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xie) 新時代紅色華章
《求是》雜誌編輯部
北大紅樓,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目睹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大地掀起的曆史變革,見證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開天辟地的孕育發端,激蕩世界的中國現代革命在這裏拉開序幕。
中南海豐(feng) 澤園,毛主席自1949年9月21日始在此工作和生活了17年,籌劃了新中國建立和建設的一係列大政方略。批改過的重要文件、閱讀過的書(shu) 籍、穿過的衣物、使用過的日常用品和書(shu) 信、手稿、照片等諸多陳列,生動展示出一代偉(wei) 人的卓越功勳和崇高風範,無聲地講述著新中國走過的那段崢嶸歲月。
“這兩(liang) 個(ge) 地方的曆史,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怎麽(me) 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怎麽(me) 來的,給我們(men) 上了一堂鮮活而又生動的黨(dang) 史課。”2021年6月25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即將隆重慶祝百年華誕的特殊時刻,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舉(ju) 行第三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這是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一項重要安排,以參觀和討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同誌來到北大紅樓、豐(feng) 澤園毛主席故居這兩(liang) 個(ge) 在黨(dang) 的曆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yi) 的地方參觀瞻仰,緬懷革命先輩的豐(feng) 功偉(wei) 績,感悟共產(chan) 黨(dang) 人代代傳(chuan) 承的紅色血脈。參觀結束後,在中南海懷仁堂這個(ge) 見證了首屆兩(liang) 會(hui) 等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諸多重大活動的紅色殿堂,總書(shu) 記主持集體(ti) 學習(xi) 並發表重要講話,深情回望我們(men) 黨(dang) 走過的光輝曆程,熱忱禮讚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百年奮鬥中凝鑄的紅色傳(chuan) 統,以“五個(ge) 始終堅持”從(cong) 科學理論指導、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光榮革命傳(chuan) 統、推進自我革命等方麵,對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提出明確要求,並對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提出四個(ge) 方麵的具體(ti) 要求。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wei) 什麽(me) 出發。”在全黨(dang)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闊步邁進之際,認真學習(xi) 領會(hui) 總書(shu) 記《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於(yu) 曆史和人民的新業(ye) 績》這篇重要講話,不斷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曆史中汲取智慧力量,必將極大激發全黨(dang) 全國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火熱激情,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不懈奮鬥、再創輝煌!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工”字造型,寓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8根廊柱,象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特殊郵編100100,代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過百年光輝曆程,正向著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勇往直前……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西側(ce) 廣場上矗立的《信仰》、《偉(wei) 業(ye) 》、《攻堅》、《追夢》四組大型雕塑,分別對應“四個(ge) 偉(wei) 大”主題,276個(ge) 人物與(yu) 583塊漢白玉融為(wei) 一體(ti) ,講述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00年來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的奮鬥曆程。雕塑《信仰》中71位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代表人物莊嚴(yan) 宣誓的場景,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忘初心、披荊斬棘、繼往開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堅毅前行的豪情壯誌。 劉新武/攝
2021年仲夏時節,一座莊重大氣的紅色新地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在首都北京正式開館。這座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決(jue) 策、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指導的永久性、綜合性黨(dang) 史展覽館,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我們(men) 黨(dang) 波瀾壯闊的百年曆程,成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員領悟初心使命的精神家園,廣大幹部群眾(zhong) 體(ti) 悟紅色文化、接受紅色教育的神聖殿堂。
“紅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在我國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大地上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在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百年奮鬥的偉(wei) 大曆程中紅色血脈代代相傳(chuan) 。每一個(ge) 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種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著我們(men) 黨(dang) 走過的光輝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現了我們(men) 黨(dang) 的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我們(men) 黨(dang) 的紅色血脈。”
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謳歌我們(men) 黨(dang) 代代相傳(chuan) 、生生不息的紅色血脈,深刻闡發我們(men) 黨(dang) 紅色血脈的深厚底蘊、豐(feng) 富內(nei) 涵、重要價(jia) 值、傳(chuan) 承實踐等重大問題,強調“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政治本色的集中體(ti) 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雕塑《偉(wei) 業(ye) 》共塑造65位人物形象,涵蓋不同群體(ti) 、不同職業(ye) ,中間通過“火炬”和“旗幟”的形象進行連接和升華,重點反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四個(ge) 自信”,發奮圖強、艱苦奮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不斷取得曆史性成就。 劉新武/攝
紅色土地,熱血浸染;紅色血脈,永續相傳(chuan) 。遍布神州大地的紅色地標,串聯起百年大黨(dang) 的光輝曆程,鐫刻下革命精神的鮮明標識。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無數次走訪紅色聖地,表達出對革命曆史和紅色資源的無比珍視,對革命傳(chuan) 統和革命精神的無比崇敬。黨(dang) 的十八大閉幕不久,總書(shu) 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誌一起參觀《複興(xing) 之路》展覽,回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上下求索的艱辛曆程,強調要義(yi) 不容辭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曆史使命。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僅(jin) 一周,總書(shu) 記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誌一起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和嘉興(xing) 南湖紅船,向全黨(dang) 全國宣示了賡續紅色血脈、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堅定決(jue) 心。每次到地方考察,總書(shu) 記都要瞻仰對我們(men) 黨(dang) 具有重大曆史意義(yi) 的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曆史紀念場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從(cong) 黨(dang) 的一大會(hui) 址到黨(dang) 的各個(ge) 重要革命根據地,從(cong) 土地革命、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紀念地點到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重要紀念場所等,“每到一地,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回顧黨(dang) 一路走過的艱難曆程,靈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禮。每次都是懷著崇敬之心去,帶著許多感悟回”。
此間曾著星星火,到處皆聞殷殷雷。每一份紅色資源,都濃縮著一段黨(dang) 的光輝曆史,寄寓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理想信念、精神血脈的世代傳(chuan) 承。回望過往曆程,眺望前方征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篇重要講話中號召全黨(dang) :“必須始終賡續紅色血脈,用黨(dang) 的奮鬥曆程和偉(wei) 大成就鼓舞鬥誌、指引方向,用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和優(you) 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dang) 的曆史經驗和實踐創造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繼往開來,開拓前進。”
感悟真理力量
在“光輝偉(wei) 業(ye) 紅色序章——北大紅樓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革命活動主題展”的第四部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hui) ”的名稱格外引人矚目。這是中國早期比較係統學習(xi) 、研究和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團體(ti) ,培養(yang) 了一批初步具有共產(chan) 主義(yi) 思想的骨幹,為(wei) 北京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組織的建立做了重要準備。
“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廣泛傳(chuan) 播催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使我們(men) 黨(dang) 擁有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擁有了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溫李大釗、陳獨秀等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的事跡,深刻闡明馬克思主義(yi) 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立和發展壯大的巨大意義(yi) 。100年來,正因為(wei) 有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引,我們(men) 黨(dang) 才能做到心明眼亮、意誌堅定,在關(guan) 鍵抉擇麵前不搖擺,在艱難困苦麵前不畏縮,在危機重重麵前不消沉,信心百倍走向勝利。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從(cong) 根本上說,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顧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光輝曆程,高度概括馬克思主義(yi) 無與(yu) 倫(lun) 比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是一部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的曆史,也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認識和改造中國的曆史。從(cong) “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創舉(ju) ,到獨立探索“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道路”;從(cong) 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100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靠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創立了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境界,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wei) 大征程上取得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偉(wei) 大勝利。
“要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不斷深化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光芒照耀我們(men) 的前行之路。”實踐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選擇馬克思主義(yi) 是完全正確的。新的征程上,黨(dang) 將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yi) 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yi) 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
堅定理想信念
編號0001!新中國成立後,文物部門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是一個(ge) 森然兀立的絞刑架。1927年4月28日,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38歲的李大釗身著長袍、大義(yi) 凜然,泰然自若走向這個(ge) 絞刑架。麵對殘暴的劊子手,他人生最後一次慷慨陳詞:“不能因為(wei) 你們(men) 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wei) 大的共產(chan) 主義(yi) ……我們(men) 深信,共產(chan) 主義(yi) 在中國必然得到光輝的勝利!”
1928年3月20日,受盡酷刑、絕不屈服的夏明翰被押往漢口餘(yu) 記裏刑場,當國民黨(dang) 反動派問他還有什麽(me) 話要說時,他揮筆寫(xie) 下氣壯山河的就義(yi) 詩:“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yi) 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
革命理想高於(yu) 天。回望百年黨(dang) 史,千千萬(wan) 萬(wan) 個(ge) 像李大釗、夏明翰這樣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了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我們(men) 黨(dang) 取名為(wei) ‘共產(chan) 黨(dang) ’,就是認定了共產(chan) 主義(yi) 這個(ge) 遠大理想。”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歌頌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革命理想,歌頌革命先輩為(wei) 理想信念舍生忘死的革命氣節、英雄氣概。
對共產(chan) 主義(yi) 的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政治靈魂和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風雨蒼黃的革命征途上,為(wei) 了這個(ge) 理想,信念堅定、意誌如磐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向死而生、一往無前。他們(men) 中,有人甘願放棄“鴉飛不過的田產(chan) ”,隻因懷揣“願消天下蒼生苦”的誌向;有人在被俘後毅然斷腸赴死,隻為(wei) 實現“為(wei) 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的錚錚誓言;有人麵對敵人百般誘降和酷刑折磨依然堅貞不屈,隻因篤信“我們(men) 信仰的主義(yi) ,乃是宇宙的真理”……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的堅守,樹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理想信念的標杆,他們(men) 的偉(wei) 大品格,深深融入我們(men) 黨(dang) 的血脈之中,永遠是我們(men) 風雨無阻、勇往直前的強大精神動力。
“共產(chan)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遠大理想,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遠大理想,就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共產(chan) 主義(yi) 最高理想隻有在社會(hui) 主義(yi) 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今天,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就是向著最高理想進行實實在在的努力。每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都要做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力前行,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不斷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勝利!
堅守初心使命
“以民為(wei) 本,吾黨(dang) 所向。民族複興(xing) ,百年擔當。擺脫貧困,全麵小康。惠此中華,以利四方。”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裏一座名為(wei) “小康寶鼎”的展品格外醒目,短短32字銘文記錄的不僅(jin)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所創造的人間奇跡,更無比鮮明地表達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
“牢記和踐行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使命,是貫穿我們(men) 黨(dang) 百年奮鬥史的一條紅線。我們(men) 黨(dang) 能夠在那麽(me) 弱小的情況下發展壯大起來,能夠在千難萬(wan) 險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於(yu) 我們(men) 黨(dang) 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忠實踐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從(cong) 而贏得了人民衷心擁護和支持。”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顧黨(dang) 一路走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曆史,深刻闡發我們(men) 黨(dang) 的性質宗旨所在,贏得民心、贏得勝利的根本所在。
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men) 黨(dang) 立黨(dang) 興(xing) 黨(dang) 強黨(dang) 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從(cong) 革命年代的“為(wei) 人民服務”,到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100年來黨(dang) 的人民立場這一根本政治立場、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一以貫之、矢誌不移。從(cong) “走山路訪貧農(nong) ”的蘇區幹部,到“剪下半條被子留給百姓”的紅軍(jun) 女戰士;從(cong) “不救民於(yu) 苦難,要共產(chan) 黨(dang) 人幹啥”的穀文昌,到“心中裝著全體(ti) 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從(cong) “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的孔繁森,到“投身到人民群眾(zhong) 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黃文秀……“人民”二字深深刻入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心間,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薪火相傳(chuan) 、永不磨滅的精神基因。
在雕塑《攻堅》中,67位人物構成銅牆鐵壁、飛奪瀘定橋、為(wei) 了新中國、開路先鋒、高原藍圖、搶險救災、石油會(hui) 戰等12個(ge) 場景,生動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百年征程,熱情謳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篳路藍縷、攻堅克難的英雄氣概和勇於(yu) 犧牲、甘於(yu) 奉獻的偉(wei) 大精神。 劉新武/攝
人心向背關(guan) 係黨(dang) 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dang) 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之所以反複強調這一點,“就是要告誡全黨(dang) 同誌,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長期執政的黨(dang) 而言,沒有比忘記初心使命、脫離群眾(zhong) 更大的危險。隻要我們(men) 始終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與(yu) 共,人民就會(hui) 鐵心跟黨(dang) 走,黨(dang) 就能長盛不衰”。總書(shu) 記要求,“全黨(dang) 同誌要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中不斷體(ti) 悟初心使命,貫徹好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矢誌不渝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保持昂揚精神狀態
7月7日,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偉(wei) 大的開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創建曆史陳列”新增設的“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展陳,迎來首批觀眾(zhong) 。在基本陳列的尾廳,紅底展牆上“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對黨(dang) 忠誠、不負人民”32個(ge) 大字熠熠生輝。
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對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進行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哪裏來、到哪裏去”的精神密碼,號召全黨(dang) :“永遠把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勝負之征,精神先見。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表明,隻有具有偉(wei) 大精神的政黨(dang) 才能領導人民贏得偉(wei) 大鬥爭(zheng) 、開創偉(wei) 大事業(ye) 。10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畏艱難險阻、直麵風險挑戰,頑強拚搏、不懈奮鬥,構築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形成了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情歌頌我們(men) 黨(dang) 在百年非凡奮鬥中錘煉的風骨品質、形成的偉(wei) 大精神,指出“黨(dang) 的偉(wei) 大精神和光榮傳(chuan) 統是我們(men) 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men) 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精神所在,就是血脈所在、力量所在,就是信心所在、希望所在。100年來,從(cong) 長征的突圍到抗日的血戰,從(cong) 建設的探索到改革的攻堅,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憑著一股革命加拚命的強大精神,履險蹈危,十蕩十決(jue) ,用鮮血和汗水寫(xie) 就慷慨壯麗(li) 的英雄史詩,鑄就一座又一座輝耀千秋的精神豐(feng) 碑。
非革命不足以成其事,無精神不足以發其新。國家強盛、民族複興(xing) 需要物質文明的積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華。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前進道路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必然要麵對各種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決(jue) 不能丟(diu) 掉革命加拚命的精神,決(jue) 不能丟(diu) 掉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傳(chuan) 統,決(jue) 不能丟(diu) 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勇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三個(ge) 決(jue) 不能”再次提醒全黨(dang) 同誌,“要用黨(dang) 在百年奮鬥中形成的偉(wei) 大精神滋養(yang) 自己、激勵自己,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做好黨(dang) 和國家各項工作”。
將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推進
“七一”前夕,一些黨(dang) 內(nei) 最新統計數據出爐,引發廣泛關(guan) 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員總數增至9514.8萬(wan) 名,各方麵先進分子踴躍申請入黨(dang) ,更多新鮮血液加入黨(dang) 的隊伍,年輕黨(dang) 員持續增加;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基層組織增至486.4萬(wan) 個(ge) ,基層組織網絡更加嚴(yan) 密,政治功能進一步凸顯,在重大鬥爭(zheng) 中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立案審查調查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近400人、廳局級幹部2萬(wan) 多人,一大批“害群之馬”被清除出黨(dang) 。
這一係列數據,從(cong) 不同側(ce) 麵訴說著百年大黨(dang) 何以飽經滄桑而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
革命者永遠是年輕。“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表明,偉(wei) 大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社會(hui) 實踐中鍛造而成的,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我們(men) 黨(dang) 曆經百年滄桑依然風華正茂,其奧秘就在於(yu) 具有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強大能力。”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論述我們(men) 黨(dang) 堅持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深刻總結百年來黨(dang) 的自身建設一條極為(wei) 重要的曆史經驗。
放眼人類曆史,從(cong) 來沒有一個(ge) 政黨(dang) 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樣,始終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激濁揚清、革故鼎新,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始終如一地推進自我革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堅定決(jue) 心和頑強意誌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堅定不移懲治腐敗,解決(jue) 了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麵存在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黨(dang) 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任務越繁重,風險考驗越大,越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我們(men) 黨(dang) 已經執政70多年,還要長期執政下去。自我革命精神是黨(dang) 的執政能力的強大支撐,什麽(me) 時候都不能丟(di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分析世情國情黨(dang) 情,告誡全黨(dang) 同誌“要增強憂患意識,以永遠在路上的堅定執著將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向縱深推進”;“要嚴(yan) 於(yu) 律己,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勇於(yu) 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思想上和行動上的偏差,防止自身退化變異,始終做一名合格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把黨(dang) 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作出應有的努力。”
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
陝西省米脂縣楊家溝,中共中央轉戰陝北的最後一站。1947年11月,毛澤東(dong) 同誌率領中央機關(guan) 來到這裏,在這個(ge) 小山村戰鬥生活了4個(ge) 多月,指揮全國解放戰爭(zheng) 和西北戰場,領導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向全黨(dang) 發出偉(wei) 大號召:“曙光就在前麵,我們(men) 應當努力!”2021年9月13日,在陝西省榆林市考察調研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楊家溝革命舊址,參觀中共中央“十二月會(hui) 議”舊址、毛澤東(dong) 舊居、周恩來舊居等,追憶革命曆史,緬懷革命先輩豐(feng) 功偉(wei) 績,再次強調“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深化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賡續紅色血脈”。
在雕塑《追夢》中,73位人物形象融入主體(ti) 之中,形成團結一致、闊步前行的恢宏陣勢,重點表現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團結帶領下,為(wei) 了實現民族複興(xing) ,在百年接續奮鬥中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堅毅前行的豪邁氣概。 劉新武/攝
紅色資源是我們(men) 黨(dang) 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紅色資源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貴資源,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使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保護管理運用好紅色資源提出四個(ge) 方麵要求:一是要加強科學保護,深入開展紅色資源專(zhuan) 項調查,加強紅色遺址、革命文物保護工作。二是要開展係統研究,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後的思想內(nei) 涵,準確把握黨(dang) 的曆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旗幟鮮明反對和抵製曆史虛無主義(yi) 。三是要打造精品展陳,生動傳(chuan) 播紅色文化。四是要強化教育功能,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設計符合青少年認知特點的教育活動,引導他們(men) 從(cong) 小在心裏樹立紅色理想。
胸懷天下、誌在千秋,作始雖簡、其成必巨!從(cong) 成立時的50多名黨(dang) 員,到成長為(wei) 擁有95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領導著14億(yi) 多人口大國、具有重大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第一大執政黨(dang) ,走過百年光輝曆程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向人民、向曆史交出了一份優(you) 異答卷。今天,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又踏上了新的趕考之路。新征程上,賡續紅色血脈,是續寫(xie) 新時代紅色華章的不竭動力源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