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28年10月5日
毛澤東(dong) 在茅坪步雲(yun) 山主持召開中共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hui) 。會(hui) 議通過毛澤東(dong) 起草的大會(hui) 決(jue) 議案。決(jue) 議案首次提出“工農(nong) 武裝割據”的重要思想,並著重分析了中國紅色政權能夠發生、存在的原因和條件,回答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問題。決(jue) 議案指出:第一,中國是帝國主義(yi) 間接統治的經濟落後的半殖民地國家,半封建的地方農(nong) 業(ye) 經濟(不是統一的資本主義(yi) 經濟)和帝國主義(yi) 對中國實行劃分勢力範圍的分裂剝削政策,造成白色政權之間持續不斷地發生分裂和戰爭(zheng) ,這是小塊區域的紅色政權能夠發生和存在的條件。湘贛邊界的割據,就是這許多小塊中間的一小塊。第二,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的地方,是經過第一次大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dong) 、湖北、江西等省。第三,小地方民眾(zhong) 政權能否長期地存在,決(jue) 定於(yu) 全國革命形勢是否向前發展。全國革命形勢是向前發展的,則小塊紅色區域的長期存在,不但沒有疑義(yi) ,而且必然地要作為(wei) 取得全國政權的許多力量中間的一個(ge) 力量。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jun) 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的必要條件。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jue) 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麵,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麵。所以“工農(nong) 武裝割據”的思想,是共產(chan) 黨(dang) 和割據地方的工農(nong) 群眾(zhong) 必須充分具備的一個(ge) 重要的思想。第五,紅色政權的長期的存在並且發展,除了上述條件之外,還須有一個(ge) 要緊的條件,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錯誤。決(jue) 議案還闡明了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jun) 軍(jun) 委的政策:堅決(jue) 地和敵人作鬥爭(zheng) ,創造羅霄山脈中段政權,反對逃跑主義(yi) ;深入割據地區的土地革命;軍(jun) 隊黨(dang) 幫助地方黨(dang) 的發展,正規軍(jun) 隊幫助地方武裝的發展;集中紅軍(jun) 相機應付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ge) 擊破;割據地區的擴大采取波浪式的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這個(ge) 決(jue) 議案的第一部分以《中國的紅色政權為(wei) 什麽(me) 能夠存在?》為(wei) 題,收入《毛澤東(dong) 選集》第一卷。
1936年10月5日
毛澤東(dong) 和周恩來致信張學良。信中指出:當日寇正在準備新的大舉(ju) 進攻時,反令胡宗南軍(jun) 深入陝甘配合先生所指揮的部隊擴大自相殘殺的內(nei) 戰。對此,我們(men) 正式宣言,為(wei) 了迅速執行停止內(nei) 戰一致抗日主張,隻要國民黨(dang) 軍(jun) 隊不攔阻紅軍(jun) 的抗日去路與(yu) 侵犯紅軍(jun) 的抗日後方,我們(men) 首先實行停止向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攻擊,以此作為(wei) 我們(men) 停戰抗日的堅決(jue) 表示,僅(jin) 在國民黨(dang) 軍(jun) 隊向我們(men) 攻擊時我們(men) 才在自衛的方式上予以必要的還擊,這些都是為(wei) 著促進國民黨(dang) 當局的覺悟。先生是西北各軍(jun) 的領袖,且是內(nei) 戰與(yu) 抗戰歧途中的重要責任者,如能顧及中國民族曆史關(guan) 頭的出路,即祈當機立斷,立即停止西北各軍(jun) 向紅軍(jun) 的進攻,並祈將敝方意見轉達蔣介石先生速即決(jue) 策,互派正式代表談判停戰抗日的具體(ti) 條件。寇深禍急,願先生速起圖之。
1988年10月5日
鄧小平會(hui) 見肯尼亞(ya) 總統莫伊時談到中國的發展規劃指出:我們(men) 的發展規劃,第一步,讓沿海地區先發展;第二步,沿海地區幫助內(nei) 地發展,達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能動搖的原則。先沿海後內(nei) 地是我們(men) 的發展規劃,但原材料很多在內(nei) 地,不在沿海,這樣就會(hui) 出現沿海和內(nei) 地的種種矛盾。所以每走一步都要考慮客觀世界,製定下一步的方法和步驟。講發展,第一要有一個(ge) 長期的戰略設想,第二每走一步都要小心謹慎。既要大膽,堅持現行的方針和政策,又要步伐穩妥。要求過急,往往是犯大錯的根源。
黨(dang) 史回眸
1928年
10月5日 湘贛邊界黨(dang) 的第二次代表大會(hui) 通過由毛澤東(dong) 起草的決(jue) 議案,提出工農(nong) 武裝割據的思想。1930年1月,毛澤東(dong) 在給林彪的複信(後改為(wei)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把黨(dang) 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nong) 村,開始形成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1977年
10月5日 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討論並原則批準教育部《關(guan) 於(yu) 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12日,國務院批轉了這個(ge) 意見,決(jue) 定從(cong) 本年起,高等學校招生采取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擇優(you) 錄取的辦法,恢複“文化大革命”中被廢棄的高考製度。11月至12月,全國約570萬(wan) 人參加了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別組織的統一考試,27.3萬(wan) 人被錄取。
2003年
10月5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東(dong) 北地區等老工業(ye) 基地振興(xing) 戰略的若幹意見》。
2015年
10月5日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wei) 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wei) 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曆史瞬間
1934年10月,《紅色中華》報第240期發表告全蘇區民眾(zhong) 書(shu) ,號召發展群眾(zhong) 遊擊戰爭(zheng) ,保衛蘇維埃政權。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