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四、“四個(ge) 全麵”擘宏圖——關(guan) 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戰略布局
37.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
2020年7月底,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甲1號,法製日報社大樓外牆上,工人師傅們(men) 將“法製日報”四個(ge) 金色大字中的“製”字更換為(wei) “治”。8月1日,創刊40年的《法製日報》更名為(wei) 《法治日報》。從(cong) “製”到“治”,一字之變,體(ti) 現了對全麵依法治國認識的深化,也折射出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曆史性進步。
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南轅北轍的寓言告訴我們(men) ,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認準方向、找準道路,否則就會(hui) 事與(yu) 願違,犯根本性的錯誤。法治建設更是如此。如果路走錯了,那再提什麽(me) 要求和舉(ju) 措也都沒有意義(yi) 了。在法治問題上,沒有最優(you) 模式,也沒有“標準版本”,隻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ti) 現,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具體(ti) 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ju) 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這一條。”
走這條法治道路,是曆史的必然結論。要不要走法治道路、走什麽(me) 樣的法治道路,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麵臨(lin) 的曆史性課題。鴉片戰爭(zheng) 後,許多仁人誌士也曾想變法圖強,但都以失敗告終,法治隻是鏡花水月。我們(men) 黨(dang) 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法治道路。我們(men) 黨(dang) 在中央蘇區、陝甘寧邊區等局部地區就製定實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勞動、財經等方麵的法律。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廢除了國民黨(dang) 《六法全書(shu) 》等舊法統,在《共同綱領》和“五四憲法”的基礎上,確立了新中國的憲法製度和立法行政司法體(ti) 製,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實現了曆史性跨越和根本性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深刻總結法治建設正反兩(liang) 方麵的經驗教訓,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全麵依法治國作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基本方略,始終強調加強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dang) 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在新時代不斷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曆史和現實充分證明,這條道路走得通、走得對、走得好。隻有堅定走這條道路,才能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走這條法治道路,是由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性質所決(jue) 定的。翻開我國憲法,總綱第一條就明確規定,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製度。這一根本製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ti) 地位,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麵依法治國中的主體(ti) 地位,這是我們(men) 的製度優(you) 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能夠保證人民在黨(dang) 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ye) ,管理社會(hui) 事務,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ti) 體(ti) 現。隻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才能真正實現法治保障人民權益的根本目的。
走這條法治道路,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的必然選擇。“為(wei) 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治道路。走什麽(me) 樣的法治道路,脫離不開一個(ge) 國家的基本國情。從(cong) 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發展曆程看,英國、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適應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和現代化發展需要,經過一二百年乃至二三百年內(nei) 生演化,逐步實現法治化。就我們(men) 這個(ge) 14億(yi) 人口的社會(hui) 主義(yi) 大國而言,要在較短時間內(nei) 建成法治國家,沒有可以奉為(wei) 金科玉律的教科書(shu) ,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我們(men) 有我們(men) 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也有我們(men) 自己長期積累的經驗和優(you) 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一個(ge) 鮮明特點,就是汲取我國古代德刑相輔、儒法並用等思想精華,始終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特殊的國情、特殊的法律文化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走自己的法治道路。從(cong) 國情實際出發,不等於(yu) 關(guan) 起門來搞法治,我們(men) 要堅持以我為(wei) 主、為(wei) 我所用,認真鑒別、合理吸收世界上優(you) 秀的法治文明成果。
知識鏈接
法治與(yu) 法製
法治與(yu) 法製是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的兩(liang) 個(ge) 概念。法製是法律製度的簡稱,屬於(yu) 製度的範疇;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yu) “人治”而言的。二者的聯係在於(yu) :法製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製;法治是法製的立足點和歸宿,法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走好這條法治道路,必須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核心要義(yi) ,就是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這充分體(ti) 現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在走什麽(me) 樣的法治道路這個(ge) 根本問題上,我們(men) 決(jue) 不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和做法,決(jue) 不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上堅毅前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