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軍魂——陸軍第83集團軍某旅“紅一連”鍛造紅色傳人記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雄偉(wei) 的井岡(gang) 山,

  八一軍(jun) 旗紅。

  開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說,南昌起義(yi) 塑造了人民軍(jun) 隊的“形”,那麽(me) ,三灣改編無疑熔鑄了人民軍(jun) 隊的“魂”,而保證這支軍(jun) 隊軍(jun) 魂永駐的一項重要原則和製度,就是“支部建在連上”。1927年,毛澤東(dong) 同誌來到參加秋收起義(yi) 的一個(ge) 紅軍(jun) 連隊,在這裏親(qin) 自發展6名黨(dang) 員,成立了我軍(jun) 第一個(ge) 連隊黨(dang) 支部,開創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這個(ge) 被譽為(wei) “軍(jun) 魂發源的地方”的連隊,就是陸軍(jun) 第83集團軍(jun) 某旅“紅一連”。

  人民軍(jun) 隊黨(dang) 締造,軍(jun) 魂永固心向黨(dang) 。新的征程上,“紅一連”官兵在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指引下,始終堅持黨(dang) 對軍(jun) 隊絕對領導的“命根子”,加鋼淬火強軍(jun) 路上百戰百勝的“槍杆子”,薪火相傳(chuan) 見證我軍(jun) 宗旨的“紅盤子”,人人爭(zheng) 做紅色傳(chuan) 人,個(ge) 個(ge) 勇當強軍(jun) 先鋒,處處立起黨(dang) 員標杆,續寫(xie) “支部建在連上”新篇章。

  “紅心永向黨(dang) ,風雨不迷航”——“紅一連”官兵人人爭(zheng) 做紅色傳(chuan) 人

  駐守在華山腳下的“紅一連”,創下了參加戰役戰鬥300餘(yu) 次的輝煌曆史,他們(men) 曆經調整整編19次、移防換防21次,參與(yu) 國際維和行動6次,圓滿完成非戰爭(zheng) 軍(jun) 事行動40餘(yu) 次,28次立功。他們(men) 曾榮膺“百戰百勝”戰旗,被中央軍(jun) 委授予“黨(dang) 支部建設模範連”榮譽稱號,是全國全軍(jun) 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踐行強軍(jun) 目標標兵單位。

  人有魂則勇,軍(jun) 有魂則聚。信仰、信念、信心,是人民軍(jun) 隊能打勝仗的精神力量。強軍(jun) 征程上,“紅一連”官兵堅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建連育人,人人爭(zheng) 做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他們(men) 在係統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行動中,堅持做到日記經典論述、周講基本觀點、月評理論標兵,讓學習(xi) 黨(dang) 的創新理論成為(wei) 每個(ge) 官兵的行動自覺。連隊還把重大理論觀點製作成床頭卡,使官兵訓練間隙能學、工作之餘(yu) 能記,讓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占領官兵思想陣地、精神高地。

  武術學校畢業(ye) 的戰士趙耀剛入伍時“寧跑五公裏、不看一頁書(shu) ”,支部安排黨(dang) 員與(yu) 他結成幫學對子後進步很大。後來,成為(wei) 優(you) 秀士兵的他,還被保送到軍(jun) 校深造。趙耀說,是連隊學理論氛圍改變了他,是習(xi) 主席講話蘊含的人生哲理成就了他。

  去年5月,集團軍(jun) 40餘(yu) 名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前往“紅一連”探尋官兵學理論的成功密碼。在與(yu) 官兵座談學習(xi) 經驗做法時,中士李陽深有感觸地說:“創新理論就是指引我們(men) 前行的明燈。學不懂創新理論,怎麽(me) 聽黨(dang) 話,何談跟黨(dang) 走!”

  在今年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紅一連”深入開展“回望百年路、黨(dang) 史我來講”活動,搜集整理100個(ge) 黨(dang) 史知識點。官兵人人上講台,講一個(ge) 紅色故事、學一段光輝曆史、悟一個(ge) 革命道理;發動官兵講述秋收起義(yi) 、三灣改編、遵義(yi) 會(hui) 議等重大事件、重要會(hui) 議、重要人物,通過回顧黨(dang) 百年偉(wei) 大奮鬥曆程,引導官兵深刻感悟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來之不易,充分認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

  他們(men) 發掘運用連隊“排排授過稱、班班有戰功”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資源,沿著戰鬥曆程開啟“尋根之旅”,探訪革命舊址、分享革命故事、重溫革命初心。指導員鄭紀文尋訪第13任連長鍾國琴的後人,以《三負重傷(shang) 不離黨(dang) 》為(wei) 題,為(wei) 大家上了一堂生動黨(dang) 課。官兵們(men) 聽完老連長土城戰役胸部中彈躺在擔架上還要跟黨(dang) 走、攻打會(hui) 理腿部骨折拄著雙拐仍然跟黨(dang) 走、血戰平型關(guan) 頭部中彈昏迷醒來繼續跟黨(dang) 走的英勇事跡後,從(cong) 中真正感受到了軍(jun) 魂的力量。

  “支部鐵拳頭,黨(dang) 員刀尖子”——“紅一連”官兵個(ge) 個(ge) 都是強軍(jun) 先鋒

  戰場無亞(ya) 軍(jun) ,一切為(wei) 打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百戰百勝”戰旗光榮接受了黨(dang) 和人民的檢閱。

  強軍(jun) 路上,“百戰百勝”戰旗已成為(wei) 官兵攻堅克難的精神利器。在曆次比武考核、駐訓演習(xi) 等任務中,“紅一連”釋放出巨大血性膽氣,取得百戰百勝佳績。官兵們(men) 說,根源就在於(yu) “支部就是鐵拳頭、黨(dang) 員都是刀尖子”。

  麵對改革轉型,連隊黨(dang) 支部轉型先轉觀念、強連先強支部,組成了“支委夜校”研究建設難題,依托“研戰室”探討訓法戰法。每次演習(xi) 比武,由支委組成的示範班都衝(chong) 在最前沿。

  2021年4月,連隊主戰裝備全部換裝,黨(dang) 支部提出“駕馭新裝備,支委當尖兵”戰鬥口號。訓練場上,支委駕示範車、書(shu) 記當車長。他們(men) 白天練技能、晚上搞推演,終於(yu) 在全旅囊括所有課目桂冠。在“紅一連”,黨(dang) 支部“一班人”和黨(dang) 員骨幹時時處處發揮著標杆、旗幟作用。每名黨(dang) 員都有訓練等級證書(shu) ,人人精通連屬武器。

  下士崔文科備戰“晴空”國際軍(jun) 事比賽,開車通過凹凸路時,肋骨撞裂仍堅持完成該課目,官兵們(men) 說他“寧可骨裂、不失骨氣”。“斷了鼻梁、挺起脊梁”的副連長王雷參加旅群眾(zhong) 性練兵比武,過障礙時鼻梁被碰骨折,他毅然堅持跑完全程,為(wei) “紅一連”增光添色。

  2015年5月,參加全軍(jun) 首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的連隊官兵,在執行巡邏任務時突遇難民營爆發大規模衝(chong) 突。在槍聲大作、炮彈橫飛時刻,黨(dang) 員突擊隊迅速築起隔離帶,連續3個(ge) 小時卡點控道、分區封控,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指揮官稱讚“紅一連”名不虛傳(chuan) 。

  近年來,“紅一連”官兵先後探索出13種戰法訓法,有力提升了軍(jun) 事訓練的實戰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紅一連”在旅以上比武考核中,共奪得13個(ge) 總評第一、370個(ge) 單項第一的佳績,連隊連年被集團軍(jun) 表彰為(wei) “強軍(jun) 興(xing) 訓先鋒連”。

  “青春紅似火,奮鬥正當時”——“紅一連”官兵時時處處追夢圓夢

  在“紅一連”連史館裏珍藏著一件搪瓷斑駁的紅菜盤,1935年長征途中,毛澤東(dong) 同誌曾用它同連隊官兵一起就餐。這件“鎮館之寶”凝結著官兵一致、艱苦奮鬥、革命到底的光榮傳(chuan) 統和優(you) 良作風,激勵著官兵保持戰爭(zheng) 年代那種革命熱情、那股拚命勁頭。

  無論環境條件和官兵成分如何變化,“紅一連”官兵始終心想在一起、汗流在一起、苦吃在一起,團結堅強如鐵,共同攜手追夢。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期間,連隊奉命挺進震中映秀鎮,途中險情不斷,幹部走在前、戰士走在後,老兵在外麵、新兵在裏麵。一次突遇強烈餘(yu) 震,班長王躍華看到滾落的山石即將砸向新兵鹿誌方,一把將鹿誌方攬在懷裏,所幸落石隻是砸中了鹿誌方的水壺。後來,被砸癟的水壺進了連史館,當年被保護的新兵也成了老班長那樣愛兵的人。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2017年連隊轉型重塑,很多官兵麵臨(lin) 轉崗改訓,要像新兵一樣從(cong) 頭學起。班長張魯豫由機槍手改為(wei) 狙擊手,為(wei) 縮短崗位適應期,他跟自己較上了勁:越野負重別人10公斤他15公斤,舉(ju) 槍瞄靶別人2小時他3小時,偽(wei) 裝潛伏身上多放一倍爬蟲,被咬得渾身是包也紋絲(si) 不動。靠著這股拚命三郎的勁頭,他一舉(ju) 斬獲集團軍(jun) 狙擊手集訓考核第一名。

  很多人不理解,一個(ge) 零基礎的“插班生”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張魯豫掛在嘴邊的話可能是最好的注解:“年輕時就是要對自己狠一點,用百倍的努力成就優(you) 秀的自己,不能給火熱的青春留下遺憾。”

  奮鬥創造曆史,實幹成就未來。每年老兵複退時,“紅一連”老班長們(men) 戀戀不舍的是朝夕相伴的戰車、心心相念的是連隊建設,他們(men) 交戰位職責、交專(zhuan) 業(ye) 教案、交裝備底數,毫無保留把自己的“真經寶典”傳(chuan) 下去,心裏隻有一個(ge) 念想:隻要一代代接續奮鬥,改革必成、強軍(jun) 可期。

  無論是在軍(jun) 營,還是回到地方,“紅一連”官兵始終奮鬥不息、拚搏不止。

  退伍戰士石駿傑回到山東(dong) 臨(lin) 沂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後,從(cong) 黨(dang) 建抓起,帶領村裏66名黨(dang) 員建強黨(dang) 支部,讓曾經貧困閉塞的落後村,變成了山東(dong) 省“美麗(li) 村居建設試點村”。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2012年以來,“紅一連”退伍官兵中先後有39人被評為(wei) 優(you) 秀國家公務員或村幹部,他們(men) 退伍不褪色,走到哪裏就和當地的人民群眾(zhong) 結合在一起,像蒲公英一樣生根、開花、結果,在為(wei) 中國夢不懈奮鬥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6日 21:07 來源:新華社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