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堅持以問題為(wei) 導向,以刀刃向內(nei) 的姿態,革弊求新,著力聚焦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問題,加大民生投入,擴大民生保障覆蓋麵,全力為(wei) 群眾(zhong) 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推動基層治理提檔升級,一係列措施的落實,不斷提升群眾(zhong) “三感”,獲得群眾(zhong) 連連點讚。
聚焦民生難點 舊城換新顏
貼滿“牛皮癬”廣告的樓道、亂(luan) 搭亂(luan) 建的違章建築、破損擁堵的道路、斑駁陳舊的危牆……是建於(yu) 上世紀90年代碧江區韓家董電力小區改造前的真實寫(xie) 照。而經過提質改造後的小區早已是“舊貌換新顏”,一樓入戶處安裝了防盜門、老式儲(chu) 物室加裝了防盜門窗、樓裏樓外重新粉刷、綠化麵積大幅增加,運動設備、人行步道、活動廣場、垃圾分類站布局有序;人車分流,劃分了停車場區域,拆除了違章建築、新建了便民台階、加裝了消防設施、安裝了亮化路燈、改造了供排水係統……“如今小區真的是煥然一新,我們(men) 住著舒心多了。”小區居民談起如今的變化都是讚不絕口。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碧江區堅持城鎮化帶動,提品質、拓空間,做強城鎮經濟,確保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統領,堅持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思路。堅持老城提質改造,做好中心城區品質提升。近年來,實施棚戶區改造27個(ge) ,改造老舊小區19個(ge) ,新建城市公廁60座、公共停車位2000餘(yu) 個(ge) ,改造改建農(nong) 貿市場15個(ge) ,建成沿江步道21公裏、市民休閑空間8個(ge) 、體(ti) 育基礎設施330個(ge) ,啟動實施濱江大道、銅興(xing) 大道等改造工程,建成通車南嶽市政道路、執信路和桐梓巷斷頭路。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在“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考核中,連續3年保持銅仁市第一,貴州省前列,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聚焦民生熱點 穩崗就業(ye) 出實招
“上了年紀,文化水平也低,出門找不到事做,如今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還是黨(dang) 和國家的政策好!”在川硐街道蔬菜示範基地務工的54歲農(nong) 戶譚黑妹,談起在家門口就業(ye) ,十分感激。
近日,由碧江區財源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代管的碧園鮮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公司打造的蔬菜種植示範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公司全體(ti) 黨(dang) 員幹部和當地群眾(zhong) 正在熱火朝天進行土地起壟、放線、覆溝、地膜覆蓋等耕作。該公司在川硐街道流轉土地300畝(mu) ,投資建設茄子示範性基地,與(yu) 省蔬菜集團合作建立緊密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構建利益聯結機製。
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該公司把“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作為(wei) 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重要載體(ti) ,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zhong) ,帶著問題、帶著感情、帶著責任,通過與(yu) 群眾(zhong) 交心談心,摸清基層工作情況。自5月7日以來,在川硐街道蔬菜示範基地發動500餘(yu) 人次參與(yu) 到基地建設中,預計到采摘結束,將解決(jue) 1500餘(yu) 人次就業(ye) 問題。
碧江區燈塔街道人社中心在矮屯、白岩溪安置點社區通過組織招聘會(hui) 的形式,幫助251名社區居民順利就業(ye) 。在推動搬遷群眾(zhong) 就業(ye) 上,碧江區根據“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原則,針對社區產(chan) 業(ye) 和搬遷群眾(zhong) 務工需求,全覆蓋對搬遷社區勞動力開展技能培訓,推動搬遷群眾(zhong) 由“普工”變“技工”實現就業(ye) 。
聚焦民生盼點 構建15分鍾健身圈
每到傍晚時分,碧江區環北街道南嶽清水灣小區的籃球場十分熱鬧,來自小區和周邊的體(ti) 育愛好者齊聚在此,比拚球技,鍛煉身體(ti) ……“以前打球非常不方便,現在政府修了很多球場,我們(men) 打球方便了,一個(ge) 星期會(hui) 來打三四場。”碧江區市民張弛高興(xing) 地說。該籃球場是碧江城區公共體(ti) 育場所之一,球場采取高標準建設,設施齊全,建成以來,成為(wei) 了眾(zhong) 多籃球愛好者經常光顧的地方。
在城市建設中,碧江區圍繞母親(qin) 河錦江做文章,充分考慮市民休閑娛樂(le) 和健身鍛煉的需求,在沿河兩(liang) 岸打造了生態氣息濃鬱、休閑設施完備的沿江景觀及步道,既滿足了群眾(zhong) 觀光的需求,也為(wei) 市民開展運動健身活動提供了便利。目前,碧江區實施完成的沿江步道長達21.1公裏。
碧江區以建設群眾(zhong) 身邊的體(ti) 育設施為(wei) 理念,不斷加大體(ti) 育設施的投入。截至目前,共建有體(ti) 育館、多功能運動場、生態體(ti) 育公園、老年人體(ti) 育活動中心等各類體(ti) 育場地721個(ge) ,體(ti) 育場地總麵積達60.2849萬(wan) 平方米,鄉(xiang) 鎮農(nong) 體(ti) 工程和村級農(nong) 體(ti) 工程實現全覆蓋,城區“15分鍾健身圈”基本形成。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