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個瞬間說百年】1983,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推向全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78年夏秋之際,安徽省遭遇嚴(yan) 重旱災,秋種遇到困難。省委決(jue) 定把部分土地借給農(nong) 民種糧種菜,所產(chan) 糧菜不征購,不計口糧。這一措施很快調動起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積極性,當年全省超額完成秋種計劃。從(cong) “借地”中得到啟發,安徽一些地方的基層幹部和農(nong) 民衝(chong) 破舊體(ti) 製的限製,開始包幹到組、包產(chan) 到戶。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村18戶農(nong) 民,冒著風險,在包幹合同書(shu) 上按下了手印。小崗村創造的包幹到戶,就是“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ti) 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個(ge) 辦法簡便易行,成效顯著,受到農(nong) 民歡迎。四川、甘肅、雲(yun) 南、廣東(dong) 等省份的一些地方也放寬政策,采取了類似做法。這些大膽嚐試,揭開了農(nong) 村經濟改革的序幕。

  1980年5月,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肯定了農(nong) 民的改革創舉(ju) 。他指出,影響集體(ti) 經濟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這些地方隻要生產(chan) 發展了,農(nong) 村的社會(hui) 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了,低水平的集體(ti) 化就會(hui) 發展到高水平的集體(ti) 化,集體(ti) 經濟不鞏固的也會(hui) 鞏固起來。9月,中共中央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責任製的幾個(ge) 問題》,肯定了在生產(chan) 隊領導下實行的包產(chan) 到戶。

  1982年,黨(dang) 中央發出“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包括包產(chan) 到戶、包幹到戶在內(nei) 的各種責任製,都是社會(hui) 主義(yi) 集體(ti) 經濟的生產(chan) 責任製。在黨(dang) 中央的支持下,以包產(chan) 到戶、包幹到戶為(wei) 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迅速推廣。

  1982年至1984年,黨(dang) 中央連續發出3個(ge) 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工作的“一號文件”,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迅速推向全國。這充分調動了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促進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迅速發展。許多地方一年即見成效,糧食產(chan) 量明顯提高,幾年就變了個(ge) 大樣。

  到1987年,全國98%的農(nong) 戶實行了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擺脫了停滯的困境。

  1982年,新憲法作出改變農(nong) 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體(ti) 製,設立鄉(xiang) 政府作為(wei) 基層政權,普遍成立村民委員會(hui) 作為(wei) 群眾(zhong) 性自治組織等規定。到1984年底,全國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設。這是農(nong) 村經濟和政治體(ti) 製的重大改革。

發布時間:2021年10月29日 10:06 來源:新華網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