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中常見的“推理與(yu) 邏輯規律”類差錯的案例及處理方式:
推理不合邏輯
推理,亦稱“推論”,邏輯學中指由一個(ge) 或幾個(ge) 已知判斷(前提)推出另一個(ge) 未知判斷(結論)的思維形式。推理的基本特征是前提與(yu) 結論之間有必然聯係,即從(cong) 前提能必然地推出結論,而且前提必須是真實的,否則就可能犯推理不合邏輯的錯誤。主要表現為(wei) 下列幾種錯誤形式:
1.前提有誤
案例:
某國際旅遊組織總部落戶杭州後,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方麵對浙江產(chan) 生深遠影響。
分析:
此例表述中包含了一個(ge) 推理過程,但是卻省略了推理的大前提。將大前提補上,這個(ge) 推理過程就成為(wei) :如果某國際旅遊組織總部落戶某地,就會(hui) 對那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方麵產(chan) 生深遠影響;某國際旅遊組織總部落戶杭州,所以會(hui) 對杭州乃至浙江的政治、經濟等方麵產(chan) 生深遠影響。不難看出,這個(ge) 大前提是一個(ge) 不真實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前件“某國際旅遊組織總部落戶某地”,不能構成其後件“對那裏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hui) 等方麵產(chan) 生深遠影響”的充分條件。可在“將”字前加上“有可能”。
2.前提與(yu) 結論不符
案例:
中老年人患有關(guan) 節病。如今的關(guan) 節患病情況正在迅速惡化,據統計,全世界約有3.55億(yi) 人患有各種關(guan) 節病。我國的關(guan) 節病患者估計超過1億(yi) 人,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患關(guan) 節病的比例已達80%。
分析:
用“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患關(guan) 節病的比例已達80%”來證明“中老年人患有關(guan) 節病”,這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所得結論“中老年人患有關(guan) 節病”是“所有中老年人都患有關(guan) 節病”的意思,而前提“患關(guan) 節病的比例已達80%”表達的意思卻是“一部分中老年人患有關(guan) 節病”,二者不相符合。可改為(wei) “大多數中老年人患有關(guan) 節病”。
3.前提不充分
案例:
在經濟、文化等綜合國力不足的情況下,某國拚命地發展國防科技,海量地購入高科技裝備,令人不免有窮兵黷武之感。
分析:
“窮兵黷武”有“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動侵略戰爭(zheng) ”的意思,多用於(yu) 形容濫用武力的好戰者。此例得出“令人不免有窮兵黷武之感”的結論,其根據(前提)是不充分的,因為(wei) 並沒說“某國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動侵略戰爭(zheng) ”。可將“有窮兵黷武之感”改為(wei) “有些疑問”。
4.前提與(yu) 結論缺乏邏輯聯係
案例:
學英語,需背誦的主要是課文,往往它們(men) 都是好文章。因此,學會(hui) 背誦課文不僅(jin) 能加深理解課文,熟練掌握語言知識點,包括詞組搭配、詞的應用等,時間長了,自然就會(hui) 形成掌握英語不可缺少的語感了。
分析:
此例中“因此”前後缺乏邏輯聯係,前者說的是背誦的內(nei) 容,後者說的是背誦的作用和意義(yi) ,它們(men) 之間並不存在“推出”關(guan) 係。應將“因此”刪掉。
思維表達違背邏輯規律
邏輯規律,即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主要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種。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與(yu) 表達時,概念的內(nei) 涵與(yu) 外延必須保持同一,不能混淆、偷換;判斷必須保持同一,不能任意改變和轉移。否則會(hui) 犯“混淆概念”“偷換概念”“轉移論題”“把不同問題混為(wei) 一談”等邏輯錯誤。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與(yu) 表達時,對互相矛盾的概念或判斷必須肯定其中一個(ge) ,不能都給以否定,否則會(hui) 犯“模棱兩(liang) 可”的邏輯錯誤。
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與(yu) 表達時,對互相矛盾的概念或判斷必須否定其中一個(ge) ,不能都給以肯定,否則會(hui) 犯“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
違背邏輯規律的差錯主要表現為(wei) 下列幾種形式:
1.混淆概念
案例:
兒(er) 童用品不合格非得“六一”前才說(標題):某市工商局對市場上六大類商品進行抽檢,結果發現109種兒(er) 童商品質量不合格……此次抽檢涉及的品種、品牌之多,幾乎覆蓋了大部分兒(er) 童用品,那麽(me) 這些質量不合格的兒(er) 童商品……怎麽(me) 可能會(hui) 有百餘(yu) 種兒(er) 童用品質量不合格呢?
分析:
標題中用了“兒(er) 童用品”這個(ge) 概念,但在正文中卻幾次出現“兒(er) 童商品”這一概念。“兒(er) 童用品”概念的外延要大於(yu) “兒(er) 童商品”概念的外延,二者不能混淆。文中將兩(liang) 個(ge) 概念交替使用,犯了“混淆概念”的邏輯錯誤。可將“用品”統一改成“商品”。
2.把不同的問題混為(wei) 一談
案例:
某省已將未成年犯納入九年義(yi) 務教育序列。
分析:
“未成年犯”是人,不是教育,是無法納入教育序列的。此例表述犯了“把不同的問題混為(wei) 一談”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同一律。此例的原意應該是將“未成年犯九年製義(yi) 務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序列”。可在“未成年犯”後加上“教育”。
3.模棱兩(liang) 可
案例:
他認為(wei) ,這次的預測隻是一次理性的科學預測,“這樣的預測我們(men) 以前做過很多,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
分析:
“不能算成功”應該是對“這次預測成功”的否定;而“不能算不成功”,則是對“這次預測不成功”的否定。被否定的兩(liang) 個(ge) 判斷——“這次預測成功”和“這次預測不成功”是互相矛盾的,同時否定一對互相矛盾的判斷,違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兩(liang) 可”的邏輯錯誤。可將“既不能算成功,也不能算不成功”改為(wei) “雖然不能算成功,但這卻是一次有益的嚐試”。
4.自相矛盾
案例:
誠信決(jue) 定成敗。
分析:
該例包含兩(liang) 個(ge) 意思:“誠信決(jue) 定成功”“誠信決(jue) 定失敗”。由於(yu) 這兩(liang) 個(ge) 判斷的謂項(成功和失敗)是互相矛盾的,從(cong) 而造成了這兩(liang) 個(ge) 判斷也是矛盾的。同時肯定兩(liang) 個(ge) 互相矛盾的判斷,違反了矛盾律,犯了謂項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可改為(wei) “誠信與(yu) 否決(jue) 定成功或失敗”。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