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
——追記“時代楷模”拉齊尼·巴依卡
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hui)
“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紅得好像、紅得好像燃燒的火……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來澆灌。”這首塔吉克族民歌《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常哼唱的歌。歌中詠唱的鮮花,象征著共產(chan) 黨(dang) 員身上的愛國、忠誠、為(wei) 民和大無畏的精神,給了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力量。
拉齊尼是一位塔吉克族退伍邊防戰士,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愛國擁軍(jun) 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是從(cong) 爺爺和父親(qin) 手裏接過神聖職責、與(yu) 解放軍(jun) 一起守衛祖國邊防的家中第三代護邊英雄!2021年1月4日,為(wei) 救落入冰湖中的兒(er) 童,41歲的他英勇獻身,譜寫(xie) 出一曲高亢的英雄壯歌。
拉齊尼用41年的生命,詮釋了對偉(wei) 大祖國的無限熱愛和對黨(dang) 的絕對忠誠。他奉獻一生初心不改,不懼犧牲舍生取義(yi) ,是堅定守衛邊疆安全的忠誠衛士,是堅決(jue)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dang) 的治疆方略的先鋒模範,在雪域高原澆灌出了又一朵永遠盛開的精神之花。2021年3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追授拉齊尼·巴依卡“時代楷模”稱號。2021年6月28日,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追授拉齊尼·巴依卡“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
“不能讓界碑移動哪怕一毫米”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祖父和父親(qin) 的精神鼓舞著我雄鷹般飛翔,我以鋼鐵般的意誌,日夜巡邏在冰峰雪嶺間。”這是拉齊尼在朋友圈發布的最後一條動態。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高聳入雲(yun) 的慕士塔格峰和艱險崎嶇的千裏邊防線見證了拉齊尼一家三代守邊護邊的傳(chuan) 奇故事。
拉齊尼的家鄉(xiang) 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這是一座邊境高原小城,位於(yu) 新疆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東(dong) 坡、喀喇昆侖(lun) 山北麓、塔裏木盆地西緣,與(yu) 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
2003年,從(cong) 武警邊防部隊退役的拉齊尼成為(wei) 一名護邊員,接過父親(qin) 手中的接力棒,為(wei) 紅其拉甫邊防線上的巡邏戰士做向導。同時接過來的,是父親(qin) 手繪的“巡邏路線圖”和“不能讓界碑移動哪怕一毫米”的家訓。“巡邏路線圖”上,父親(qin) 標注出巡邏路線上的險段、坡度、冰河溫度、宿營點、防衛野狼方法等;家訓裏,蘊含了拉齊尼家深沉的守護祖國邊疆之責、守護鄉(xiang) 親(qin) 安康之責、守護內(nei) 心信念之責。
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ang) 提孜那甫村村委會(hui) 委員、護邊員。他2001年入伍,2003年從(cong) 部隊複員後,接過祖父、父親(qin) 的接力棒,成為(wei) 紅其拉甫邊防部隊的義(yi) 務巡邏向導。2021年1月4日,為(wei) 解救落入冰湖的兒(er) 童,不幸英勇犧牲,年僅(jin) 41歲。圖為(wei) 2011年9月23日拉齊尼在新疆紅其拉甫邊境線的巡邏途中。 新華社發 李翔/攝
1949年12月,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哨卡建在海拔4300米的帕米爾高原上。這裏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沒有經驗豐(feng) 富的向導,巡邏隊伍寸步難行。拉齊尼的爺爺——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給連隊義(yi) 務當向導,和解放軍(jun) 一起把界碑豎立在吾甫浪溝的點位上,成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護邊員。1972年,凱力迪別克把巡邊的接力棒交給了兒(er) 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他囑咐巴依卡說:“是解放軍(jun) 把糧食、柴火、馬草和藥品送到咱們(men) 牧民的手裏,讓我們(men) 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你要接好我的班。”
30多年巡邊路,巴依卡從(cong) 青絲(si) 走到了白發,堅守了“邊防線在哪裏,人就在哪裏”的誓言。當地幹部問起奉獻一生的巴依卡有什麽(me) 要求時,巴依卡鄭重地說:“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拉齊尼從(cong) 小跟著父親(qin) 在邊境線上長大。巡邏路上,父親(qin) 給他講爺爺巡邊的故事,耳濡目染,讓拉齊尼打小就覺得自己身上流淌著為(wei) 國戍邊的血液。接過父親(qin) 最珍愛的“巡邏路線圖”時,拉齊尼淚流滿麵。“沒有我們(men) 祖國邊境的安寧,哪裏有我們(men) 的牛羊,為(wei) 國護邊這條路,我一定要接好班,走下去。”拉齊尼這樣對父親(qin) 保證。這一接,就是10多年。
70多年,拉齊尼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布紅其拉甫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ge) 山口、每一道河溝。沿途的石頭上,有他們(men) 用手中的冰鎬刻下的“中國”字樣,他們(men) 用一生踐行著對偉(wei) 大祖國的無限熱愛。
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它是用祖國兒(er) 女深摯濃烈的愛國情澆灌的。這種延續不斷的愛國主義(yi) 精神,使拉齊尼一家三代頑強而質樸、堅定地捍衛著祖國邊疆安全。
“做一名不穿軍(jun) 裝的邊防戰士”
“再高再遠也是祖國的土地,有國才有家。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jun) 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常說的一句話。
紅其拉甫在塔吉克語中意為(wei) “血染的通道”,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最低氣溫達零下40攝氏度。紅其拉甫邊防連擔負著中巴邊境線近百公裏的守防任務,守衛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門——紅其拉甫口岸。邊防官兵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常年在冰峰山巔站崗執勤、巡邏戍邊。在官兵心中,脫下了軍(jun) 裝的拉齊尼,依然是戰場上可以生死相依的戰友。
如何走過雪崩、滑坡、泥石流?如何穿過懸崖、冰河、暴風雪?根據父親(qin) 的“巡邏路線圖”和自己的親(qin) 身探索,拉齊尼對巡邏路上的各種狀況成竹在胸:什麽(me) 地段海拔高,什麽(me) 山口冰雪深,什麽(me) 地方氣候異常,什麽(me) 地方是嚴(yan) 防區域……應對這些狀況,戰士們(men) 要練就一身真本領。多年來,拉齊尼給一茬又一茬解放軍(jun) 戰士講了又講:犛牛怎麽(me) 騎,巡邊路上哪裏有陷阱,如何節省體(ti) 力,遇到暴風雪怎麽(me) 辦……
一次巡邏途中,巡邏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戰士們(men) 騎乘的犛牛嚇得四散奔逃。憑借著對地形的熟悉,拉齊尼帶著戰士們(men) 來到可以避風的山穀歇息,又把驚散的犛牛收攏到避風處。夜裏,戰士們(men) 在極度嚴(yan) 寒中咬牙堅持,拉齊尼想出一個(ge) 好主意,把15頭犛牛聚集起來形成一堵厚厚的“牆壁”,阻擋寒風。戰士們(men) 緊挨著犛牛身子取暖,度過了那個(ge) 非常之夜。第二天,隊伍又遭遇山體(ti) 滑坡,去路被阻斷。麵對因滑坡形成的七八十度的陡坡,拉齊尼毅然前行探路,途中被落石砸傷(shang) 了額頭,他忍著痛,堅持找到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帶著大家一起通過。
在中巴邊境的重要通道吾甫浪溝一帶,每次巡邏都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達阪,還要80多次蹚過刺骨的冰河。地圖上,吾甫浪溝被密密麻麻的“等高線”包圍著。至今,它仍是全軍(jun) 唯一隻能騎乘犛牛巡邏的邊境線,巡邏一趟下來,犛牛都會(hui) 瘦上一二十公斤。
“我的命是拉齊尼救下的。”戰士裴濤回憶起2011年11月在吾甫浪溝的生死經曆,總要這樣說。那次巡邏途中,天氣驟變,大雪把犛牛都埋沒了。走在隊伍最前麵的犛牛滑了個(ge) 趔趄,騎在犛牛背上的裴濤被甩下來並掉進雪洞,雪洞隨時有可能垮塌,裴濤危在頃刻。拉齊尼和巡邏的官兵們(men) 一起奮力救援,脫下衣服,打成結,係成繩子,趴在雪地上努力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才將裴濤拉了出來。裴濤得救了,可拉齊尼卻因體(ti) 力透支被凍得昏迷過去。之後,搶救了3個(ge) 多小時,才挽回了拉齊尼的生命。痊愈後不久,他又騎著犛牛給巡邏的官兵們(men) 帶路去了。
拉齊尼家長期為(wei) 巡邏的邊防戰士提供犛牛,先後有10頭犛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shang) 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men) 家沒有要過一分錢報酬。拉齊尼家有一頭性情溫順又忠誠勇敢的白犛牛,在2014年的一次任務中,白犛牛在濕滑的石頭上摔斷了脊椎,無法隨巡邏隊伍一起返回,看著同自己出生入死的“親(qin) 密戰友”隻能被遺棄在巡邏途中,他哭得像個(ge) 孩子。但他說,忠誠的犛牛為(wei) 祖國犧牲死得其所。
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它是用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黨(dang) 忠誠的赤子之心澆灌的。拉齊尼沿著祖輩充滿榮光的路,成為(wei) 了一名堅定守衛邊疆安全的忠誠衛士。這位不穿軍(jun) 裝的邊防戰士把自己的一切交給黨(dang) ,矢誌不渝跟黨(dang) 走。他不怕犧牲,用英雄膽色寫(xie) 就了忠誠和擔當;他不畏艱險,艱辛巡邊途中充滿了血性和果敢;他不懼挑戰,用行動證明了忠誠衛士的責任和價(jia) 值。
“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一件件小事,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要幹的大事”
2018年3月,淳樸如土、敢於(yu) 擔當的邊境衛士拉齊尼當選為(wei)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我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要為(wei) 老鄉(xiang) 多做事,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生活上的困難。”拉齊尼時刻牢記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踐行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3年來,他共提交了12份議案或建議,圍繞民生領域建言獻策、履行職責。
10多年來,拉齊尼·巴依卡守衛神聖國土、捍衛祖國尊嚴(yan) ,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救助巡邏戰士,足跡踏遍帕米爾高原邊防一線。圖為(wei) 2016年拉齊尼(左)在紅其拉甫國門與(yu) 某邊防部隊戰士一起擦界碑。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供圖
護邊員群體(ti) 是生活在邊境地區的群眾(zhong) ,承擔的是守護邊境安全的義(yi) 務。以前,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轄區範圍內(nei) 的邊境線上護邊員少,這裏點多麵廣、防控任務繁重。巡邊時沒路沒水沒電,也沒有住宿的地方,護邊員們(men) 巡邏隻能騎馬、騎犛牛一步步走完全程。渴了,喝河溝水吃積雪;累了,就在避風的地方歇歇;遇到惡劣天氣,晚上也要不停地行走以保持體(ti) 溫。有時候沒有通信信號,巡邏情況隻能按照預定的時間段進行匯報。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拉齊尼在一份議案中建議,適當提高護邊員待遇、擴大護邊員隊伍、加強邊境管控,實現護邊員隊伍“留得住、守得住”。現在,護邊員不僅(jin) 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草場補貼、社保醫保等,每月還有2600元護邊員補貼。同時,巡邏線上建起了執勤房,護邊員配備了專(zhuan) 業(ye) 的衛星電話、望遠鏡等裝備,徹底改變了“巡邊靠走、通信靠吼”的局麵,也徹底改變了牧民護邊員的生活方式。
2020年5月,拉齊尼主動申請並經過組織考察,成為(wei) 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ang) 提孜那甫村村委會(hui) 委員。他更忙碌了,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一起勞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zhong) 。每次入戶走訪時,他都把農(nong) 牧民各種各樣的困難列出來,一個(ge) 一個(ge) 地解決(jue) 。他說:“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一件件小事,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要幹的大事。”
每年5月至8月,村裏就麵臨(lin) 耕地缺水灌溉的困難,影響村民生產(chan) 和增收。擔任村委會(hui) 委員後,拉齊尼積極協調,從(cong) 鄰村引水過來。每次引水,他都要在水閘旁不分晝夜地守上三四天,就為(wei) 保證所有村民的灌溉用水。
拉齊尼做事總是先考慮群眾(zhong) ,盡全力幫助別人。先把村民的困難解決(jue) 了,他才考慮自己的事情。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拉齊尼投身疫情防控一線,夜以繼日給群眾(zhong) 家中運送生活物資,保證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正常生活。他的手機24小時保持開機狀態,生怕因關(guan) 機錯過群眾(zhong) 求助的電話。他幫助無法外出的村民給牛羊割草,餓了就在地邊啃個(ge) 饢、喝口水,然後接著忙碌。
為(wei) 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0年當地政府免費給老百姓提供適宜高原種植的蓮花白菜籽,鼓勵農(nong) 牧民通過發展生產(chan) 增加收入。8月份,蓮花白成熟了,搶收搶售成了群眾(zhong) 最重要的事。為(wei) 了不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蒙受損失,拉齊尼和村幹部們(men) 像陀螺一樣忙著幫村民們(men) 搶收、售賣成熟的蓮花白。等幫完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他自己家的蓮花白卻隻來得及收一半,另一半都爛在了地裏。
在提孜那甫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紮熱非巴依·巴拉提眼裏,拉齊尼是個(ge) 樂(le) 觀、善良的好大哥,臉上總是帶著微笑,什麽(me) 工作都帶頭幹。但有一件事,拉齊尼對大家要求非常嚴(yan) 格,那就是學習(xi) 。每次學習(xi) ,拉齊尼總是第一個(ge) 到,如果有同誌缺席,他就會(hui) 一個(ge) 一個(ge) 打電話:“知識水平不夠的話,怎麽(me) 起模範帶頭作用?怎麽(me) 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它是用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心為(wei) 民的拳拳之心澆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拉齊尼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與(yu) 群眾(zhong) 汗灑在一起、事幹在一起、情融在一起,用辛勞換來了群眾(zhong) 的幸福。他用深沉熾熱的情懷擦亮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價(jia) 值底色,讓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在帕米爾高原綻放光芒。
2020年10月,為(wei) 了讓拉齊尼等少數民族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職,自治區在喀什大學為(wei) 他們(men) 安排了為(wei) 期3個(ge) 月的脫產(chan) 學習(xi) 。學習(xi) 期間,拉齊尼反複思考著這樣一些問題:怎樣讓護邊員有更好的就醫條件?如何讓60歲以上的護邊員能安心養(yang) 老?怎樣才能盡快讓夏牧場通上電?村裏有的地方沒有小渠,什麽(me) 時候可以動員大家挖一些……無論是作為(wei) 人大代表還是村委會(hui) 委員,拉齊尼都有太多太多的設想和想要完成的工作。
然而這一切,因為(wei) 一場意外戛然而止!
用熱血澆灌信仰之花
“救孩子,救孩子!”2021年1月4日13時55分,喀什大學校園內(nei) 的新泉湖旁,一位母親(qin) 發出急切的呼救聲。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學習(xi) 培訓的拉齊尼與(yu) 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恰巧走在去往餐廳的路上,他們(men) 迅速向湖邊跑去。拉齊尼第一個(ge) 衝(chong) 上冰麵,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時候,冰麵突然坍塌,拉齊尼跌入水中。
2018年,拉齊尼·巴依卡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後,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誌,努力推動民族地區發展進步,為(wei) 當地民生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圖為(wei) 2018年拉齊尼從(cong) 北京參加完全國兩(liang) 會(hui) 後回到新疆,在執勤一線宣講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hui) 宣傳(chuan) 部供圖
這一天,喀什氣溫低至零下6攝氏度。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拉齊尼厚厚的棉衣。他一邊拍打水麵,一邊抓住孩子的衣服奮力托舉(ju) 孩子。木沙江·努爾墩拿來長長的圍脖,和拉齊尼一起施救。見木沙江拖不動兩(liang) 個(ge) 人,拉齊尼使勁將孩子推出冰麵,鬆開了自己的手,喊著:“先救孩子!”消防救援人員趕到後,木沙江、落水兒(er) 童和兒(er) 童的母親(qin) 都得救了,拉齊尼卻永遠閉上了雙眼……
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奮不顧身的救援,耗盡生命的托舉(ju) ,是他留給這個(ge) 世界最後的姿態。
藍天、白雲(yun) 、雪山、犛牛……在這片高原淨土之上,拉齊尼純潔而來、高尚而去。拉齊尼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相信,他們(men) 熟悉的那個(ge) 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他摯愛的親(qin) 人和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ye) 。
從(cong) 小和拉齊尼一起長大的麥富吐力·坎加悲傷(shang) 地說,拉齊尼在山區長大,他不懂在水裏呼吸的方法,但還是勇敢地去救人。他從(cong) 小失去了母親(qin) ,懂得失去親(qin) 人的痛苦,他不會(hui) 讓那位無助的母親(qin) 失去孩子。如果重來一次,他一定還會(hui) 這樣做。
拉齊尼的父親(qin) 巴依卡說,拉齊尼從(cong) 小就心地善良,見不得別人有困難。對拉齊尼來說,無論多少次,麵對他人危難時,他都不會(hui) 袖手旁觀,隻會(hui) 一往無前。
在拉齊尼家有一間陳列室,存放著拉齊尼一家三代人為(wei) 國戍邊的照片、獎章和證書(shu) 。拉齊尼曾對自己的女兒(er) 都爾罕說,這些是家裏最寶貴的財富。都爾罕說,這是爸爸留給她們(men) 最好的禮物,自己要將愛國戍邊、見義(yi) 勇為(wei) 的精神傳(chuan) 遞下去。巴依卡說,拉齊尼生前希望自己的兒(er) 子長大後也能當兵,他的責任是教育好孫子孫女,成為(wei) 像拉齊尼那樣的人。
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xiang) ,幾位護邊員騎著摩托車消失在天際間,揚起的積雪像霧,在湛藍天空慢慢散去……縣邊防事務中心副主任古爾格力·馬達力汗說,“他們(men) 都崇拜拉齊尼”。現在年輕人的職業(ye) 選擇比較多,開商店,外出打工,但很多年輕人仍然覺得成為(wei) 一名護邊員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他們(men) 將沿著拉齊尼的足跡前行,繼續守護好每一寸邊防線。
在提孜那甫村,73歲的木那孜拉·巴依克大娘感到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以前拉齊尼來她家裏喝奶茶。無兒(er) 無女的她,喜歡聽到拉齊尼親(qin) 熱地叫一聲“媽媽”,跟她聊聊村裏的事情,關(guan) 心家裏的電還足不足、麵粉還有沒有。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紮熱非巴依·巴拉提說,拉齊尼在喀什大學學習(xi) 的時候還打電話來,說等休息了要一起去看大娘。如今,看望大娘的人成了紮熱非巴依,“拉齊尼走了,還有我們(men) ”。
花兒(er) 為(wei) 什麽(me) 這樣紅?它是用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懼犧牲、舍身為(wei) 民的精神澆灌的。拉齊尼的錚錚鐵骨中,刻寫(xie) 著共產(chan) 黨(dang) 人真摯愛國、對黨(dang) 忠誠、一心為(wei) 民的純潔品質。這種品質,任何力量都無法撼動!
英雄的生命之火雖然短暫,但精神之光是永恒的。愛國戍邊的“帕米爾雄鷹”拉齊尼雖然永遠離開了,但他在蒼茫的帕米爾高原上立起一座不朽豐(feng) 碑,激勵更多共產(chan) 黨(dang) 人牢記宗旨、勇毅前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