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從(cong) 青藏高原到東(dong) 海之濱,萬(wan) 裏長江奔流不息生機盎然,“十年禁漁”讓生物多樣性日益豐(feng) 富;從(cong) 北上廣深到城鎮村寨,藍天、碧水、綠地刷屏“朋友圈”,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令人心曠神怡……

  2017年10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men) 要牢固樹立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wei) 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men) 這代人的努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一體(ti) 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開展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今日中國,正舒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黨(dang) 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li) 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2012年11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黨(dang) 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有利於(yu) 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各方麵和全過程。這是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在實踐和認識上不斷深化的重要成果。”

  2012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東(dong) 考察時指出:“我們(men) 在生態環境方麵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cong) 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jia) 會(hui) 更大。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沒有別的選擇。”

  2015年新年伊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雲(yun) 南考察工作時專(zhuan) 程來到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詳細了解洱海濕地生態保護情況。在碧波蕩漾的洱海邊,總書(shu) 記和當地幹部合影後說:“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幹淨清澈。”

  …………

  祖國的山山水水,見證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係生態文明建設的情懷。秦嶺深處,總書(shu) 記察看自然生態,叮囑當地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祁連山考察,總書(shu) 記要求讓祁連山綠水青山常在;長江岸邊,總書(shu) 記提出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內(nei) 蒙古阿爾山林區、黑龍江黑瞎子島、廣西漓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持續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宣示了黨(dang) 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誌。

  2018年5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這次大會(hui) 正式確立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men) 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ge) 新高度。

  新思想引領新征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曾經飽受環境汙染、過度開發之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把脈開方,2016年1月5日、2018年4月26日、2020年11月14日,總書(shu) 記分別在重慶、武漢、南京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全麵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推動沿江11省市治理汙染、修複生態、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長江水質,越來越好。2020年底,長江幹流曆史性實現全線Ⅱ類水質。“江豚拜風啦!”江蘇省揚州市三江營水域,廣陵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護魚員楊懷忠在漁政執法船上興(xing) 奮不已,離船幾十米遠,近10頭江豚躍出水麵,老楊感慨:“現在終於(yu) 又能經常看到它們(men) 暢遊了。”

  從(cong) 部署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cong) 解決(jue) 陝西秦嶺北麓違建別墅、破壞生態問題,到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擘畫長遠,牽掛在心,諄諄叮囑,持續推進。

  綠色發展按下快進鍵,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快車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體(ti) 現。創造荒原變林海奇跡的塞罕壩林場,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浙江安吉,沙丘披綠衣、沙土變良田的庫布其沙漠……一個(ge) 個(ge) 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故事、生動範例,向全世界展現了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美麗(li) 中國。

  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wei) 了民生。”

  “我們(men) 要利用倒逼機製,順勢而為(wei)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13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時指出,“我們(men) 一定要取舍,到底要什麽(me) ?從(cong) 老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生態環境非常重要;從(cong) 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看,也是這點最重要。我們(men) 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老百姓想法也是一致的,為(wei) 什麽(me) 還扭著幹?所以,我想,有關(guan) 方麵有必要采取一次有重點、有力度、有成效的環境整治行動,在這方麵也要搞頂層設計。”

  生態文明頂層設計怎麽(me) 搞?

  2016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盡快把生態文明製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來,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ti) 係建設,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製定了40多項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革方案,從(cong) 總體(ti) 目標、基本理念、主要原則、重點任務、製度保障等方麵,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麵係統部署安排。與(yu) 此同時,土壤汙染防治法、長江保護法等法律製定施行,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森林法等法律修訂完善,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汙染防治攻堅戰怎麽(me) 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質量很關(guan) 鍵。”“生態環境特別是大氣、水、土壤汙染嚴(yan) 重,已成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突出短板。扭轉環境惡化、提高環境質量是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熱切期盼,是‘十三五’時期必須高度重視並切實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2013年12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要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工作力度、投資力度、政策力度,加強汙染物減排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推進重點行業(ye) 、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加強區域聯防聯控,把已經出台的大氣汙染防治十條措施真正落到實處。要加強源頭治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製度創新,努力從(cong) 根本上扭轉環境質量惡化趨勢。”

  今年4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越來越大。黨(dang) 的十九大把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三大攻堅戰之一。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推動各項決(jue) 策部署落地見效。

  汙染防治攻堅戰紮實推進,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曾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形勢嚴(yan) 峻,霧霾時常襲擾。攻堅克難,保衛藍天!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一微克一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zheng) 取,為(wei) 每一個(ge) 藍天付出艱苦努力。去年,北京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增至276天,比2013年增加100天。

  生態環境保護怎麽(me) 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ge) 生命共同體(ti) 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係統性、長期性破壞。”

  今年4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係統觀念,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出發,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更加注重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

  著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修複的重大舉(ju) 措陸續出台。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正式設立三江源、大熊貓、東(dong) 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國家公園,保護麵積達23萬(wan) 平方公裏;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製度,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不低於(yu) 陸域國土麵積的25%;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到23.04%,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綠化麵積約1/4來自中國……神州大地綠意盎然,活力迸發。

  “我國動員各方力量,突出精準、科學、依法、係統治汙,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繼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

  “中國將率先出資15億(yi) 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事業(ye) 。”“為(wei) 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行業(ye) 碳達峰實施方案和一係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

  今年10月1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人峰會(hui) 上發表主旨講話時,宣布一係列務實、有力舉(ju) 措,彰顯努力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願景的決(jue) 心和信心,以及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責任和擔當。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中國一直在積極行動。

  ——落實公約“愛知目標”進展情況好於(yu) 全球平均水平,昆明大會(hui) 有力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

  中國近年來采取一係列有力政策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顯著成效,認真落實《生物多樣性公約》“愛知目標”。目前,中國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wan) 處,約占陸域國土麵積的18%,實現“愛知目標”所確定的17%的要求。90%的陸地生態係統類型和71%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

  近日在昆明舉(ju) 行的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hui) (第一階段)高級別會(hui) 議,正式通過“昆明宣言”。“昆明宣言”承諾,確保製定、通過和實施一個(ge) 有效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扭轉當前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趨勢並確保最遲在2030年使生物多樣性走上恢複之路,進而全麵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願景。

  “中國成功舉(ju) 辦大會(hui) ,有力推動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shu) 處執行秘書(shu) 伊麗(li) 莎白·穆雷瑪表示。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決(jue) 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

  今年9月21日,習(xi) 近平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並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中國將力爭(zheng) 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我們(men) 會(hui) 全力以赴。中國將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再度展示了構建人與(yu) 自然生命共同體(ti) 的堅定決(jue) 心和實際行動。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積極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生效、實施。202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約48.4%,超額完成向國際社會(hui) 承諾的目標,相當於(yu)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7.9億(yi) 噸。中國正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堅決(jue) 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強有力的領導力、廣泛的動員力和有效的行動力,將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雙碳’目標。”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說。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凝聚全球環境治理合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共建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群山環抱,風光旖旎,哈薩克斯坦阿爾泰山區的圖爾古孫河上,由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承建的圖爾古孫水電站,今年7月份實現全部機組投產(chan) 發電。這是“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哈產(chan) 能合作的第一個(ge) 落地並投產(chan) 發電的重點項目,每年能減少約7.2萬(wan) 噸二氧化碳排放。

  “一帶一路”是開放發展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中國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合作夥(huo) 伴涉及40多個(ge) 國家。綠色絲(si) 路使者計劃穩步實施,已培訓120多個(ge) 國家的3000多名環境管理人員和專(zhuan) 家學者。“中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環境治理方麵都做了許多重要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

  新時代新征程,新氣象新作為(wei) 。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我們(men) 定將建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li) 中國,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為(we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06日 09:2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