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問答 | 10.為什麽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二、人間正道開新篇——關(guan) 於(yu)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10.為(wei) 什麽(me) 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19世紀40年代,世界的東(dong) 方和西方幾乎同時發生兩(liang) 件大事。在東(dong) 方,殖民侵略者的堅船利炮打破了清王朝“天朝上國”的迷夢。中國向何處去?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複興(xing) 的艱辛求索之路。在西方,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推動了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蓬勃發展,深刻改變了人類曆史進程。這兩(liang) 件大事所開啟的發展脈絡,曆史性地交匯在20世紀的中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應運而生,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噴薄而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高高飄揚在世界東(dong) 方。

  習(xi) 言習(xi) 語

  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誌士的夙願和期盼,凝聚著億(yi) 萬(wan) 人民的奮鬥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社會(hui) 主義(yi) 500多年,經過了從(cong) 空想到科學、從(cong) 理論到實踐、從(cong) 一國實踐到多國發展、從(cong) 遭遇曲折到奮起振興(xing) 的波瀾壯闊偉(wei) 大曆程。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yi) 經濟、政治、社會(hui) 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英國空想社會(hui) 主義(yi) 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觀和剩餘(yu) 價(jia) 值學說,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從(cong) 空想到科學的偉(wei) 大飛躍。列寧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俄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領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由此從(cong) 理論走向實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批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誕生,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由此從(cong) 一國實踐走向多國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雖然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一度遭遇曲折,但社會(hui) 主義(yi) 代替資本主義(yi) 的總趨勢並未改變。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代表人類社會(hui) 發展進步潮流,照亮了人類探索曆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一個(ge) 國家實行什麽(me) 樣的主義(yi) ,關(guan) 鍵要看這個(ge) 主義(yi) 能否解決(jue) 這個(ge) 國家麵臨(lin) 的曆史性課題。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之後,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和封建專(zhuan) 製的腐朽統治,中華民族陷入內(nei) 憂外患的苦難深淵,中國人民處於(yu) 水深火熱的悲慘境地。中華民族從(cong) 未屈服,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這個(ge) 時期,各種主義(yi) 和思潮都在中國進行過嚐試,資本主義(yi) 道路沒有走通,改良主義(yi) 、自由主義(yi) 、社會(hui) 達爾文主義(yi) 、無政府主義(yi) 、實用主義(yi) 、民粹主義(yi) 、工團主義(yi) 等也“你方唱罷我登場”,但都沒能解決(jue) 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麵對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曆史任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全新選擇。

  以毛澤東(dong) 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鬥,完成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曆了嚴(yan) 重曲折,但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wei) 在新的曆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在改革開放曆史新時期,以鄧小平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作出把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曆史性決(jue) 策,深刻揭示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以江澤民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國內(nei) 外形勢十分複雜、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出現嚴(yan) 重曲折的嚴(yan) 峻考驗麵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和分配製度,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推向21世紀。以胡錦濤同誌為(wei) 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強調堅持以人為(wei) 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成功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實踐新要求,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係統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重大時代課題,確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方略。我們(men) 黨(dang)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從(cong) 全局上確立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戰略規劃和部署。我們(men) 黨(dang) 統攬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全體(ti) 中國人民和中華兒(er) 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共享幸福和榮光。

  江河萬(wan) 裏總有源,樹高千尺也有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是黨(dang) 和人民曆盡千辛萬(wan) 苦、付出巨大代價(jia) 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wei) 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100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的曆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在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50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曆程中得來的,是在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chuan) 承發展中得來的。搞清楚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源頭及其演進,搞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發展,就能明白,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複比較和總結,曆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yi) 、選擇了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從(cong) 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wei) 大飛躍。

  曆史長河滾滾向前,時代號角催人奮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引領時代發展的康莊大道,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發布時間:2021年08月04日 14:28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