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陽西縣:用活紅色資源 辦好民生實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秋日的陽西,一個(ge) 個(ge) 升級蝶變後的小區街心公園,成為(wei) 街坊鄰裏休閑的好去處;重新規劃的紅綠燈,讓車輛通行順暢有序,昔日交通安全隱患一一整改到位;平安誌願者風雨無阻在校門口開展“護苗”活動,成為(wei) 一道亮麗(li) 的風景線……

  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廣東(dong) 省陽西縣堅持黨(dang) 建引領,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將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明城市創建、優(you) 質教育、交通秩序整治、危橋改造、汙染防治、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推動各職能部門黨(dang) 員領導幹部立足本職崗位為(wei) 人民服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身邊問題,著力增強全縣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確保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用活資源

  講好紅色故事 傳(chuan) 承紅色精神

  陽西縣紅色資源較為(wei) 豐(feng) 富,有塘口泰安堡、沙扒特支、織篢鎮衝(chong) 口八元堂、馬山梅花地陽江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亭等革命舊址,湧現出鄭家康等革命英烈,建設了儒洞鎮邊海紅色展館和橫山村泰安堡黨(dang) 建紅色基地。

  8月28日,陽西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率隊到塘口鎮馬山梅花地陽江縣人民民主政府紀念亭調研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工作,要求全縣各級要切實發揮好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作用,大力弘揚紅色傳(chuan) 統、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切實做到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我們(men) 用活紅色資源,組織全縣黨(dang) 員幹部到黨(dang) 建紅色基地、革命舊址開展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目前,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學習(xi) 教育活動已達1021批次,3萬(wan) 餘(yu) 人次。”縣委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

  今年以來,該縣組織全縣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和青少年開展“七類”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活動880場次,參與(yu) 人員22萬(wan) 餘(yu) 人次。精心製作了《“黨(dang) 群連心、勇立潮頭”黨(dang) 旗紅活動》《橫山村的“紅色蝶變”》《鄭家康先進事跡》《不忘初心》《邊海新時代》等流淌著陽西縣紅色基因的係列作品。與(yu) 此同時,成立了多種類型的宣傳(chuan) 宣講隊伍,利用本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chuan) 承紅色精神。截至目前,全縣共舉(ju) 辦了黨(dang) 史專(zhuan) 題宣講活動100餘(yu) 場次,受眾(zhong) 人數達1萬(wan) 餘(yu) 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營造全民學習(xi) 的氛圍,陽西縣全力打通基層渠道,“村村通大喇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陽西縣各鎮、村,每天從(cong) 喇叭中傳(chuan) 來的黨(dang) 史故事,吸引了當地不少黨(dang) 員群眾(zhong) 駐足傾(qing) 聽。陽西縣創新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舉(ju) 措,利用全縣8鎮149個(ge) (街道)、村(居)2000多個(ge) “鄉(xiang) 村大喇叭”播放黨(dang) 史,引導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強化服務

  辦好民生實事 讓群眾(zhong) 獲得感更強

  民有所呼,必有所應。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縣大力實施“陽西兜底民生服務社會(hui) 工作雙百工程”,創建8個(ge) 社會(hui) 工作服務站、37個(ge) 社會(hui) 工作服務點,設有圖書(shu) 閱覽、兒(er) 童托管、老人娛樂(le) 等設施和服務,為(wei) 全縣約2萬(wan) 名困難群眾(zhong) 和特殊群體(ti) 提供多項關(guan) 愛服務,用心用情打通為(wei) 民服務“最後一米”。

  陽西縣是荔枝大縣,該縣積極開展陽西荔枝“12221”市場營銷行動計劃,與(yu) 全國重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電商平台等進行簽約合作,組織全民直播帶貨,聯袂陝西延安寶塔區開展“荔枝+蘋果”直播推廣活動,出口荔枝到加拿大等國際市場,以荔枝產(chan) 業(ye) “小切口”推動全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大變化”,推動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人民利益無小事。該縣緊緊抓住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利益問題,持續推進醫共體(ti) 改革、創新城鄉(xiang) 客運服務、加固改造公路橋梁、興(xing) 辦就業(ye) 服務活動、農(nong) 貿市場改造、送教下鄉(xiang) 等工作。製定了《〈陽西縣村級便民服務點建設方案〉的通知》,在全縣建設村級便民服務點,以無償(chang) 代辦形式,多級聯動、接力服務、全程代辦,做好“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全縣447名村級代辦員共承辦1152次事項,完成事項辦理1098次,辦結率95.3%。除此之外,該縣還以推進“數字陽西”項目建設為(wei) 契機,搭建基層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智慧政務三大核心平台,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網格化大聯動運行體(ti) 係,助力政務服務提速增效,並於(yu) 今年6月被廣東(dong) 省選定為(wei) “一網統管”唯一試點縣。

  推進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是該縣廣大黨(dang) 員幹部開展“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點。據縣委政法委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全縣建設了157個(ge) “五室合一”基層矛盾糾紛調解聯調室,統籌安排3511人進駐各鎮、村“五室”參與(yu) 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今年以來,全縣主動防範化解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共527件。“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讓我們(men) 百姓切身感受到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陽西縣塘口鎮橫山的一位村民深有感觸,逢人便說“五室合一”聯調機製好。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19日 17:24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