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強調:“全黨(dang) 要堅持唯物史觀和正確黨(dang) 史觀,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men) 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cong) 而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使命,在新時代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在總攬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史基礎上,對“四個(ge) 曆史時期”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這個(ge) 階段進行了係統總結,再次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是我國發展新的曆史方位,在黨(dang) 的十九大基礎上進一步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行了深刻闡述,對引導全黨(dang) 進一步堅定道路自信,保持戰略定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邁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具有極為(wei) 重要的意義(yi) 。
百年崢嶸,百年奮鬥。此次《決(jue) 議》全麵梳理總結了我們(men) 黨(dang) 百年來不同曆史時期的主要任務、偉(wei) 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從(cong) “苦難輝煌”,到“使命擔當”,再到“偉(wei) 大夢想”,黨(dang) 領導人民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腳步始終堅定向前,中華民族也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使命在肩,永不止步。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me) 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等重大時代課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我們(men) 要深刻理解、全麵把握這一重大論斷,充分認識新時代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中的標識性意義(yi) ,充分認識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原創性貢獻、曆史性貢獻、世界性貢獻。
全會(hui) 從(cong) 十三個(ge) 方麵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治國理政的重大方略、重大工作、重大舉(ju) 措進行了係統闡述,全麵反映了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這是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
滄海橫流有砥柱,萬(wan) 山磅礴看主峰。全會(hui) 進一步闡明,黨(dang) 確立習(xi) 近平同誌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確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dang) 全軍(jun) 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願,對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具有決(jue) 定性意義(y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更是充分證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無愧為(wei) 黨(dang) 中央和全黨(dang) 的核心、人民的領袖、時代的領路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全黨(dang) 全國人民的思想旗幟、精神旗幟。
曆史長河滾滾向前,時代號角催人奮進。在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men) 要胸懷“國之大者”,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增強忠誠核心、擁戴核心、維護核心的政治自覺,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條唯一正確的道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航船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