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七一勳章”獲得者藍天野(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謝環馳攝
從(cong) 《北京人》裏沉默寡言的曾文清,到《茶館》裏意氣風發的秦二爺;從(cong) 《蔡文姬》裏風流倜儻(tang) 的董祀,到《家》裏道貌岸然的馮(feng) 樂(le) 山……自1945年第一次登台出演話劇《雷雨》至今,他為(wei) 人民文藝事業(ye) 奉獻了一輩子。
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原演員、導演藍天野。6月29日,94歲高齡、滿頭銀發的他,作為(wei) 戲劇界唯一代表榮獲黨(dang) 內(nei) 最高榮譽——“七一勳章”。
“黨(dang) 讓我幹什麽(me) ,我就幹什麽(me) ”。時至今日,藍天野依然用實際行動兌(dui) 現著自己18歲入黨(dang) 那年的莊嚴(yan) 承諾。
紅心向黨(dang)
【“黨(dang) 讓我幹什麽(me) ,我就幹什麽(me) ”】
戲劇是藍天野一生鍾愛的事業(ye)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早感興(xing) 趣的是繪畫,走上戲劇這一行起初是為(wei) 了做好黨(dang) 的工作。
1945年,18歲的藍天野正在國立北平藝專(zhuan) 學習(xi) 繪畫。離家數年的三姐石梅從(cong) 解放區回來,作為(wei) 地下黨(dang) 員的她這次回家的一個(ge) 任務就是在北平開展地下工作。“我們(men) 家就自然成為(wei) 北平地下黨(dang) 的一個(ge) 秘密聯絡點。”
“三姐帶來的《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yi) 論》等白紙封麵的小冊(ce) 子,是我最早接觸到的革命思想。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就是那篇《兩(liang) 個(ge) 中國之命運》:在中國人民麵前擺著兩(liang) 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我們(men) 應當用全力去爭(zheng) 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運,反對另外一種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運……”
這些進步的思想,點燃了18歲藍天野的熱情。他開始主動為(wei) 姐姐分擔一些革命工作。姐姐用短波收音機收聽解放區電台的信息時,藍天野就負責記錄,他還成為(wei) 北平地下黨(dang) 的交通員,經常騎著自行車從(cong) 西直門出發到西山,專(zhuan) 門負責運輸情報文件和物資。
【“入黨(dang) 的日子就像生日,永遠不會(hui) 忘記”】
談及為(wei) 什麽(me) 要入黨(dang) ,藍天野說:“自幼生活在淪陷區,我親(qin) 身經曆過日本帝國主義(yi) 統治下老百姓的悲慘生活。三九天早晨起來,常能看到在路邊凍死餓死的人。再長大一些,我看到了國共兩(liang) 黨(dang) 的不同,所以我入黨(dang) 是很質樸的想法。既深感不能再當亡國奴;更覺得,隻有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中國才有希望。”
在旁人看來是高風險的工作,可在藍天野看來並沒有什麽(me) ,唯獨讓他遺憾的是,“那時候自己年紀還小,不能為(wei) 黨(dang) 做更多的工作”。
因為(wei) 身處敵占區的危險,藍天野入黨(dang) 沒有儀(yi) 式,沒有宣誓,但他至今清楚記得那個(ge) 日子——1945年9月23日,經上級黨(dang) 組織批準,藍天野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就像人會(hui) 記得自己的生日,我永遠不會(hui) 忘記這個(ge) 日子。”藍天野說,從(cong) 那天起就對自己說,“你是個(ge) 黨(dang) 員,你就把你自己的全部都交給黨(dang) 。一輩子聽黨(dang) 的話。”
藍天野在接受采訪(6月16日攝) 。新華社記者 陳鍾昊 攝
獻身話劇
【紮根人民、體(ti) 驗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中國第一所藝術院團——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了。25歲的藍天野成了北京人藝第一批演員。
藍天野沒有馬上排戲,而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去體(ti) 驗生活。他曾到北京琉璃河水泥廠幹活。當燒製水泥的轉爐出現故障時,他與(yu) 工人師傅一起身穿石棉服,裹著濕透的棉被,冒著高溫進入爐內(nei) ,用鋼釺擊打水泥“結圈”。劇院演出不忙時,他主動申請到遠郊區縣做農(nong) 活、喂牲口,與(yu) 村民們(men) 相處半年多。
為(wei) 了演好老舍先生的力作《茶館》,藍天野不僅(jin) 走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茶館,深入觀察茶館裏的“老北京”們(men) 、說書(shu) 人、店夥(huo) 計的一舉(ju) 一動,就連北京城內(nei) 最後一位“老太監”都成為(wei) 他的采訪和觀察對象。為(wei) 了讓“秦二爺”這一角色立得住,藍天野接觸京城裏的企業(ye) 家,通過不斷地觀察、領悟,反複地醞釀、排練,逐漸“觸摸”到這個(ge) 角色。
1958年3月《茶館》首演,“秦二爺”一亮相就震驚全場。
【“隻要黨(dang) 需要我、觀眾(zhong) 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從(cong) 《茶館》到《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再到《欽差大臣》《羅密歐與(yu) 朱麗(li) 葉》《小市民》……藍天野幾十年如一日堅守舞台,為(wei) 人民文藝事業(ye) 發光發熱。
2011年,北京人藝排演紀念建黨(dang) 90周年重點劇目《家》,84歲高齡的藍天野重返舞台。他依舊保持著多年來養(yang) 成的習(xi) 慣:隻要有演出,下午四點多就到後台;演出結束後,慢慢卸妝,因此他總是來得最早、離開得最晚。
在一次排練中,他不慎摔倒、手指骨折,起身後第一句話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他又早早來到排練廳帶傷(shang) 排練,一刻也不肯耽擱。
本著藝術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的初心,藍天野始終以高標準嚴(yan) 格要求自己。有人擔心藍天野的身體(ti) ,他卻說:“這是我的本分,有什麽(me) 豁不出去的呢?隻要黨(dang) 需要我、觀眾(zhong) 需要我,我就要發好光和熱。”
藍天野在接受采訪(6月16日攝) 。新華社發(緱宇 攝)
德藝雙馨
【“搞藝術不要將就,要講究。”】
藍天野最喜歡的地方是北京人藝的戲劇博物館。“這裏有人藝的靈魂人物焦菊隱先生。”藍天野回憶說,“1963年,焦菊隱先生要重排《關(guan) 漢卿》,想找一位副導演幫他,劇院提供了幾個(ge) 名單,也正是從(cong) 那時,我才專(zhuan) 職轉為(wei) 導演。”
離休後,藍天野仍心係話劇事業(ye) ,無時無刻不關(guan) 心著下一代人才的培養(yang) 。
2012年,為(wei) 迎接黨(dang) 的十八大召開和紀念北京人藝建院60周年,劇院傾(qing) 力創排了現實題材大戲《甲子園》,藍天野受邀擔任該劇藝術總監。在緊張排練演出的間隙,他總不忘向年輕演員言傳(chuan) “人藝人”應當具備的藝德和品性,教他們(men) 如何感受和體(ti) 驗角色。
在青年演員眼中,藍天野不僅(jin) 是德高望重的前輩,更是一位一絲(si) 不苟的嚴(yan) 師。他多年來堅持為(wei) 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員講授戲劇表演理論和技巧。藍天野常對青年演員交心:搞藝術不要將就,要講究。
“你表演,別飄在那裏,表演最忌諱虛假造作。你們(men) 的戲要落在地上。”藍天野還常建議演員多去現實中體(ti) 驗生活,“藝術創作紮根人民,要為(wei) 人民服務。年輕人應堅持體(ti) 驗生活的創作傳(chuan) 統。”在他的影響下,濮存昕、楊立新、馮(feng) 遠征等許多藝術家,傳(chuan) 承發揚了體(ti) 驗生活、紮根人民的寶貴傳(chuan) 統,在不斷的磨礪中成長為(wei) 戲劇界的中堅力量。
【他的敬業(ye) 精神不斷敲擊著年輕演員的心靈】
身教重於(yu) 言傳(chuan) 。2015年,88歲高齡的藍天野執導瑞士劇作家迪倫(lun) 馬特的代表作《貴婦還鄉(xiang) 》,他對每位演員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ge) 動作都仔細推敲,認真講解。一次,因為(wei) 年輕演員的肢體(ti) 動作始終不到位,站在一旁的他突然甩掉手裏的拐棍兒(er) ,倒地進行示範。
“隻要他在排練廳,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嚴(yan) 肅治戲的敬業(ye) 精神就不斷敲擊著年輕演員的心靈。排戲時,老爺子的精神頭兒(er) 比我們(men) 都好。”一提起藍天野,身邊的年輕人總是充滿敬佩。
他的摯友、北京人藝原導演蘇民曾感慨,藍天野身上擁有一種難得的高貴氣質。如果不懂得什麽(me) 叫作獻身,什麽(me) 是忠誠於(yu) 自己的信仰,也就不懂得什麽(me) 叫作崇高,也就不會(hui) 擁有生命的激情與(yu) 創造力,不會(hui) 成就高貴的品格。
“一輩子聽黨(dang) 的話”,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藍天野用一生踐行的承諾。今年是建黨(dang) 100周年,他最大的心願便是能在北京人藝的新劇場導演一部戲,作為(wei) 自己對黨(dang) 與(yu) 新時代的獻禮。(記者:烏(wu) 夢達、張漫子、孫蕾、陳鍾昊)
這是藍天野肖像(6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藍天野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向記者指出曾出演的劇目(6月16日攝)。新華社發(緱宇 攝)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