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zhuan) 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學習(xi) 問答
二、人間正道開新篇——關(guan) 於(yu)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9.為(wei) 什麽(me) 說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但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是一次偉(wei) 大的長征,走過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在這個(ge) 進程中,社會(hui) 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變的。長期以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是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與(yu) 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辯證關(guan) 係?這是我們(men) 認識當下、規劃未來、製定政策、推進事業(ye) 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
“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社會(hui) 是在矛盾運動中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hui) 主要矛盾也隨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而變化。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總體(ti) 上顯著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能力在很多方麵進入世界前列,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製造業(ye) 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我國長期所處的短缺經濟和供給不足狀況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再講“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已經不符合實際。同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需要日益廣泛,不僅(jin) 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再隻講“物質文化需要”已不能真實全麵反映人民群眾(zhong) 的願望和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製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是動態過程,不平衡不充分是永遠存在的,但當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不平衡不充分成為(wei) 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時,就必須下功夫去認識它、解決(jue) 它,否則就會(hui) 製約發展全局。這些就是我們(men) 作出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判斷的主要依據。
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men) 對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所處曆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把握這一基本國情,必須清醒認識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長期性艱巨性。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是一個(ge) 長曆史過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隻是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這個(ge) 曆史階段中發生的變化。近年來,麵對中國發展的巨大成就,有人炒作說中國已經是發達國家了,“中國威脅論”、“中國責任論”等論調在國際上不絕於(yu) 耳。實際上,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一般在3萬(wan) 美元以上,美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高達6萬(wan) 多美元,而我國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剛剛突破1萬(wan) 美元,低於(yu) 世界平均值,在全球近200個(ge) 經濟體(ti) 中排名在70位左右。2019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0.6%,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80%左右。與(yu) 發達國家科技水平相比,我國發展還麵臨(lin) 重大的科技瓶頸,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格局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如果說走出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是攀登一座高峰的話,那麽(me) 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意味著我們(men) 隻是爬到了半山腰,距離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還有一段很長很艱巨的路程。
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還要充分認識初級階段發展的全麵性複雜性。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是不發達階段,經濟發展水平起重要作用,但不意味著經濟發展水平是決(jue) 定初級階段的唯一條件。我們(me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認識是從(cong) 整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全局來看的,涉及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dang) 的建設各個(ge) 方麵。與(yu) 這種全麵性要求相比,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從(cong)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來看,我國仍有大量傳(chuan) 統的、相對落後甚至原始的生產(chan) 力,而且生產(chan) 力水平和布局很不均勻。從(cong) “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來看,各個(ge) 領域仍然存在這樣那樣的短板,有些方麵還麵臨(lin) 不少突出問題。從(cong) 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來看,我國農(nong) 村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還比較落後。從(cong) 收入分配來看,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必須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黨(dang) 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作出新論斷,特別是強調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反映了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更加全麵、更高水平發展的客觀要求。
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沒有變”,要求我們(men) 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jue) 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推動人的全麵發展、社會(hui) 全麵進步。社會(hui) 主義(yi) 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發展仍然是解決(jue) 我國一切問題的關(guan) 鍵。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牢牢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這個(ge) 最大國情和最大實際,在經濟總量低時要立足初級階段,在經濟總量提高後要牢記初級階段,在謀劃長遠發展時更不能脫離初級階段,推動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向前發展。同時要看到,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guan) 係全局的曆史性變化,對黨(dang) 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緊扣這一變化,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基本遵循,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認識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把握社會(hui) 發展階段的“鑰匙”。我們(men) 黨(dang) 在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過程中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認識的每一次深化,都提升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認識水平,保證了黨(dang) 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科學性正確性。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必須始終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把握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新變化,既不能落後於(yu) 時代,也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毫不動搖貫徹黨(da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
知識鏈接
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時期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提法
1956年黨(dang) 的八大對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後國內(nei) 的主要矛盾作出科學判斷:“我們(men) 國內(nei) 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yu) 建立先進的工業(ye) 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nong) 業(ye) 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yu) 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改革開放後,1981年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明確指出:“在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基本完成以後,我國所要解決(jue) 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
2017年黨(dang) 的十九大對社會(hui) 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