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強調:“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著力解決(jue)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和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論述揭示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國家製度的特色和本質,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政治發展觀,為(wei) 新時代發展全過程民主確立了目標。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為(wei) 顯著的特色之一,是以人民性為(wei) 本質特征的人類民主新形態。
首先,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民主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在眾(zhong) 多的民主理論和政治體(ti) 係中,以“人民性”為(wei) 核心的民主理論和闡釋,是由19世紀產(chan) 生的馬克思主義(yi) 來提供的。馬克思主義(yi) 在國家權力歸屬問題上正本清源,廓清了國家權力的本質、來源以及國家與(yu) 社會(hui) 關(guan) 係等問題上的重重迷霧,使人民回到主導國家權力應有的位置,為(wei) 中國特色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理論基礎。
自1848年《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發表以來,馬克思恩格斯一直認為(wei) 無產(chan) 階級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應該是建立巴黎公社式的無產(chan) 階級民主共和國政體(ti) 。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采取了更為(wei) 結合國情的做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yi) 國家學說在中國的民主實踐和國家政治建設上的創造,凸現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國家性質。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個(ge) 重要特性,是它廣泛的人民性和“民主共和”特質,是在中國這個(ge) 以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wei) 主體(ti) 的社會(hui) 中形成的,體(ti) 現了最大政治包容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無產(chan) 階級的先鋒隊和領導力量,雖在人口數量上占少數,卻代表著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發展方向。在實際運行中,中國的人民民主經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兩(liang) 個(ge) 曆史階段。民主革命階段,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zhuan) 政,社會(hui) 主義(yi) 階段,是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但兩(liang) 個(ge) 階段的實質是同樣的。
其次,製度是一個(ge) 社會(hui) 結構的靈魂。建設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製度,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在國家製度上的創造。全過程人民民主首先是關(guan) 於(yu) 國家性質的一種界定,其次也是關(guan) 於(yu) 國家製度的一種政治選擇。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通過相應的國家製度建設來獲得支撐的,這是在國家製度形態上的重大創造和創新。
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權製度,即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作為(wei) 我國的根本政治製度,“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guan) 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hui)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條)。這一製度是在長期革命鬥爭(zheng) 中根據巴黎公社和蘇維埃製度原則、總結了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經驗,又結合了現實情況後形成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一個(ge) 重要特性,是它的“人民性”即“民主共和”的性質和它的全過程民主性,體(ti) 現了包括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等在內(nei) 的廣大勞動者這一最大包容性,凸顯了“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國家性質。
二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黨(dang) 製度,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同各民主黨(dang) 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yu) 共”,共同治理國家。這一政黨(dang) 製度孕育於(yu) 民主革命時期,確立於(yu) 新中國成立後,進一步發展於(yu) 改革開放時期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製,是一種多黨(dang) 民主參政的全過程民主型政黨(dang) 製度,各民主黨(dang) 派通過不同渠道和平台,開展政治協商的民主參政。
三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政治協商製度。中國特色協商民主的“特質”之一,是民主協商的全過程性,彌補了遠程民主的缺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成立65周年大會(hui) 上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協商民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而不是做樣子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個(ge) 方麵的,應該是全國上上下下都要做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一級的。”這是對民主協商全方位性、全過程性的科學表達。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協商製度通過廣泛、多層、製度化發展,統籌推進政黨(dang) 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ti) 協商、基層協商以及社會(hui) 組織協商,反映出協商民主全過程性的“全領域”特征。
四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製度,即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和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於(yu) 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社會(hui) 經濟和文化差異的實際狀況,尊重各民族的主體(ti) 地位,為(wei) 激發地方創造精神和社會(hui) 活力提供了巨大空間。這一製度型構也是對“單一製”條件下我國國家幅員遼闊、政策效能存在實際落差這一客觀現狀的一種裨補。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具體(ti) 體(ti) 現為(wei) 村民委員會(hui) 和居民委員會(hui)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這一製度型構最大的特點是尊重基層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維護人民群眾(zhong) 自治、參與(yu) 民主治理的法理地位,容納廣泛的公民政治參與(yu) ,成為(wei) 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最為(wei) 重要的基層製度支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是對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中關(guan) 於(yu)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論述,為(wei) 我國新時代新征程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必將成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的重要保證。
(作者:秦德君,係上海政治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