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9月28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29年9月28日 

  中共中央發出給紅四軍(jun) 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這封指示信是陳毅按照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精神和周恩來、李立三的多次談話要點代中央起草並經周恩來審定的。信中肯定紅四軍(jun) 建立以來的成績和經驗,對紅四軍(jun) 的工作任務作了一係列明確的指示。指出:從(cong) 你們(men) 過去的艱苦經驗中就可以證明,先有農(nong) 村紅軍(jun) ,後有城市政權,這是中國革命的特征,這是中國經濟基礎的產(chan) 物。當前紅軍(jun) 的基本任務是:一、發動群眾(zhong) 鬥爭(zheng) ,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二、實行遊擊戰爭(zheng) ,武裝農(nong) 民,並擴大本身組織;三、擴大遊擊區域及政治影響於(yu) 全國。指示信對紅四軍(jun) 黨(dang) 的七大及前委擴大會(hui) 處置的缺點提出批評,強調黨(dang) 的一切權力集中於(yu) 前委指導機關(guan) ,這是正確的,絕不能動搖。不能機械地引用“家長製”這個(ge) 名詞來削弱指導機關(guan) 的權力,來作極端民主化的掩護;前委對日常行政事務不要去管理,應交由行政機關(guan) 去辦。信中明確要求對於(yu) 紅軍(jun) 中的錯誤觀念,前委應堅決(jue) 以鬥爭(zheng) 的態度來肅清之,隻有加強無產(chan) 階級意識的領導,才可以使之減少農(nong) 民意識。這封信對紅四軍(jun) 黨(dang) 內(nei) 的爭(zheng) 論問題作出明確的結論,對紅四軍(jun) 領導人有所批評,強調加強團結,並明確指出毛澤東(dong) 仍為(wei) 紅四軍(jun) 前委書(shu) 記。十月二十二日,陳毅向中共紅四軍(jun) 前委傳(chuan) 達了中央指示信的精神。十一月十八日,朱德、陳毅聯名致信在上杭蘇家坡休養(yang) 的毛澤東(dong) ,請他立即回紅四軍(jun) 主持前委工作。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澤東(dong) 抵達長汀,同朱德、陳毅會(hui) 合。這封信節編收入《周恩來選集》上卷。

  1998年9月28日

  江澤民在全國抗洪搶險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闡述了偉(wei) 大的抗洪精神,提出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觀點。他指出:在同洪水的搏鬥中,我們(men) 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種十分崇高的精神。這就是萬(wan) 眾(zhong) 一心、眾(zhong) 誌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拚搏,堅韌不拔、敢於(yu) 勝利的偉(wei) 大抗洪精神。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yu) 沒有靈魂,就會(hui) 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ge) 重要尺度。綜合國力,主要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這種物質力量是基礎,但也離不開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篇講話收入《江澤民文選》第二卷。

  2008年9月28日 

  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講話提出,要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他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一項長期曆史任務,必須堅持不懈地為(wei) 之奮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也是一項長期曆史任務,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在豐(feng) 富實踐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在科學認識的前提下勇於(yu) 創新,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深化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 

  2015年9月28日 

  習(xi) 近平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並發表講話。他強調,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聯合國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21世紀更好回答世界和平與(yu) 發展這一重大課題。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yu) 共。我們(men) 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我們(men) 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huo) 伴關(guan) 係,要堅持多邊主義(yi) ,不搞單邊主義(yi) ;要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要倡導以對話解爭(zheng) 端、以協商化分歧。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麵建設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yu) 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chong) 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yu) 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yi) 利觀,義(yi) 利相兼,義(yi) 重於(yu) 利。我們(men) 要營造公道正義(yi) 、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摒棄一切形式的冷戰思維,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觀念,充分發揮聯合國及其安理會(hui) 的核心作用,化幹戈為(wei) 玉帛。要推動經濟和社會(hui) 領域的國際合作齊頭並進,統籌應對傳(chuan) 統和非傳(chuan) 統安全威脅。我們(men) 要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要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促進,打造兼顧效率和公平的規範格局。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要秉承開放精神,推進互幫互助、互惠互利。要將剛剛閉幕的聯合國發展峰會(hui) 製定的2015年後發展議程變為(wei) 行動,共同營造人人免於(yu) 匱乏、獲得發展、享有尊嚴(yan) 的光明前景。我們(men) 要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文明之間要對話,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要尊重各種文明,平等相待,互學互鑒,兼收並蓄,推動人類文明實現創造性發展。我們(men) 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要解決(jue) 好工業(ye) 文明帶來的矛盾,以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為(wei) 目標,實現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麵發展。國際社會(hui) 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將繼續作出自己的貢獻,同時敦促發達國家承擔曆史性責任,兌(dui) 現減排承諾,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2020年9月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考古最新發現及其意義(yi) 舉(ju) 行第二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習(xi) 近平在主持學習(xi) 時強調,當今中國正經曆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進行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實踐創新。我們(men) 的實踐創新必須建立在曆史發展規律之上,必須行進在曆史正確方向之上。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黨(dang) 史回眸

  1954年

  9月28日 中央政治局作出《關(guan) 於(yu) 成立黨(dang) 的軍(jun) 事委員會(hui) 的決(jue) 議》。毛澤東(dong) 任中央軍(jun) 事委員會(hui) 主席,彭德懷主持軍(jun) 委日常工作。 

  1956年

  9月28日 中共八屆一中全會(hui) 選舉(ju) 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央委員會(hui) 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yun) 為(wei) 副主席,鄧小平為(wei) 總書(shu) 記,由上述六人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hui) 。 

  1986年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hui) 召開。全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jue) 議》,闡明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對促進黨(dang) 風和社會(hui) 風氣好轉起了積極作用,湧現出蔣築英、羅健夫、朱伯儒、穀文昌等一批時代楷模。 

  2014年

  9月28日 習(xi) 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hui) 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講話指出,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強調要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0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

  2018年 

  9月28日 習(xi) 近平在沈陽主持召開深入推進東(dong) 北振興(xing) 座談會(hui) 時講話指出,新時代東(dong) 北振興(xing) ,是全麵振興(xing) 、全方位振興(xing) ,要從(cong)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準方向、保持定力,揚長避短、發揮優(you) 勢,一以貫之、久久為(wei) 功,擼起袖子加油幹,重塑環境、重振雄風,形成對國家重大戰略的堅強支撐。

曆史瞬間

1986年9月28日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hui) 召開。全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jue) 議》,闡明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

  1986年9月28日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hui) 召開。全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jue) 議》,闡明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23日 15:27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