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問答 | 80.如何理解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五、“五位一體(ti) ”譜華章——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

  80.如何理解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從(cong) 青藏高原到東(dong) 海之濱,長江浩浩蕩蕩、奔流不息,以水為(wei) 紐帶,連接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形成了中國經濟大動脈。但多年來,她也飽受環境汙染、過度開發之痛。長江病了,病得還不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把脈開方,推動沿江11省市治理汙染、修複生態、協同發力,“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出一條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而今大江奔流,正日益呈現水清地綠天藍與(yu) 活力效力魅力交相輝映的景象,唱響了新時代綠色發展的長江之歌。

  習(xi) 言習(xi) 語

  如果經濟發展了,但生態破壞了、環境惡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霧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潔淨的水,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居住不到宜居的環境,那樣的小康、那樣的現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綠色發展,就其要義(yi) 來講,是要解決(jue) 好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問題。”這場深刻革命是對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全方位、革命性變革。它突破了舊有發展思維、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是對自然規律和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一般規律的深刻把握。綠色發展的真諦是“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就是要調整人的行為(wei) 、糾正人的錯誤行為(wei) ,從(cong) 一味地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轉變,改變長期以來“大量生產(chan) 、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chan) 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wei) 限製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

  回顧曆史,幾百年來工業(ye) 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帶來了觸目驚心的生態破壞,產(chan) 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shang) 。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在發展中把生態環境破壞了,搞了一堆沒有價(jia) 值甚至是破壞性的東(dong) 西。再補回去,成本比當初創造的財富還要多。14億(yi) 人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是絕無僅(jin) 有、史無前例的。要實現永續發展,如果再走美歐老路,無節製消耗資源,不計代價(jia) 汙染環境,是難以為(wei) 繼的,也是走不通的。與(yu) 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必須堅決(jue) 摒棄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為(wei) 根本之策,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問題。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沒有別的選擇。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就是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以犧牲生態環境為(wei) 代價(jia) 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做法。綠色決(jue) 定發展的成色,經濟發展不再簡單以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是按照統籌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從(cong) “有沒有”轉向發展“好不好”、質量“高不高”,追求綠色發展繁榮。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you) 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清潔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通過綠色技術體(ti) 係改造形成綠色經濟,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要加快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幹,絕對不允許再幹。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了嚴(yan) 重破壞生態、觸碰紅線事件,如木裏煤田超采破壞植被、千島湖飲水保護區違規填湖、騰格裏沙漠遭企業(ye) 汙染等,這些事件受到嚴(yan) 肅查處,形成了強有力的震懾。

  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就是要觸及靈魂深處,促進每個(ge) 人從(cong) 意識到行為(wei) 的深刻轉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ge) 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要在全社會(hui) 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yang) 生態道德和行為(wei) 習(xi) 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chan) 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民自覺行動。近年來,上海這座擁有2400多萬(wan) 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大力推行垃圾分類,法規先行、正向激勵、精細操作,目前居民垃圾分類達標率已經提升至90%以上,詮釋了“新時尚”的內(nei) 涵,讓文明習(xi) 慣常留“指間”,綠色生活常在“心間”。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人類的美好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要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讓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為(wei) 主流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與(yu) 世界各國共同嗬護好地球家園,同築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讓子孫後代既能享有豐(feng) 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10日 07:0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