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問答 | 57.如何理解推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五、“五位一體(ti) ”譜華章——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總體(ti) 布局

  57.如何理解推動形成主體(ti) 功能明顯、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襟帶崇墉分澱泊,闌幹依鬥望京華。”河北白洋澱涼亭上的這副楹聯,生動表達了碧波蕩漾的白洋澱與(yu) 首都北京不同尋常的關(guan) 聯。2017年春,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dong) 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yi) 的新區。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是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培育和發揮區域比較優(you) 勢,加強區域優(you) 勢互補,塑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這為(wei) 推動構建新時代區域經濟布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習(xi) 言習(xi) 語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

  統籌區域發展從(cong) 來都是治理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解決(jue) 的一個(ge) 重大問題。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zhong) 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世界少有。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生產(chan) 力布局經曆過幾次重大調整。“一五”時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有70%以上布局在北方,其中東(dong) 北占了54項。1956年,毛澤東(dong) 同誌在《論十大關(guan) 係》中提出正確處理沿海工業(ye) 與(yu) 內(nei) 地工業(ye) 的關(guan) 係,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展“三線”建設。改革開放後,我國實施了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城市等一係列重大舉(ju) 措。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我們(men) 在繼續鼓勵東(dong) 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相繼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xing) 東(dong) 北地區等老工業(ye) 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重大戰略決(jue) 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新的區域發展戰略。隨著這些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各區域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區域協調發展成效顯著。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值得關(guan) 注的新情況新問題。區域經濟發展分化態勢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已走上高質量發展軌道,一些北方省份增長放緩,全國經濟重心進一步南移。發展動力極化現象日益突出,經濟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趨勢比較明顯。部分區域發展麵臨(lin) 較大困難,東(dong) 北地區、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後,一些城市特別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傳(chuan) 統工礦區城市發展活力不足。總的來看,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wei) 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我們(men) 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

  新時代需要新思維,新形勢呼喚新布局。做好區域協調發展大文章,總的思路是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ti) 係,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係統,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you) 勢區域的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增強其他地區在保障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邊疆安全等方麵的功能,形成主體(ti) 功能明顯、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這一思路,適應了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不能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you) 化發展的路子。”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you) 勢、完善空間治理、保障民生底線,推動形成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形成主體(ti) 功能明顯、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關(guan) 鍵在實施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要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dong) 北振興(xing) 取得新突破,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鼓勵東(dong) 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xing) 邊富民、穩邊固邊。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健全區域戰略統籌、市場一體(ti) 化發展、區域合作互助、區際利益補償(chang) 等機製,完善轉移支付製度,更好促進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dong) 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共同發展。

  長城內(nei) 外,大江南北,一幅幅嶄新的區域經濟布局畫卷正在華夏大地徐徐鋪展。這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現實答卷,是適應發展新形勢、向世界展現“中國之治”顯著優(you) 勢的生動寫(xie) 照。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我國的區域發展必將越來越協調、平衡,越來越充滿生機活力。

發布時間:2021年08月26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