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曆史,才能看得遠;永葆初心,才能走得遠。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寶貴精神財富”,勉勵廣大黨(dang) 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wei) 之奮鬥、為(wei) 之犧牲的偉(wei) 大事業(ye) 奮力推向前進”。
大別山位於(yu) 安徽、湖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綿延數百公裏,雄踞江淮之間。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時期,我們(men) 黨(dang) 在這裏領導創建了鄂豫皖蘇區,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中央蘇區的第二大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zheng) 時期,劉鄧大軍(jun) 千裏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jun) 戰略進攻的序幕。一路走來,黨(dang) 的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陳潭秋等親(qin) 自指導了這裏的建黨(dang) 活動,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裏留下了戰鬥足跡。這裏還誕生了紅四方麵軍(jun) 、紅二十五軍(jun) 、紅二十八軍(jun) ,走出了三百四十多位將軍(jun) ,二七大罷工影響深遠,大別山“二十八年紅旗不倒”,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新縣是“將軍(jun) 的搖籃”。“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這片紅色熱土上的革命曆史和英雄事跡,猶如一座巍峨豐(feng) 碑,永遠鐫刻在中國革命曆史畫卷上,鑄就了寶貴的大別山精神,構成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革命勝利從(cong) 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別人拱手相讓的,而是用流血犧牲換來的。”大別山精神,就是無數革命烈士用鮮血和生命鑄就而成的。虎膽將軍(jun) 彭雪楓,“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在戰場上壯烈殉國,踐行了“軍(jun) 人在大敵當前之際,當以捐軀沙場,馬革裹屍為(wei) 榮”的鏗鏘誓言;黃麻起義(yi) 總指揮潘忠汝,立誌“不肯昏庸同草木,願輸血汗改山河”,在一次戰鬥中為(wei) 掩護戰友不幸中彈,英勇犧牲,年僅(jin) 21歲;鄂豫皖蘇區創建人之一的吳煥先,“赤膽忠心,英勇善戰”,雖生於(yu) 地主家庭,卻義(yi) 無反顧投身革命,一家六口因此受到牽連而被殺害,自己犧牲時也隻有28歲……28年浴血奮戰,20萬(wan) 大別山兒(er) 女獻出了寶貴生命,在冊(ce) 的烈士就達13萬(wan) 多。英雄的鄂豫皖蘇區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wei) 中國革命事業(ye) 建立了彪炳史冊(ce) 的功勳,更激勵我們(men) 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chuan) 下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鄂豫皖蘇區能夠‘二十八年紅旗不倒’、新四軍(jun) 能夠在江淮大地同敵人奮戰到底,劉鄧大軍(jun) 千裏躍進大別山能夠站住腳、紮下根,淮海戰役能夠勢如破竹,百萬(wan) 雄師過大江能夠氣吞萬(wan) 裏如虎,根本原因是我們(men) 黨(dang) 同人民一條心、軍(jun) 民團結如一人。”回溯曆史,淮海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100年來,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根本原因是始終堅持和踐行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和使命,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曆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guan) 係黨(dang) 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dang) 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弘揚大別山精神,就要始終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永遠不忘人民這個(ge) 根,永遠做忠誠的人民服務員。
偉(wei) 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men)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精神動力。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正處於(yu) 關(guan) 鍵時期。我們(men) 深知,越是接近民族複興(xing) 越不會(hui) 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越要從(cong) 革命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you) 良作風。新時代弘揚大別山精神,就要永遠銘記為(wei)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wei) 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確保優(you) 良革命傳(chuan) 統和作風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新征程上,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dang) 的宗旨,永遠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我們(men) 就一定能在大別山精神的燭照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爭(zheng) 取更大光榮。
我們(men) 黨(dang) 的每一段革命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麵向未來,我們(men) 一定要牢記紅色政權是怎麽(me) 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me) 來的,永遠珍惜、永遠銘記老區和老區人民的犧牲和貢獻,繼承和發揚老區和老區人民的光榮傳(chuan) 統,始終高舉(ju) 紅色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把先輩們(men) 開創的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