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丨青海省達日縣委書記牛得海:四場“仗” 民心歸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牛得海(左二)在吉邁鎮生態畜牧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聯社調研了解牧民增收情況。

  2019年1月,正是高原地區一年裏最寒冷、最缺氧的時節。49歲的牛得海臨(lin) 危受命,從(cong) 氣候溫和的海東(dong) 市來到平均海拔4200米的果洛州達日縣任縣委書(shu) 記。

  等待他的,是修複政治生態的“硬仗”,是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的“苦仗”,是保障改善民生的“大仗”,是守護三江源的“持久仗”。狹路相逢勇者勝,牛得海義(yi) 無反顧投入到攻堅克難的四場“仗”。

  兩(liang) 年多來,達日發生很大的變化。牧民住上了新樓房、喝上了幹淨水,黑土灘恢複了青草綠,幹部成了群眾(zhong) 的貼心人,笑容洋溢在達日人的臉上。群眾(zhong) 說,“黨(dang) 給我們(men) 派來了一個(ge) 好書(shu) 記”。

從(cong) 牧民的帳篷裏“履新”

  到達日任職,牛得海不是沒有猶豫過。

  高寒、缺氧、氣候惡劣,在青海人眼中,連一棵樹都種不活的果洛州,是最艱苦的地方,而達日更是果洛條件最差的縣之一。

  彼時的牛得海,患有糖尿病,又剛做完闌尾穿孔手術,妻子怕他身體(ti) 吃不消,勸他別去;在高海拔地區工作過的嶽父不理解:“人家四十多歲從(cong) 高原往下調,哪有快五十歲的人還往高原跑的?”

  一邊是組織的信任,一邊是家人的擔心,牛得海內(nei) 心也曾有糾結。但最終,他選擇了迎難而上,“組織上定了,就不能講條件。”

  初到達日,盡管提前做了不少“功課”,但強烈的高原反應,還是讓牛得海始料未及。吃不下、睡不著,頭痛欲裂、記憶衰退,稍微快走幾步就心慌氣短。

  更讓他震驚的,是巨大的發展差距:脫貧攻堅短板不少,如期脫貧壓力山大;幹部隊伍作風不實,走不進群眾(zhong) 家門、做不通思想工作、贏不了群眾(zhong) 信任;曆史遺留問題凸顯,社風民風不純,矛盾糾紛不斷。

  怎麽(me) 辦?既然來了,就沒有打退堂鼓的道理!苦熬不如苦幹!

  上任沒幾天,牛得海就開始下鄉(xiang) ,從(cong) 牧民的帳篷裏“履新”。

  很快,達日人就發現,這個(ge) 新任縣委書(shu) 記愛下基層,隻要沒有重要會(hui) 議,他不是在下鄉(xiang) ,就是在下鄉(xiang) 的路上。白天實地調研,掌握實情,晚上開會(hui) 分析研判;臉上曬出“高原紅”,手上凍出凍瘡,每天工作13個(ge) 小時以上,牛得海像年輕人一樣玩命。

  3個(ge) 月走遍全縣9鄉(xiang) 1鎮33個(ge) 行政村,牛得海摸清了脫貧攻堅推進不力的症結,提出了“1376”扶貧工作模式,製定了“領導出征蹲點、幹部承包推進”工作機製,形成了住建、農(nong) 牧、水利、交通、健康、教育等15個(ge) 施工小組共同作戰的扶貧體(ti) 係。

  “那一刻,我才有了方向。”原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崔保感歎。

  以上率下,行勝於(yu) 言。在牛得海的示範帶動下,縣委一班人堅持“下沉服務、現場辦公、廣泛調研、群策群力”,換來了高質量的脫貧成果:13個(ge) 貧困村退出,9769人脫貧,全縣如期摘帽。

  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幹工作不要命,是達日幹部對牛得海的普遍評價(jia) 。

  兩(liang) 年多來,他的足跡踏遍了達日1.48萬(wan) 平方公裏的每一個(ge) 村社,最多的時候一天行程達400多公裏;

  治理黑土灘,他經常深入草原深處現場調研,督促生態修複工作,全縣草地植被覆蓋度從(cong) 46.7%提高到58.03%;

  采沙場整改,他把常委會(hui) 開到整治現場,親(qin) 自督促落實,將整改項目做成全縣的亮點工程、樣板工程和示範工程;

  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他和縣長開辟犛牛銷售市場,組織幹部挨家挨戶動員牧民售賣犛牛,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1200多萬(wan) 元;

  整治縣城環境衛生,他淩晨時分上街檢查;

  促進民族團結,他經常深入寺院聽取意見;

  ……

  “牛書(shu) 記把草原當自己的家,為(wei) 達日這麽(me) 拚命,我們(men) 有什麽(me) 理由不跟著學、一起幹?”達日縣人大常委會(hui) 原主任卓瑪措的心聲,也是達日幹部的共識。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牛得海用實際行動為(wei) 幹部們(men) 立起了標杆、樹立了榜樣。深入基層、衝(chong) 鋒在前、抓鐵有痕……達日幹部作風裏長期欠缺的“鈣質”,在潛移默化中漸漸累積生長。

“三四五”工作法

  城管局局長卓瑪永遠忘不了,牛得海上任的第一天,就把她訓哭了。

  “那天我出差回來,在西寧機場遇到了來上任的牛書(shu) 記,就過去打了個(ge) 招呼,叫了聲‘老大’,我都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牛書(shu) 記當時臉色就變了。”

  當天晚上,牛得海把卓瑪叫到辦公室,直接拍了桌子,“你叫誰‘老大’,怎麽(me) 能把所謂的江湖習(xi) 氣那一套,帶到我們(men) 黨(dang) 內(nei) 來!”

  一頓罵,罵醒了卓瑪,也警醒了牛得海。

  幹部作風不改,何談淨化修複政治生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改作風從(cong) 抓學習(xi) 開始。”縣委常委會(hui) 、縣委中心組學習(xi) 會(hui) 、集體(ti) 學習(xi) 會(hui) 、常態化讀書(shu) 班,談心談話、提醒約談、警示教育……牛得海帶著常委一班人、“四大班子”成員、全縣黨(dang) 員幹部,逢會(hui) 必學黨(dang) 規黨(dang) 紀,必學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必學中央政策,必講政治意識、紀律規矩、黨(dang) 性原則。

  從(cong) 開始的不適應不接受,到逐步形成習(xi) 慣,再到主動學習(xi) ,黨(dang) 員幹部們(men) 政治意識增強了,思想覺悟提高了。“改變了我們(men) 過去對政治建設、對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存在的模糊認識。”縣人社局局長顧錫妍說。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在縣委全委會(hui) 上,牛得海嚴(yan) 肅提出領導幹部“絕不允許幹違反黨(dang) 紀國法的事、絕不允許幹破壞班子團結的事、絕不允許幹逾越工作底線的事”;健全完善縣委常委會(hui) 議事規則,出台並嚴(yan) 格執行縣委委員履職規則等各項規章製度46項;在全縣幹部中開展“清風達日”黨(dang) 風廉政建設活動,製定嚴(yan) 禁違規飲酒六條禁令,打造政治生態上的“綠水青山”。

  要求別人做到的,牛得海自己首先做到。“牛書(shu) 記的家鄉(xiang) 互助縣,是青海有名的酒鄉(xiang) ,但他到達日後,帶頭執行禁酒令,滴酒不沾。”縣紀委書(shu) 記達賢奎說,不僅(jin) 如此,兩(liang) 年多裏,牛得海沒有用公款吃過一頓飯、抽過一根煙,就連朋友到達日看望,他都自掏腰包請朋友吃飯。

  為(wei) 改進幹部作風,牛得海在全縣提出和推廣“三四五”工作法,要求幹部當日工作當日清、當周工作當周清、當月工作當月清;縣級幹部帶頭下沉到鄉(xiang) 鎮、縣直機關(guan) 科級幹部主動下沉到支部、統戰宗教幹部及時下沉到寺院、鄉(xiang) 鎮幹部持續下沉到村社;到地理偏遠的地方去、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去、到困難多的地方去、到問題多的地方去、到項目建設現場去。“三四五”工作法的核心要義(yi) ,在於(yu) 推動幹部轉變作風、下沉基層,與(yu) 群眾(zhong) 麵對麵交流、心貼心溝通,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化解矛盾、樹立形象。

  達日老百姓發現,幹部來家裏、來帳篷的次數多了,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的多了;黨(dang) 員幹部們(men) 發現,幹事創業(ye) 的氛圍更好了,比學趕超的勁頭更足了;退休老幹部們(men) 發現,幹部們(men) 都忙起來了,黨(dang) 的好作風又回來了。

  會(hui) 風反映作風。“以前縣裏通知開會(hui) ,少數領導幹部不接電話、不回短信,甚至讓一般幹部頂會(hui) 、替會(hui) 。如今,隻要召開會(hui) 議,參會(hui) 的都是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全縣風清氣正、崇廉尚實、幹事創業(ye) 、遵紀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態越來越濃。”縣委辦公室幹部賈如軍(jun) 說。

  嚴(yan) 管也要厚愛。在幹部們(men) 眼中,牛得海不僅(jin) 是個(ge) 嚴(yan) 厲的領導,更是個(ge) 溫暖的長輩。

  達日縣地處偏遠,縣裏不少幹部都是兩(liang) 地分居,雙休日根本無法回家。牛得海提出,連續工作時間較長的,可以集中調休七八天,既能與(yu) 家人團聚,也可以到低海拔地區調養(yang) 下身體(ti) 。

  幹部們(men) 工作忙了、累了、有情緒了,牛得海總能及時發現,及時談心開導,“有啥壓力,跟我說說”“扛不住說出來,我跟你一起扛”。

  更讓大家欣喜的是,牛得海不僅(jin) “管”幹部,更“教”幹部。卓瑪記得,牛書(shu) 記訓完她的第二天,就找她談了話,談城管工作如何開展,教她要到老百姓中、到個(ge) 體(ti) 戶中去了解差距和問題在哪裏,教她怎樣調動城管隊員的工作積極性,“是牛書(shu) 記手把手地教會(hui) 了我怎樣做工作。”

群眾(zhong) 的事都裝在心裏

  剛到達日時,一次下鄉(xiang) ,同行的幹部向群眾(zhong) 介紹,這是我們(men) 新來的牛得海書(shu) 記。

  青海方言“牛得海”,被群眾(zhong) 聽成了“牛得很”,從(cong) 此,“牛得很書(shu) 記”的綽號就在達日傳(chuan) 播開來。慢慢地,大家發現,牛得海書(shu) 記,真的“牛得很”。

  吉邁鎮垮熱村牧民洛角,不慎摔斷了腿,因為(wei) 擔心負擔不起醫藥費,一直拖著不肯去醫院。牛得海在一次走訪入戶時,知道了這個(ge) 事情,立即安排人將洛角送往西寧治療,並按政策為(wei) 他解決(jue) 了醫藥費。洛角逢人就說:“要不是牛書(shu) 記,我的腿差點就沒了。”

  滿掌鄉(xiang) 木熱村牧民旦毛,老公和一個(ge) 孩子因為(wei) 包蟲病去世,自己和另一個(ge) 孩子也得了包蟲病,卻因為(wei) 傳(chuan) 統觀念束縛,不肯就醫。牛得海帶領鄉(xiang) 幹部多次上門,苦口婆心地做工作,送他們(men) 去醫院做了手術,讓旦毛和孩子過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吉邁鎮龍才村牧民更傑回憶,牛書(shu) 記經常夜訪,有時候淩晨還會(hui) 在集中安置搬遷小區裏看到他的身影。群眾(zhong) 家裏的暖氣熱不熱、牧民家裏的水井打好了沒有、娃娃們(men) 上學了沒有,群眾(zhong) 的事,樁樁件件都裝在牛得海的心裏。吉邁鎮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楊小七說:“我們(men) 鎮哪家哪戶有啥情況,牛書(shu) 記比我們(men) 清楚。”

  找牛得海反映問題的群眾(zhong) 數不勝數,有的甚至半夜三更去找,他都不厭其煩,耐心解答。能解決(jue) 的,當場交辦相關(guan) 部門;不能解決(jue) 的,認真做好解釋工作。為(wei) 了方便群眾(zhong) 反映問題,牛得海走到哪兒(er) ,就把自己的電話留到哪兒(er) 。有一次,一位群眾(zhong) 到政府服務中心辦事,為(wei) 了督促辦事人員,拿出手機說:“我可是有‘牛得很’書(shu) 記的電話。”“老百姓是把牛書(shu) 記當成了心中的‘靠山’。”縣政協主席劉青果感慨萬(wan) 千。

  “老百姓的小事就是我們(men) 的大事”“隻有把心交給群眾(zhong) ,群眾(zhong) 才會(hui) 把心交給你”。一樁樁一件件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的事,換來了群眾(zhong) 的滿意和喜悅。兩(liang) 年多來,達日縣每年財政投入民生支出占到85%,廣大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了黨(dang) 的好政策帶來的溫暖。

  牛得海的付出,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認可,紅色寺院查朗寺民管會(hui) 主任窩賽動情地說:“牛書(shu) 記雖然跟我們(men) 民族不同、語言不通,但我們(men) 為(wei) 民服務的心相通、民族團結的心相通、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的心相通、搞好達日經濟建設的心相通。”

  在達日度過了三個(ge) 年頭,長期加班加點,加上高原反應的煎熬,牛得海體(ti) 重下降了、心率加快了、血壓升高了,身體(ti) 嚴(yan) 重透支。一次,加班到淩晨三點回去剛睡下不久,突然呼吸困難,從(cong) 睡夢中憋醒,他的第一反應是把衣服穿好。“就是‘走’,我也得穿戴整齊。”他笑著說。

  妻子與(yu) 他約定,每天早晚都要視頻一下,看到他沒事才能安心。年過八旬的老父親(qin) 生病住院,牛得海沒有時間探望,隻能通過視頻看老父親(qin) 一眼,病中的老父親(qin) 淚眼婆娑:“我最怕的是這個(ge) 娃娃的身體(ti) 。”

  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他急得一個(ge) 人在宿舍抹眼淚,心裏也會(hui) 懊惱。但兩(liang) 年多來,他從(cong) 未向組織提出過任何條件和要求。

  2021年農(nong) 曆春節與(yu) 藏曆新年是同一天,這也是牛得海上任以來在達日度過的第三個(ge) 春節。

  這一天,牛得海來到距離縣城近一百公裏的聯係幫扶村滿掌鄉(xiang) 木熱村,與(yu) 藏族群眾(zhong) 一起過藏曆新年。

  他與(yu) 牧民們(men) 一起跳起鍋莊舞,吃著糌粑,喝著酥油茶。看著一張張群眾(zhong) 的笑臉,他從(cong) 心底裏感到無比幸福。

https://www.etanggu.com/special/yxxwsj/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8日 11:3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