發了學生的學習(xi) 力和創造力,也激發了社會(hui) 力量的擁護。一些群眾(zhong) 主動發揮特長當起輔導老師,義(yi) 務開設書(shu) 法課、烘焙課等特色課堂。
自“四點半課堂”開展以來,電白各村(社區)集結退休教師、退休幹部、老黨(dang) 員、家長等組建誌願隊伍,已發動登記誌願者逾4600人,累計護送留守兒(er) 童逾5000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