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在基層|老廠房裏的“奮鬥”味道——老工業基地沈陽鐵西區的變與不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黑色龍門吊架一側(ce) ,25歲的董鐵萌碼放著櫃台內(nei) 各類潮流玩具,不時與(yu) 來訪的小夥(huo) 伴暢談。

  他開辦的這家“潮玩”店位於(yu) 沈陽市鐵西區“1905文化創意園”。這座由原沈重集團二金工車間改建而成的文創園,保留了原有廠房的鋼梁鐵架,眾(zhong) 多文創小店散布其中。

  “我小時候就想開一家‘潮玩’店。”父親(qin) 是鐵西區老工人的董鐵萌說,選擇在父輩的工廠裏創業(ye) ,用不同時期的“潮玩”留下青春的記憶,很享受。

  沈陽市鐵西區,曾聚集了一批大國重器,年輕的工人們(men) 曾在這裏揮灑青春。時光輪轉,現代化新廠房已搬到新建的開發區,保留下來的老廠房承擔了新使命:記錄工業(ye) 曆史,承載當代年輕人的創業(ye) 夢想。

  從(cong) 1905文化創意園西行3公裏左右,掛著黃銅色“紅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字樣的老廠門矗立於(yu) 此,背後是經過“修舊如舊”改造的老廠區。“廚房裏的紅梅味精就曾產(chan) 自這裏。”味精廠老工人刁雲(yun) 肖指著老廠房說,“那時,機器一刻不停轉。孩子就業(ye) 、軍(jun) 人轉業(ye) ,打破頭都想往這兒(er) 來。”

  如今這裏也成了文創基地。老廠房斑駁的外皮講述著時代的記憶。步入其間,味覺博物館、星星市集等已然是一派新氣象。這裏不僅(jin) 成了潮流文化、流行音樂(le) 、傳(chuan) 統民樂(le) 的聚集地,更是孵化青年藝術家的搖籃。

  28歲的丁永升是魯迅美術學院的一名美術教師。去年,他的三幅作品在紅梅文創園發酵藝術中心展出。“我希望通過展覽,發出東(dong) 北藝術的聲音。”他說。

  “藝術作品在這裏能夠得到很好的場景呈現。”與(yu) 紅梅文創園合作的魯迅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星星文創工作室負責人鄭躍說,“充滿時代感的紅磚牆麵能襯托出作品獨特的氣質,增加藝術張力。”

  “複活”的不僅(jin) 於(yu) 此,奉天記憶文創園、工巢文創園、奉天工場平台式融合產(chan) 業(ye) 園…… 鐵西區正在大力對域內(nei) 的工業(ye) 遺存進行記憶性保護開發。

  相比這些零散的印記,由原沈陽鑄造廠舊廠房改建而成的中國(沈陽)工業(ye) 博物館記錄了老工業(ye) 區的全貌:紅磚砌起的車間牆,機車行駛的軌道,工人生產(chan) 場景的雕塑……徜徉其間,還能感受到那個(ge) 火熱的年代。

  “實現偉(wei) 大夢想就要頑強拚搏、不懈奮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指引著前進方向。鐵西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周長梅說,從(cong) 鑄強工業(ye) 脊梁,到開掘工業(ye) 文化,鐵西一直是奮鬥創業(ye) 的熱土,記錄一代又一代不負韶華的青春。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8日 18:10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