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沙漠深處驚天動地一聲巨響,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人從(cong) 此挺直了脊梁。”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西海鎮的原子城紀念館裏,小學生楊玉婷作為(wei) “紅領巾”講解員,正用稚嫩卻堅定的聲音講述那段驚心動魄的曆史。
2019年起,原子城紀念館開始與(yu) 當地祁連山小學、西海民族寄宿製學校等聯合開展“紅領巾”講解員招募工作。“讓學生參與(yu) 到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的工作中,一方麵給孩子們(men) 提供了學習(xi) 曆史、實踐鍛煉的機會(hui) ,另一方麵豐(feng) 富了講解服務手段,優(you) 化了教育形式。”原子城紀念館館長馬清芳介紹。
伴隨著講解員的講述,觀眾(zhong) 走進“偉(wei) 大成就”展廳,環繞的折疊屏和音響設備使觀眾(zhong) 仿佛置身於(yu) 大漠中的試驗場,原子彈爆炸的一瞬間引來熱烈歡呼。這些身臨(lin) 其境的感受,源於(yu) 該館今年3月起開始的改陳布展工作。
“改造後,在實物、圖文資料的基礎上,融入了全景體(ti) 驗、投影動態展示、沉浸式觀展等多媒體(ti) 互動技術,提升了觀展的互動性、參與(yu) 性。”馬清芳說。
為(wei) 了在更大範圍講好原子城紅色故事,原子城紀念館成立了“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宣講團,深入社區、院校、企業(ye) 開展宣講活動,通過快板、話劇等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宣講方式,向觀眾(zhong) 演繹“兩(liang) 彈一星”的故事。“每一次講解,我的內(nei) 心都會(hui) 湧出無限的感動。”宣講員張海花說,“讓更多人了解‘兩(liang) 彈一星’精神是我最自豪的事。”
原子城紀念館還注重做好紅色資源的研究與(yu) 發掘工作,近年來組織開展了多場“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理論研討會(hui) ,先後走訪多位曾參與(yu) 核研製、核試驗的幹部專(zhuan) 家和職工,征集了大量實物和曆史文獻,為(wei) 豐(feng) 富講解內(nei) 容、提升展陳質量夯實了基礎。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