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勇會(hui) (中)在柘溪林場白水村走訪貧困戶。
安化,因為(wei) 黑茶而聞名全國,坐落在風景如畫的資水之濱。
這兒(er) 曾是一個(ge) 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山區、庫區,還是湖南第三大麵積縣,“十裏不同音”,社情民意複雜,脫貧攻堅任務繁重。
兩(liang) 年多來,在縣委書(shu) 記劉勇會(hui) 帶領下,全縣盡銳出戰,戰貧困、抗疫情、興(xing) 產(chan) 業(ye) 、抓項目、惠民生,讓這個(ge) 4950平方公裏的大縣煥發新顏。2019年安化順利實現脫貧摘帽,群眾(zhong) 因茶而興(xing) 、因茶而富,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書(shu) 寫(xie) 了一片葉子造福一方百姓的精彩故事,譜寫(xie) 著山鄉(xiang) 巨變的“安化答卷”。
“小茶葉變成大產(chan) 業(ye) ”
2020年4月28日,湖南省春季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節在安化開啟。10萬(wan) 多遊客齊聚安化,品茶點、走茶道、遊茶園、賞茶戲,感受了一場“茶香茶色”的鄉(xiang) 村文化旅遊盛會(hui) 。這有效提振了疫情之下全省文旅市場複蘇回暖的信心。
事非經過不知難。當時,在疫情之下辦大規模的文化旅遊節,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氣。對此,有人疑慮,有人擔心,更有人反對。
“隻要有利於(yu) 安化發展的事情,我都願意去做。如果隻考慮個(ge) 人得失,什麽(me) 事情都幹不好。”他說,“這是一個(ge) 縣委書(shu) 記的擔當,也是應有的責任。”
彼時的安化,“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還有9000多人沒有脫貧,且大都是貧中之貧”,而扶貧領域信訪問題高發,茶企銷售不暢、後勁乏力,安化黑茶產(chan) 業(ye) 遇到發展瓶頸,這是劉勇會(hui) 上任伊始必須直麵的問題。同時,一些幹部還不同程度存在厭倦畏難情緒,信心需要提振。
麵對這些難題,怎麽(me) 辦?“大縣要有大縣的擔當,有大縣的形象。”劉勇會(hui) 鏗鏘有力地回應。他堅持不燒“三把火”,敢啃“硬骨頭”,抓住安化黑茶這一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創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新路,延伸融合新路徑,將安化發展的一張藍圖繪到底。
新起點,再出發。發展安化茶業(ye) ,首先得自己懂茶。“他白天看、議、幹,晚上學、思、悟。”縣茶旅產(chan) 業(ye) 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康勝良敬佩地說。隨著安化的開放度和知名度不斷提升,劉勇會(hui) 也從(cong) 茶業(ye) “門外漢”變成了“茶專(zhuan) 家”,並提出了“茶為(wei) 基礎、旅為(wei) 融合、文為(wei) 內(nei) 涵、體(ti) 為(wei) 活力、康為(wei) 延伸”的深度融合發展新路徑。
“這是茯磚,這是黑磚茶”“這是黑茶麵膜,具有很好的護膚作用”,在2020年9月安化黑茶走進中遠海運巡回品鑒活動中,劉勇會(hui) 化身“形象代言人”,對各種黑茶及產(chan) 業(ye) 鏈上的產(chan) 品如數家珍。對此,八角茶廠董事長龔意誠記憶猶新,“他對黑茶產(chan) 品的特性掌握,就是一個(ge) 內(nei) 行專(zhuan) 家。”
茶業(ye) 的發展離不開好的服務環境。“隻要是涉及有關(guan) 茶業(ye) 發展的信息都要回、電話都要接,隻要是涉及產(chan) 業(ye) 發展的問題都要聽取,盡最大努力解決(jue) 。”為(wei) 了給茶業(ye) 發展保駕護航,劉勇會(hui) 給自己,也給黨(dang) 員幹部立下了一條規矩。主動加茶企負責人微信、有難題第一時間回應、茶農(nong) 來訪第一時間接待、有批評意見歡迎當麵說……他自己帶頭聯係茶企、茶農(nong) ,同他們(men) 交朋友,聽意見、找問題、想辦法。
因為(wei) 疫情,一些茶企老板上門訴苦,茶產(chan) 品賣不動;部分茶農(nong) 來上訪,說茶鮮葉沒人收。他立即牽頭組織製定7條穩增長措施和支持春茶生產(chan) 6條措施,解決(jue) 茶農(nong) 、茶企的燃眉之急,全縣239家規模以上企業(ye) 複工率、到崗率達100%。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nong) 業(ye) 大學教授劉仲華是聞名全國的茶專(zhuan) 家,有一線城市承諾給予優(you) 厚條件邀請他去設立院士工作站,他都婉言謝絕,而將唯一的工作站設在安化。他說,安化不僅(jin) 有好茶,更有一批致力發展茶事業(ye) 的愛茶人。
“遊客來到安化,早晨刷黑茶牙膏、吃黑茶早點,白天走茶馬古道、遊茶鄉(xiang) 花海、探梅山文化,晚上做黑茶麵膜、賞黑茶大戲、住茶園民宿,感受24小時健康茶生活……”他向記者這樣介紹。這是他的創意設想,期望有一天這個(ge) 黑茶夢走入千千萬(wan) 萬(wan) 群眾(zhong) 的健康生活。
去年以來,安化黑茶和貴州茅台酒開展茶酒對話,打造品牌融合發展新典範;安化黑茶“碰瓷”醴陵陶瓷,構建“瓷+茶”新型產(chan) 業(ye) 業(ye) 態;黑茶抖音電商直播“百千計劃”全麵布局;黑茶獲海關(guan) 出口商品單獨列目,安化黑茶“走出去”迎來利好……
如今,“巧克力片”的小包裝茶、瓶裝黑茶飲料等時尚茶飲和黑茶牙膏、黑茶麵膜等日化產(chan) 品,正引領當下的黑茶消費潮流;天下黑茶展覽館、安化安茶“三館一廳”等重點項目正在建設完工,將成為(wei) 安化茶文化新的打卡地;以安化黑茶特色小鎮作為(wei) 重要載體(ti) ,打造全國黑茶文化旅遊中心和中國黑茶之鄉(xiang) 。一枚茶葉,也讓群眾(zhong) 走上了致富之路。據統計,有36萬(wan) 人從(cong) 事茶業(ye) 及關(guan) 聯行業(ye) ,茶葉加工企業(ye) 解決(jue) 4萬(wan) 人就業(ye) ,每人年工資收入3萬(wan) 元以上。
“老百姓就是家人”
梅城鎮三裏村馮(feng) 建英患有嚴(yan) 重智障,丈夫早年去世,女兒(er) 出嫁在外,自理能力不強,居住條件很差。“米缸裏有沒有米?中午吃的什麽(me) 菜?”到梅城下鄉(xiang) ,劉勇會(hui) 都會(hui) 去馮(feng) 建英家看一看、坐一坐,自掏腰包為(wei) 其購買(mai) 米油等生活物資。如今,馮(feng) 建英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幹淨的自來水……
“我們(men) 要像對待自己親(qin) 人一樣去關(guan) 心她們(men) 的生活。”一同去看望的梅城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胡盛雲(yun) 還清晰記得劉勇會(hui) 當時叮囑鎮村幹部的情景。
貧困戶的尊嚴(yan) 離不開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這個(ge) 書(shu) 記頂好!”在劉勇會(hui) 對口幫扶村梅城鎮建樟村,71歲的老人張友家用當地的土話,描述對劉書(shu) 記的感受。這位曾經的貧困戶,在劉勇會(hui) 的幫扶下,走上了養(yang) 殖致富之路。一頭牛、一頭豬、二十多隻雞,小孩在外務工……越過越紅火的日子,讓他倍感幸福。
龍塘鄉(xiang) 茶鄉(xiang) 花海社區集中安置點,是一個(ge) 由51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集聚而成的新社區,也是湖南省第二大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019年7月入住時,群眾(zhong) 生活不便,無地種蔬菜。為(wei) 了讓他們(men) 搬得進、穩得住、能發展,劉勇會(hui) 和鎮、社區商量後,開發利用周邊荒地,每戶分到60平方米的土地種菜,解決(jue) 了吃菜難的問題。同時,還充分發揮景區的就業(ye) 帶動作用,解決(jue) 社區居民就業(ye) 問題。
“我在景區做保潔員,一個(ge) 月有2000多元工資。”新家就在景區旁,在家門口就業(ye) 的周秀榮很滿意。
讓群眾(zhong) 幸福,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既要腰包鼓起來,也要環境好起來。安化楊林石煤礦汙染在2018年被《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公開曝光。怎麽(me) 整改?效果如何?社會(hui) 關(guan) 注、群眾(zhong) 關(guan) 心。劉勇會(hui) 掛帥推進整改,製定專(zhuan) 項工作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清單,倒排工期,全力推進楊林石煤礦環境汙染整治工作。半年後,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又披上了綠裝。
“經過治理,河裏可以看見小魚蝦了,空氣中也沒有粉塵了,周邊種上了草、樹,晚上還有不少老人小孩在這邊散步呢!”生活在東(dong) 坪鎮楊林社區的居民羅雙興(xing) 笑著說。
兩(liang) 年多來,劉勇會(hui) 在安化用心用情開展“三走訪三簽字”,堅持貧困村必到、台賬資料必查、貧困戶家中必進、廚房臥室必看、生產(chan) 生活必問,該交辦的立即交辦,能解決(jue) 的現場解決(jue) ,督促落實上門評殘、上門送教等工作。100多個(ge)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傾(qing) 注了他的心血,23600戶貧困戶通過危改住進了新房,20042名易地搬遷貧困群眾(zhong) 搬進了新家,4097公裏村組公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
“工作的地方就是我的家,老百姓就是我的家人,對家負責就是要對家人好”,這是劉勇會(hui) 多年來的信條,也成為(wei) 他幹事創業(ye) 的重要動力。
“地圖、套靴、草帽是三寶”
一張安化縣地圖、一頂草帽、一雙套靴,是劉勇會(hui) 的車上、身上隨時帶著的三樣東(dong) 西,也親(qin) 切地被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稱為(wei) “三寶”。
“安化麵積大,帶著這張圖方便下鄉(xiang) ,每到一個(ge) 村我都會(hui) 記錄。安化下雨多,也是幹旱走廊,所以把套靴和草帽也帶上。”劉勇會(hui) 這樣介紹他的“三寶”。
兩(liang) 年多來,不管是酷暑,還是大雨天,他都帶著“三寶”,在防汛搶險的堤壩、禁捕退捕一線、抗災救災現場、疫情防控最前沿掌握一手材料,在茶園、農(nong) 戶家裏訪貧問苦,130個(ge) 省定貧困村有他的身影,70個(ge) 易地扶貧搬遷點有他的足跡。“他每月必去掛點幫扶村和幫扶戶,來我們(men) 這個(ge) 對口幫扶鎮梅城鎮,達32次。”梅城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胡盛雲(yun) 說。
“很好說話”“沒有官架子”,是記者在安化采訪時聽到的高頻詞,這也是群眾(zhong) 對他的內(nei) 在感受和樸素評價(jia) 。為(wei) 了解茶業(ye) 發展,劉勇會(hui) 常常頂著烈日、冒著大雨行走在茶園裏,調研茶業(ye) 發展。安化縣科技特派服務團茶葉組專(zhuan) 家成員鄧中厚回憶,“有一次,他在茶園裏戴著草帽,穿著也很樸實,像一個(ge) 幹農(nong) 活的茶農(nong) 一樣。遇到茶葉上的孔洞,就問是怎麽(me) 形成的,怎麽(me) 防治。”
調研不是擺空架子,也不是作秀,需要實實在在地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他每去一個(ge) 地方,都要記下群眾(zhong) 的問題,並就問題的解決(jue) 做好回訪。”全國人大代表、樂(le) 安鎮青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肖又香這樣說。
提起家人,跨地區交流任職的劉勇會(hui) 既有感激又有內(nei) 疚。他經常利用周末和節假日下鄉(xiang) ,一年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過生日不是在項目工地就是在基層走訪。有時和家裏人打個(ge) 電話,對方話還沒說完,這邊忙著就掛了。
“他家人這兩(liang) 年沒有來安化看過風景、進行旅遊,也沒有家人在這裏就業(ye) 和經商。”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胡能華說了一件讓他印象十分深刻的事,“去年4月的一天,我陪書(shu) 記下鄉(xiang) 走訪貧困戶,一直忙到晚上8點鍾,才在縣裏匆匆吃了個(ge) 快餐,那天其實是書(shu) 記的生日。”
這種作風,也感染著身邊的黨(dang) 員幹部。“幹部信心上去了,幹勁兒(er) 也上去了。這幾年項目進展非常快原因就是這些幹部盯在工地上、守在工地上,創先爭(zheng) 優(you) 的意識強了。”胡能華介紹。
“這是安化幹部群眾(zhong) 努力的結果,是組織關(guan) 心的結果,然後才是我個(ge) 人的努力。”麵對榮譽,劉勇會(hui) 沒有驕傲,隻有謙遜。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