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曉華(前排右一)到鳳崗鎮調研沙糖桔種植基地發展。
貫通粵桂湘,連接大西南,是粵港澳大灣區的西大門;綠水青山環繞,綠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豐(feng) 富,是天然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守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生態資源優(you) 勢,懷集這個(ge) 百萬(wan) 人口大縣的發展任務卻並不輕鬆:全縣省定貧困村數量、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均占全市三分之一左右,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工業(ye) 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先發優(you) 勢不足,發展欠賬多。
“堅定信心,認定目標,一步一步走下去!”2018年9月,從(cong) 肇慶市高要區委書(shu) 記轉任懷集縣委書(shu) 記,從(cong) 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轉到相對落後的地區工作,黎曉華毅然扛起組織的重托。從(cong) 脫貧攻堅,到產(chan) 業(ye) 發展,再到民生實事,他帶領全縣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搶抓機遇,一錘接著一錘敲,以善作善成、久久為(wei) 功的智慧和韌勁,開啟了懷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量身定製”脫貧路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個(ge) 山區縣最大的政治,莫過於(yu) 全力以赴抓好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努力讓百萬(wan) 父老鄉(xiang) 親(qin) 都過上好日子。”到任的第一天起,這就成了黎曉華心頭最重的大事。
馬不停蹄開展走訪調研,謀劃脫貧思路,短短一個(ge) 半月的時間裏,黎曉華把全縣41個(ge) 省定貧困村的“家底”摸了個(ge) 遍。調研結果讓他深深惋惜:作為(wei) 傳(chuan) 統產(chan) 糧大縣,懷集的農(nong) 業(ye) 大而不強,附加值不高,農(nong) 民靠種地收入微薄,不少人隻能外出打工,農(nong) 村發展緩慢。
現實的機遇又讓他眼前一亮:“高水平打造肇慶(懷集)綠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集散基地”,被寫(xie) 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懷集是唯一寫(xie) 進規劃綱要的縣級城市。而建設集散基地,首先得自身農(nong) 業(ye) 實力強,能源源不斷提供產(chan) 品輸出。
兩(liang) 相結合,碰撞出清晰的脫貧思路:“要真正擺脫貧困,實現富民興(xing) 村,必須依靠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大力發展集體(t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
方向既定,黎曉華帶頭幹了起來。他主動挑起最重的擔子,掛點貧困人口最多的冷坑鎮,依托建設綠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集散基地,發揮本地特色資源優(you) 勢,壯大蔬菜、水稻、生豬三大主導產(chan) 業(ye) ,在全縣推廣“公司+大戶+農(nong) 戶”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鎮一業(ye) 。
時值盛夏,田田蓮葉裝點下的冷坑鎮桐光村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連片的荷塘裏,工人們(men) 揮汗如雨,一箱箱新挖的水果蓮藕正待裝車,它們(men) 即將被發往粵港澳大灣區的各個(ge) 城市,成為(wei) 人們(men) 餐桌上的優(you) 質食材。“這裏就是我們(men) 村3000畝(mu) 的‘書(shu) 記田’項目,這可是黎書(shu) 記幫我們(men) ‘量身定製’的。”一見麵,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蔣為(wei) 權就熱情地介紹起來。
以前村裏沒產(chan) 業(ye) ,村集體(ti) 收入幾乎為(wei) 零,在黎曉華的指導和幫助下,桐光村引進本地龍頭企業(ye) 懷集縣潤豐(fe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打造韭菜花和水果蓮藕基地,發動村民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到基地打工。“現在,光這一個(ge) 基地就能帶動村裏和周邊200多人就業(ye) ,每年能給農(nong) 戶分紅70多萬(wan) 元。生豬、蔬菜、養(yang) 牛等幾項產(chan) 業(ye) 加起來,村集體(ti) 一年也能有十幾萬(wan) 元的收入。”蔣為(wei) 權笑得燦爛。
發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並非易事,尤其是在山區縣,流轉土地、吸引和培育龍頭企業(ye) ,樁樁件件都是難關(guan) 。因為(wei) 土地流轉的難度較大,潤豐(feng) 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一開始沒打算在桐光村投資建設基地。“2個(ge) 月內(nei) 能流轉3000畝(mu) 土地,我就過來。”公司總經理李朝明沒想到,企業(ye) 一句搪塞的話,竟被一個(ge) 縣委書(shu) 記當真並如期實現了。
為(wei) 了說服村民流轉土地,黎曉華帶著鎮村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企業(ye) 發展相關(guan) 的用水、用電等問題,他責成相關(guan) 部門第一時間解決(jue) 。他給企業(ye) 出點子:韭菜花種下去,能連續收5年,收完韭菜花的地,輪種一年水果蓮藕,土地不會(hui) 浪費。他還經常與(yu) 企業(ye) 負責人推心置腹:“你能多租一畝(mu) 就多租一畝(mu) ,不要小看這一畝(mu) 地,老百姓在這裏務工,一天能收入100元左右,兩(liang) 公婆都在家務工,一個(ge) 月少說也有兩(liang) 三千元,還可以照顧好老人和小孩。”
“從(cong) 黎書(shu) 記身上,我看到了一個(ge) 父母官一心為(wei) 民的樣子。”李朝明被深深打動,“身為(wei) 本地人,我也得為(wei) 家鄉(xiang) 做點貢獻。”
每次下村,黎曉華一定要到產(chan) 業(ye) 基地走走。通往冷坑鎮和平村一個(ge) 蔬菜基地的道路狹窄,冷鏈車開不進去,他帶著鎮長走完那條2公裏的路,現場給交通局打電話,要求迅速解決(jue) 。基地周邊都是農(nong) 田保護區,缺少設施用地,他拿著地圖實地去勘測,發現一個(ge) 角落符合條件,馬上交代村裏把土地流轉過來,道路狹窄問題迅速得到了解決(jue) 。在他的帶動下,到一線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成為(wei) 幹部們(men) 的自覺行動。
群眾(zhong) 動起來,幹部沉下去,產(chan) 業(ye) 引進來,懷集縣脫貧攻堅勢如破竹。從(cong) 冷坑鎮開始,全縣十萬(wan) 畝(mu) “書(shu) 記田”項目漸次鋪開,帶動全縣流轉土地發展產(chan) 業(ye) 。如今,冷坑鎮全農(nong) 蔬菜基地已被列入首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名單,譚脈西瓜、蜜梨、絲(si) 苗米、蔬菜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在懷集遍地開花。每天,南來北往的冷鏈運輸車穿行在條條鄉(xiang) 村公路上,一個(ge) 個(ge) 沉寂的小山村熱鬧起來、富裕起來。
對標“灣區”加油幹
規劃總麵積200平方公裏的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是懷集工業(ye) 發展的重要載體(ti) 。就在幾年前,因為(wei) 沒什麽(me) 企業(ye) 進駐,這裏的野草已經長得有一人多高,被人笑話為(wei) “隻長草不長企業(ye) ”的“飛機場”。
“懷集發展要靠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要靠招商,招商引資要靠好平台和好作風。”走遍懷集大地,邊看邊思考,黎曉華得出結論:一個(ge) 地方的發展,關(guan) 鍵在人,再好的藍圖,也要幹部抓落實才能實現。
看到一些幹部信心和動力不足,他在“幹部作風提升年”動員大會(hui) 上為(wei) 大家加油打氣:“懷集有優(you) 越的地理位置優(you) 勢、交通區位優(you) 勢、農(nong) 副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平台優(you) 勢等等,產(chan) 業(ye) 招商落地大有可為(wei) 。”“拿出開局就是決(jue) 戰、起步就是衝(chong) 刺的精神狀態攻堅!”
產(chan) 業(ye) 招商起步晚、起點低,如何迅速補齊短板?黎曉華在全縣調集優(you) 勢“兵力”,由縣四套班子領導成員牽頭,從(cong) 19個(ge) 鎮街和13個(ge) 縣直經濟部門抽調年輕幹部,組建起4支招商隊伍,形成聯合招商陣形。
跳出廣東(dong) 看懷集,他實行全國招商和省內(nei) 駐點招商,派幹部分別駐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主動對接、精準引入產(chan) 業(ye) 項目。“在那裏駐點招商,思想觀念都開闊了很多。”不少幹部說。
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黎曉華奔走在招商一線,以實際行動為(wei) 幹部們(men) 豎起標杆。每月至少兩(liang) 次,每次至少兩(liang) 天,而且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這是他的慣例。一次,他帶隊前往廣西都安考察一家農(nong) 牧公司,早上8點出發,接續乘坐高鐵、中巴不斷中轉,途中還到柳州考察了兩(liang) 家意向企業(ye) ,直到第二天淩晨才到達休息住處,而一大早,他又準時出現在了考察現場。經他親(qin) 自對接,一批項目順利落戶懷集,引進的萊檬(懷集)大健康產(chan) 業(ye) 園項目,使懷集縣實現了10億(yi) 元以上大型單體(ti) 製造業(ye) 項目零的突破。“縣委書(shu) 記都這麽(me) 拚,我們(men) 怎麽(me) 能躺著不動。”幹部們(men) 深受觸動。
“要增強‘灣區意識’,對標‘灣區標準’,絕不能‘身體(ti) 進入大灣區,思想還停留在山區’。”黎曉華反複強調。副縣長梁文海對此深有體(ti) 會(hui) :“過去,懷集的幹部普遍有種‘山高皇帝遠’的心態,工作隻求過得去,招商引資靠守株待兔。他來後,大力提升幹部作風,誰也不敢懈怠,誰也不想懈怠!”
項目談完就放下了,遲遲落不了地,一些問題久拖不決(jue) ?他建立“六個(ge) 一批”工作機製,將產(chan) 業(ye) 項目分成在談一批、開工一批、轉化達產(chan) 一批等,明確責任人,做到項目招引、落地、建設、投產(chan) 各環節無縫銜接。而對涉企服務消極怠政、涉企優(you) 惠政策不落實等問題,他則嚴(yan) 肅問責。
“落地真快,服務真好。”這是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多家企業(ye) 的共同心聲。
去年9月拍地,10月籌建,11月動工,今年6月已實現投產(chan) ,美睿音響器材公司總經理徐東(dong) 雷對“懷集速度”大為(wei) 驚歎:“為(wei) 確保項目前期打樁用電需求,園區管理局2天就安裝好1000多米臨(lin) 電線路;偶爾用電出現故障,晚上10點電話告知,馬上有人過來搶修。”
從(cong) 成立服務專(zhuan) 班,特事特辦,到提供技術改造、人才引進、人員招聘等“一站式保姆服務”,再到召開現場會(hui) ,助力企業(ye) 增資擴產(chan) ,廣東(dong) 健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榮深切感受到了“懷集擔當”:“‘企業(ye) 動嘴、園區跑腿’,在這裏,我們(men) 享受到了最優(you) 質的服務。”
有為(wei) 才有位,越幹越提拔,黎曉華樹立起鮮明導向。他在全縣範圍內(nei) 選派幹部到縣招商委學習(xi) 鍛煉,近兩(liang) 年在招商隊伍中原地提拔或者安排到其他單位就任領導崗位的幹部達11人。
心中有火,眼裏有光,這兩(liang) 年,懷集幹部們(men) 交出了一張張亮眼的發展“成績單”。2020年,盡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懷集縣的GDP在肇慶全市西北板塊率先由負轉正,產(chan) 業(ye) 招商落地綜合評比全市8個(ge) 縣(市、區)中排名第三,全縣新引進合同項目38個(ge) ,計劃投資總額59.59億(yi) 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98.6%;新增開工項目21個(ge) ,新增竣工項目16個(ge) ,年度完成投資額12.03億(yi) 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離“灣區西大門、肇慶副中心”的目標越來越近。
民生實事暖人心
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黎曉華一直堅守的信念。
擔任高要區委書(shu) 記期間,他變“鄰避”為(wei) “鄰利”的故事,至今仍為(wei) 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津津樂(le) 道。
當時,一個(ge) 環保能源發電項目要在樂(le) 城鎮社播村落地。得知消息,村民們(men) 炸開了鍋:“又髒又臭,憑什麽(me) 建在我們(men) 這裏!”在他們(men) 看來,既然是垃圾焚燒,一定會(hui) 汙染空氣、水源,帶來環保和健康隱患。
為(wei) 爭(zheng) 取群眾(zhong) 的理解和支持,黎曉華迅速成立15個(ge) 駐村工作組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由全體(ti) 班子成員牽頭掛點,進村入戶為(wei) 群眾(zhong) 宣傳(chuan) 政策、答疑解惑。他還分批組織村民1萬(wan) 多人次到惠州、東(dong) 莞等地集體(ti) 參觀同類型項目,打消群眾(zhong) 的顧慮。“那段時間,黎書(shu) 記把社播村的每個(ge) 角落都走遍了,幾乎每戶村民都認識他。”村民賴亞(ya) 輝回憶。
事實證明,環保能源發電項目不僅(jin) 解決(jue) 了垃圾處理問題,能夠生產(chan) 綠色電力,還給當地帶來一批就業(ye) 崗位,產(chan) 生了可觀的經濟社會(hui) 效益。項目的花園式工廠成為(wei) 一道靚麗(li) 的風景,依托這一項目,社播村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成功入選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並構建起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隨著遊客增多,不少村民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這麽(me) 好的項目能落到這裏,多虧(kui) 黎書(shu) 記。”社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賴才林說。
解決(jue) 民生實事,才能贏得群眾(zhong) 的支持,這是黎曉華推進工作的“法寶”。
以前,懷集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一直進展緩慢,黎曉華來後,迅速找準發力點:“創文不是為(wei) 了拿牌子,不能搞成盆景工程、形象工程,創文必須惠民。”
外麵高樓林立、街麵整潔,裏麵卻汙水橫流、垃圾滿地,居民苦不堪言,曾經,懷城街道上郭社區是一個(ge) 髒亂(luan) 差的城中村。以創文為(wei) 契機,黎曉華開展起“城中村及內(nei) 街內(nei) 巷改造和城鄉(xiang) 結合部專(zhuan) 項整治”等八大提升工程,全縣先後投入10億(yi) 多元推進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解決(jue) 了環境差、道路堵、停車難等一大批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問題。
民生微實事暖了群眾(zhong) 心,廣大群眾(zhong) 自覺加入到創文工作中:垃圾不再亂(luan) 堆亂(luan) 放,私搭亂(luan) 建的棚子拆除了,甚至有人主動挪開自家的院牆以拓寬巷道。“現在道路通暢了、幹淨了,環境變美了,我們(men) 這裏的門麵房都能租得出去。”上郭社區居民徐堯科滿意地說。2020年懷集縣成功獲評廣東(dong) 省縣級文明城市。
“他從(cong) 不高喊口號,幹的都是打基礎利長遠的事。”當地幹部都說,隻要是對老百姓有利的事,困難再大他也要做。
他心係病有所醫,下決(jue) 心啃下“看病難”這個(ge) “硬骨頭”。縣級財政困難,他就多方籌措資金,推動公共醫療項目建設,讓群眾(zhong) 不再為(wei) 病奔波。
懷集縣城學位緊張,不少家長隻好把孩子送去外地上學。得知這一情況,黎曉華神色凝重起來:“一個(ge) 地方近期發展看招商引資,長期發展靠教育。現在不重視,以後永遠是這樣。”
他主動提出擔任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每年教師節親(qin) 自到教師代表家中慰問,想方設法加大教育投入。近年來,懷集縣新增公辦學校3所,新增民辦學校3所,新增學位2萬(wan) 多個(ge) ,還有6所學校正在建設之中。
隨著一大批優(you) 質學位、優(you) 質師資的增加,懷集縣留住了大批優(you) 質生源,有的學生甚至從(cong) 發達地方回流懷集就讀,大學畢業(ye) 生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數量也大幅增加。“隻要久久為(wei) 功,紮紮實實抓好素質提升,懷集的百萬(wan) 人口紅利一定會(hui) 最大限度釋放。”黎曉華滿懷期待。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