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肖文儒——為了群眾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肖文儒(見圖,右一,應急管理部供圖),人如其名,文質彬彬,談吐儒雅。工作38年,他參與(yu) 、指揮和指導礦山、隧道、山體(ti) 垮塌等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救出被困群眾(zhong) 1000餘(yu) 名。

  “我多深入1米,就對井下多了解一分,營救成功概率就會(hui) 大一分”

  從(cong) 1983年工作起,肖文儒就與(yu) 礦山結下不解之緣。

  “老隊員塞給我一個(ge) 氧氣呼吸器,能不能從(cong) 事故裏出來,全靠它了。”被分配到山西大同礦山救護大隊的頭半年,肖文儒天天苦練,最終能閉著眼用幾十秒把呼吸器裝好。

  肖文儒難忘當時礦井救援的艱辛,“那真是冰與(yu) 火的淬煉!”有一回,某礦區著火,肖文儒披上稻草編織的袋子,澆透涼水,冒死進火區打密閉牆。火區,是80多攝氏度的高溫;大巷,是徹骨的冷風,他和隊友抱著磚頭,頂著極限溫差,進出數十趟。

  從(cong) 業(ye) 多年來,肖文儒數次與(yu) 死神擦肩而過、命懸一線。20多年前,肖文儒帶隊趕到一處積存煤粉、巷道自燃的煤礦現場,他剛用水衝(chong) 開煤層,火光就“噌”地一下躥出來。

  火、煤塵、狹小空間……短短幾秒鍾裏,他快速意識到一個(ge) 可能的危險——二次爆炸。“不好,快趴下!”一瞬間,火焰爆燃,吞噬了礦井。

  盡管氧氣稀薄,肖文儒和隊友仍緊緊趴在地麵上,舉(ju) 起水槍,持續滅火。“要是當時沒果斷趴下,或停止滅火,可能我們(men) 就犧牲了。”肖文儒回憶,他時常會(hui) 夢到那些穿行在火海邊緣的場景。

  他的記憶中,有無數次親(qin) 曆的生死關(guan) 卡——2018年,遼寧某鐵礦炸藥爆炸。肖文儒當晚在井口附近指導救援,直到天亮後才發現自己被廢墟中散落的炸藥、雷管包圍著。

  他的記憶中,有隊友英勇犧牲的遺憾——1987年,山西某煤礦火災,一位隊友在井下打密閉牆時,迷失在濃煙中,意外撞掉氧氣呼吸器,最終倒在井下。

  然而,在井下焦急等待的礦工兄弟,以及在井口等待的礦工家屬,讓他不忍放棄這份工作。從(cong) 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到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再到國家安全生產(chan) 應急救援中心,一路走來,肖文儒對於(yu) 應急救援的堅持從(cong) 未改變,迎難而上、毫不退縮的鬥誌不減反增,“我多深入1米,就對井下多了解一分,營救成功概率就會(hui) 大一分。”

  “應急救援任務耽誤不得,我必須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

  兒(er) 子上小學時,曾以“我的父親(qin) ”為(wei) 題寫(xie) 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為(wei) 每天早晨我起床的時候,爸爸已經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有回來。”

  一年裏,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現場。在他的辦公室裏,放著一隻打包好的行李箱,“應急救援任務耽誤不得,我必須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

  參與(yu) 應急救援38年,他難得主動休兩(liang) 次假,一次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有一次是做心髒支架手術。“要規律作息,減輕壓力!”手術後,醫生再三叮囑。

  2017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ti) 垮塌。時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火速趕赴現場。長時間疲勞加暴曬,他的血壓已經升高,感到頭暈目眩。“你的身體(ti) 還能扛得住嗎?”從(cong) 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姐姐撥通了他的電話。但他就著涼水吃了幾片藥,還是硬撐了下來。

  肖文儒的手機裏存滿了救援現場的照片,心裏始終惦記著群眾(zhong) 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肖文儒帶隊趕赴新鄉(xiang) ,連軸轉了12天。“為(wei) 了群眾(zhong) 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過那麽(me) 多苦,隻說這一句話,卻讓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職務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寫(xie) ‘大’,這就是肖文儒。”談起老同事,國家安全生產(chan) 應急救援中心二級巡視員孫國建說。

  “隻要黨(dang) 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chong) 鋒在前”

  “他出現在救援現場,大家心中就有了底氣。”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副處長戴其浩說。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肖文儒指揮救援的案例,曾被外媒稱為(wei) “世界礦業(ye) 史上最讓人驚歎的救援之一”,被稱為(wei) “救援奇跡”。

  奇跡從(cong) 何而來?來自於(yu) 多年如一日的辛苦鑽研。工作38年,肖文儒記錄救援事故經驗40多本,發表專(zhuan) 業(ye) 論文30餘(yu) 篇,並不斷創新探索將礦用石膏、計算機、正壓氧氣呼吸器等“新工具”用於(yu) 礦山救護。為(wei) 規範救援保障安全,他還組織製定技術操作規程、緊急出動安全措施等,使搶險救災有章可循。

  “跟肖總工出差,是我們(men) 最榮幸的事,也是年輕同誌向他學習(xi) 的好機會(hui) 。”國家安全生產(chan) 應急救援中心指揮協調部喬(qiao) 天楷說。

  今年1月,在山東(dong) 棲霞市笏山金礦爆炸事故救援中,肖文儒再次發揮重要作用。

  11名礦工被困井下約600米的位置,救援深度實屬罕見。更棘手的是,該礦岩層複雜,現場布置的4個(ge) 施救鑽孔推進困難。一籌莫展時,肖文儒當即建議:“再增調國家礦山應急救援大地特勘隊一台高性能鑽機和專(zhuan) 業(ye) 操作團隊趕赴現場救援!”

  事後證明,一子落而滿盤活。新調來的大地特勘隊對原本偏移的3號鑽孔進行糾偏透巷,1月17日13時56分,“生命通道”終於(yu) 打通!最終11名礦工被成功救出。

  “在應急救援中,建議是否科學可行,最為(wei) 關(guan) 鍵。肖文儒總比別人多想一層、先做一步,讓救援有‘雙保險’甚至‘三保險’。”應急管理部礦山救援中心管理處處長張安琦說。

  2019年10月1日,肖文儒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群眾(zhong) 遊行。登上“眾(zhong) 誌成城”方陣彩車,肖文儒不禁熱淚盈眶:“作為(wei) 應急救援隊伍中的一員,隻要黨(dang) 和人民需要,我一定不畏艱險,衝(chong) 鋒在前!”

發布時間:2021年11月03日 07:4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