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開展以來,上海市崇明區各區級機關(guan) 黨(dang) 組織堅持學史力行,以“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實踐活動為(wei) 重要載體(ti) ,積極組織廣大黨(dang) 員幹部走進企業(ye) 、走進社區、走進農(nong) 村,通過既走“實”又走“心”的務實舉(ju) 措,協力當好服務群眾(zhong) 的“答卷人”,讓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強服務、出新招,攻堅克難促發展
崇明區各相關(guan) 機關(guan) 黨(dang) 組織以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汲取奮進力量,圍繞大局,靠前服務,主動對接企業(ye) 需求,打造保障企業(ye) 發展“組合拳”,打通企業(ye) 服務“最後一公裏”,幫助企業(ye) 排憂解難,助推崇明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誌願服務先鋒隊,助力企業(ye) “圓夢”花博。區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花博先鋒行動”,組織廣大黨(dang) 員在迎辦花博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設立花博專(zhuan) 窗、發放《花博市場準入手冊(ce) 》、開通“一照多址”“一證多址”、容缺辦理、壓時限、縮流程,全心全意為(wei) 花博商家服務。區文化旅遊局堅持“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全力保障花博住宿服務,組織全區旅行社負責人到崇明10家新建的特色酒店實地考察,為(wei) 旅行社與(yu) 酒店抱團發展搭建平台,解決(jue) 花博期間住房需求,為(wei) 後花博時期崇明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新途徑、新模式、新動能。打通企業(ye) 服務“最後一公裏”,全力提升服務效能。區政務服務辦深化“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ti) 係,依托市大數據中心統一標準和賦能,在“一網通辦”崇明區頻道上線“企業(ye) 專(zhuan) 屬網頁”免登錄版,方便企業(ye) 通過專(zhuan) 屬網頁查看全部最新的涉企政策、快速匹配適合自身的政策,為(wei) 提高惠企政策的用戶知曉度和使用率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區行政服務中心線上線下融合推進“一業(ye) 一證”改革,特設“一業(ye) 一證”專(zhuan) 窗,實現行業(ye) 準入“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網辦理、一證準營、一體(ti) 管理”,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製度性成本,讓企業(ye) “拿證即開業(ye) ”,把更多精力用在經營上。打響“瀛洲店小二”品牌,精準服務促企發展。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與(yu) 區財政局深化“政會(hui) 銀企”四方合作機製,完善“白名單”企業(ye) 數據庫,加快落實金融優(you) 惠政策,引入“金融活水”,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融資紓困。區經委建立中小企業(ye) 服務專(zhuan) 員工作製度,組建150人服務專(zhuan) 員隊伍,對3010家重點企業(ye) 提供“24小時不打烊、360度無死角”的“管家式”服務體(ti) 係,協調解決(jue) 企業(ye) 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區生態產(chan) 業(ye) 辦啟動“鴻鵠計劃”即企業(ye) 上市培育精準對接服務,通過統籌政策資源、創新培育方法、引入專(zhuan) 業(ye) 機構等方式,助力新興(xing) 企業(ye) 克服上市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助力企業(ye) 在資本市場中實現騰飛。
聽民意、解民憂,深入群眾(zhong) 惠民生
崇明區各相關(guan) 機關(guan) 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精準對接群眾(zhong) 需求,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生活品質,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用智解決(jue) 急難問題,齊心打造“幸福家”。區房管局以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為(wei) 契機,著力解決(jue) 反映突出的“上樓難、燒飯難、如廁難”問題,奮力打造百姓“幸福家”。推動政策宣傳(chuan) 入戶,做好意見征詢、協調溝通,有序推進電梯加裝,解決(jue) “上樓難”;明確改造流程、工程技術等有關(guan) 要求,完成1170戶廚房改造,改善“燒飯難”;堅持集中與(yu) 分類、麵上與(yu) 上門相結合,加快推進衛生設施改造,完成約1.1萬(wan) 平方米改造,解決(jue) “如廁難”。區體(ti) 育局高度重視健身器材的管理,通過全麵摸底調查超齡、非國標器材、三無產(chan) 品健身點,努力消除安全隱患,積極維修、維護體(ti) 育健身器材5000餘(yu) 件,新建益智健身苑點、健身路徑、健身步道和多功能球場,因地製宜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全覆蓋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用力推進便民渠道,精心服務“零距離”。區醫保中心傾(qing) 力打造“陽光醫保、溫暖三島”黨(dang) 建服務品牌,黨(dang) 員帶頭堅持“三早”服務,攻克“窗口排隊、辦事流程繁瑣”難題,“三早”即提早30分鍾開門、提早15分鍾做好上崗前準備、提前3分鍾對外服務;設置“一口辦理”綜合式服務窗口,優(you) 化整合19項業(ye) 務實現“一窗通辦”。區委宣傳(chuan) 部聯合相關(guan) 單位形成交通信息發布機製,依托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統一收集、匯總和發布水陸交通、重要交通樞紐,提前發布節假日交通情況預判信息,著力打造更為(wei) 便捷、高效、智慧、綠色的生態交通大格局。用情幫助困難群眾(zhong) ,真心為(wei) 民“送溫暖”。區民政局真心為(wei) 民“兜底線”,開展“解憂暖心傳(chuan) 黨(dang) 恩”行動,聚焦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zhong) ,宣傳(chuan) 社會(hui) 救助政策;聚焦殘疾人群體(ti) ,深入推進“陽光天橋”服務品牌,積極探索與(yu) 殘疾人集中就業(ye) 企業(ye) 的聯係服務新模式,推動解決(jue) 2144名殘疾職工就業(ye) 問題,解決(jue) 好最困難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區人社局組建“黨(dang) 員先鋒隊”,牽頭開展“政策宣傳(chuan) 進社區·就業(ye) 困難來相助”等主題活動,讓就業(ye) 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開展線上“雲(yun) 招聘”“雲(yun) 指導”,全力為(wei) 企業(ye) 和求職者牽好“紅線”,共開展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會(hui) 47場,700多家次單位提供2700餘(yu) 個(ge) 崗位、招聘9400餘(yu) 人。
解難題、辦實事,聚焦“三農(nong) ”助振興(xing)
崇明區各相關(guan) 機關(guan) 黨(dang) 組織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出發點,堅持做好崇明農(nong) 村百姓期待的實事,持續推動“我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項目轉化為(wei) 製度性成果,讓服務成效“實”起來。關(guan) 注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提升崇明農(nong) 業(ye) 競爭(zheng) 力。區農(nong) 委推進“黨(dang) 旗領航·共謀三農(nong) ”黨(dang) 建品牌工程建設,組織48名黨(dang) 員幹部、技術骨幹走進田間地頭,點對點下沉農(nong) 業(ye) 合作社,與(yu) 農(nong) 民群眾(zhong) 結對子、手把手指導,開展“兩(liang) 無化”水稻覆膜機插技術下鄉(xiang) 、集中推進橫沙鄉(xiang) 4000多畝(mu) “兩(liang) 無化”水稻種植等項目,推動崇明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區婦聯堅持黨(dang) 建帶婦建,將區級資源、項目下沉基層,推動婦女之家增能升級,成立崇明區姐妹微家聯盟,開設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姐妹微家班、搭建電商主題培訓平台,實施“春夏秋冬花開四季”手工技能培訓項目,助力新型職業(ye) 技術農(nong) 民培育。關(guan) 注農(nong) 村基礎建設,提升崇明農(nong) 村宜居度。區交通委聚焦農(nong) 村公路“實、安、綠、美、惠民宜人”的特點,在充分尊重現狀農(nong) 田肌理基礎上,整合區域內(nei) 道路網絡體(ti) 係,通過道路新改擴建、老路整治提升,提高區域內(nei) 道路通行能力,改善路麵承載能力及行車舒適度,使其適應交通量快速增長的需要,有機結合配套道路建設方案與(yu) 生態產(chan) 業(ye) 項目特色。區水務局堅持群眾(zhong) 滿意第一標準,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項目整改及市區級河道、三島海塘及部分水閘市場化養(yang) 護,提升崇明農(nong) 村水文生態品質。以民間河長誌願者為(wei) 紐帶,以“河長製工作站”“愛水護河宣傳(chuan) 點”位為(wei) 陣地,營造濃厚愛水護河氛圍。關(guan) 注農(nong) 民和諧生活,打造崇明農(nong) 村新風尚。區法院開展“為(wei) 民辦實事,送法進村居”活動,圍繞駐村(居)法官工作室項目,黨(dang) 員帶頭走訪村居提供上門服務、舉(ju) 辦普法講座、提供法律谘詢、贈送法律書(shu) 籍,著力打造便民服務平台、訴源治理平台、法治宣傳(chuan) 平台、民意溝通平台。區檢察院開展“檢察百村行”法律服務下基層活動,黨(dang) 員帶頭下基層,以專(zhuan) 題普法講座、村居文廣站廣播、贈送普法圖書(shu) 視頻、表演普法小品、法律谘詢服務等形式送法上門,探索農(nong) 村精準普法新模式。區司法局充分考慮本區農(nong) 村老年人群體(ti) 居多的客觀實際,著力打造區、鄉(xiang) 鎮、村居三級全覆蓋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ti) 平台,並以鄉(xiang) 鎮睦鄰點、便利店、樓道等點位網格為(wei) 基礎,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點,形成“1+18+351+X”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將優(you) 質高效公共法律服務送到農(nong) 村百姓身邊。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