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係列評論之三

馮顏利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指出:“以史為(wei) 鑒、開創未來,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我們(men) 黨(dang) 是以馬克思主義(yi) 武裝起來的政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靈魂和旗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證明,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能夠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不斷取得偉(wei) 大成就,關(guan) 鍵在於(yu) 不斷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實際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首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就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不斷創新發展的百年。學史明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告訴我們(men) ,一部中共黨(dang) 史,就是一部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黨(dang) 的早期領導人李大釗就曾提出將馬克思主義(yi) 應用到中國具體(ti) 實踐中的問題,黨(dang) 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提出的黨(dang) 的最終奮鬥目標、民主革命綱領、革命統一戰線、無產(chan) 階級領導權等思想,就是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實際及其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較早成果。但這畢竟是黨(dang) 的幼年時期,黨(dang) 內(nei)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還未能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統一的認識,有的黨(dang) 員還將馬克思主義(yi) 教條化,特別是1931年王明的“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使中國革命遭受了嚴(yan) 重挫折,但也使我們(men) 黨(dang)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性有了更為(wei) 深刻的認識。1938年,毛澤東(dong) 在黨(dang) 的六屆六中全會(hui) 上作的《論新階段》政治報告,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命題。延安整風促使我們(men) 黨(dang) 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性形成共識,並在不斷指導中國革命中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偉(wei) 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dong) 思想。

  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中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圍繞回答“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如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的黨(dang) ,如何建設黨(dang) ”“實現什麽(me) 樣的發展,如何發展”等時代問題,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形成了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成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圍繞科學回答“堅持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時代問題,形成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創造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其次,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成就也就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成就。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科學的理論是成功實踐的先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證明,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成功,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就順利,就能夠不斷取得勝利,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受挫,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就受挫。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不斷推動中國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和改革開放向前發展,也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成果又促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堅持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革命相結合,切實解決(jue) 了“帝國主義(yi) 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yi) 和人民大眾(zhong) ”等矛盾,創造性地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華民族從(cong) 此“站起來”了。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黨(dang) 領導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切實發展生產(chan) 力,在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過程中帶領中華民族步入了“富起來”的新時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我國曆史發展新方位,緊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全麵深化改革,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一步成功推進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奮勇前進,中華民族邁進了“強起來”的新時代。

  最後,麵向未來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馬克思主義(yi) 行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行。新時代,我們(men) 在致力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中,要不忘本來,借鑒外來,麵向未來,繼續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與(yu) 中國實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不忘本來就是不忘初心,不斷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毛澤東(dong) 指出:馬克思主義(yi) 一定要“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現出來。幾千年的中華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獨特性格,鑄造了中國人民的獨特精神氣質。作為(wei) 一種外來文化,馬克思主義(yi) 隻有不斷與(yu) 中國實際、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才能被最廣泛的中國人民所接受,才能最大化發揮指導實踐的功效。

  借鑒外來就是辯證吸收外來先進文化,為(wei) 進一步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提供豐(feng) 富養(yang) 料和新鮮活力。馬克思主義(yi) 是開放的學說體(ti) 係,不斷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需要以開放的姿態在交流互鑒中大膽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並將其運用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中,從(cong) 而在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中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

  麵向未來就是要牢記使命,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標誌著我們(men) 已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正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創新發展,以新思想新理論更好地指導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實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wei) 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年08月20日 10:49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