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7年9月1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常委會(hui) 議,討論宣傳(chuan) 教育工作。毛澤東(dong) 發言指出:教學要理論聯係實際,軍(jun) 事理論應講授戰略思想、戰略原則。有的高級軍(jun) 事幹部,對戰略問題毫無興(xing) 趣,上不聯係戰略,下不聯係紅軍(jun) 實際,變成外國教條主義(yi) ;教學法要研究,舊的考試方法要改變,現在的教學法多是注入式,要注意啟發式。張聞天指出:主要原則是理論與(yu) 實際一致,事實上這一點做得很少,理論一定要與(yu) 實際聯係,要中國化。
1940年9月10日
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共中央起草關(guan) 於(yu) 時局趨向的指示。指示指出:目前國際國內(nei) 的政治情況,正處在劇烈變化的前夜,我黨(dang) 對於(yu) 這種變化,必須在精神上有所準備。國際方麵,帝國主義(yi) 戰爭(zheng) 帶有擴大、持久與(yu) 準備決(jue) 戰的性質,抗日的中國則將成為(wei) 帝國主義(yi) 者雙方爭(zheng) 奪的對象。國內(nei) 方麵,是三種勢力及三種可能性激烈鬥爭(zheng) 時期,頑固派要求維持現狀,投降派準備組織貝當政府,進步派與(yu) 中間派則要求親(qin) 蘇、和共與(yu) 政治改良。第三種可能性的實現,即是中國時局的初步好轉。國際國內(nei) 的大勢所趨,將是日益不利於(yu) 頑固派,而日益有利於(yu) 進步派與(yu) 中間派。我們(men) 的任務,是堅決(jue) 執行中央七七宣言及七七決(jue) 定,團結一切進步派與(yu) 中間派,分化與(yu) 拉攏一部分可能起變化的頑固派,尖銳批評維持現狀的頑固派,而堅決(jue) 反對投降派與(yu) 可能的貝當政府,以期實現初步的政治好轉,即實現親(qin) 蘇和共與(yu) 政治改良三大方針,然後進一步實現徹底的政治好轉,即實現各抗日黨(dang) 派各抗日階層民主的統一戰線政權。當然也要準備對付投降派的突然事變。
1950年9月10日
劉少奇在馬列學院第二、三班開學典禮上談學習(xi) 馬列主義(yi) 的態度和方法,指出:我們(men) 學習(xi) 馬列主義(yi) ,要學習(xi) 它的立場、觀點、方法,不要把馬列主義(yi) 變成教條。我們(men) 黨(dang) 要有很多做理論研究工作的,如果沒有很多的理論幹部,就不可能領導這樣大的國家達到社會(hui) 主義(yi) 。這篇講話收入《劉少奇選集》下卷。
1985年9月10日
鄧小平會(hui) 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shu) 編委會(hui) 副主席吉布尼時,談到中國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指出:我們(men) 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我們(men) 搞的是真正的社會(hui) 主義(yi) ,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我們(men) 遵循兩(liang) 條最重要的原則,第一,公有製經濟始終占主體(ti) 地位;第二,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好起來,不會(hui) 導致兩(liang) 極分化。我們(men) 的改革不會(hui) 導致資本主義(yi) 。我們(men) 歡迎外商到中國投資,允許一些個(ge) 體(ti) 經濟存在,不會(hui) 影響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2018年9月10日
習(xi) 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在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wei) 工作目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他指出,培養(yang) 什麽(me) 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培養(yang) 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他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立誌肩負起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重任。要在厚植愛國主義(yi) 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yi) 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立誌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立誌紮根人民、奉獻國家。要在加強品德修養(yang) 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wei) 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xi) 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feng) 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要在培養(yang) 奮鬥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遠誌向,曆練敢於(yu) 擔當、不懈奮鬥的精神,具有勇於(yu) 奮鬥的精神狀態、樂(le) 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做到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養(yang) 綜合能力,培養(yang) 創新思維。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ti) 育課,幫助學生在體(ti) 育鍛煉中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要全麵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wei) 大、勞動最美麗(li) 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黨(dang) 史回眸
1935年
9月10日 針對張國燾拒不執行中央北上的正確方針、並企圖分裂和危害中央的緊急情況,中共中央發布《為(wei) 執行北上方針告同誌書(shu) 》。文告指出:目前的形勢是完全有利於(yu) 我們(men) ,我們(men) 應該根據黨(dang) 中央正確戰略方針,繼續北進,大量消滅蔣介石、胡宗南的部隊,創造川陝甘新蘇區。我們(men) 無論如何不應該再退回原路,再去翻雪山,走草地,到群眾(zhong) 完全逃跑的少數民族地區。“南下是絕路”。隻有中央的戰略方針是唯一正確的,中央反對南下,主張北上,為(wei) 紅軍(jun) 為(wei) 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你們(men) 應該堅決(jue) 擁護中央的戰略方針,迅速北上,創造川陝甘新蘇區去。
1940年
9月10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guan) 於(yu) “擊敵和友”的軍(jun) 事行動總方針的指示》。指示指出:在目前加強團結時期,應集中其主要注意力於(yu) 打擊敵人,應仿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dong) 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擊敵和友”是目前軍(jun) 事行動的總方針。此前,九月一日,周恩來在重慶致電中央指出:華北百團大戰影響極大。估計到本年內(nei) 重慶危殆,西南切斷,國民黨(dang) 中央軍(jun) 隊將更加削弱,我更有大發展可能,故現在應以“擊敵和友”為(wei) 主,以利我方主張在全國的實現。
1945年
9月10日至10月12日 晉冀魯豫軍(jun) 區集中主力3萬(wan) 餘(yu) 人,在山西長治地區(古稱上黨(dang) 郡)實施的上黨(dang) 戰役,一舉(ju) 殲滅入侵的閻錫山所部3萬(wan) 餘(yu) 人,擊斃國民黨(dang) 軍(jun) 第七集團軍(jun) 副總司令彭毓斌,生俘第十九軍(jun) 軍(jun) 長史澤波,使閻錫山損失其總兵力的1/3。上黨(dang) 戰役給國民黨(dang) 統治集團以很大震動,加強了中共代表團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直接配合了談判鬥爭(zheng) 。
2013年
9月10日 國務院印發《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2015年4月2日,國務院印發《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2016年5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8年
9月10日 全國教育大會(hui) 召開。習(xi) 近平講話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要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wei) 工作目標,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十三五”時期,我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2%,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95.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1.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到54.4%。
曆史瞬間
1949年9月10日,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國兒(er) 童》雜誌創刊號題詞。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