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性的西藏考察,蘊含哪些深意?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今年7月21日,習(xi) 近平赴林芝開啟西藏之行。十年前的同一天,他也是來到林芝看望當地各族幹部群眾(zhong) 。7月23日,習(xi) 近平聽取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工作匯報並發表重要講話。百年前的同一天,是中共一大開幕之日。總書(shu) 記在講話時強調,“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穿越曆史時空,才能得出這樣的曆史結論。西藏之行,總書(shu) 記在高原之上留下深深足印。

  時間節點:“在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是第一次”

  西藏之行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yi) ,從(cong) 一句話就不難判斷出來:“習(xi) 近平作為(wei)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在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是第一次。”

  習(xi) 近平這次到西藏考察,是在特殊的時間節點,有著特殊的曆史坐標。去年8月,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京召開,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係統闡釋了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10個(ge) 必須”成為(wei) 做好西藏工作的綱和魂。時隔近一年,總書(shu) 記西藏之行,是對於(yu) 全麵貫徹這一方略的實地指導。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習(xi) 近平上一次到西藏,是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十年過後,又逢大慶之年。考察途中,習(xi) 近平多次談及70年的曆史巨變。在林芝市嘎拉村,他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的一個(ge) 縮影。

△嘎拉村平均海拔2900米,共33戶152人。(總台記者康曉宇拍攝)

△總書(shu) 記到訪當天,嘎拉村村民手捧哈達,聚攏街旁。(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總書(shu) 記到訪當天,嘎拉村村民手捧哈達,聚攏街旁。(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今年5月,國新辦發布《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以事實駁斥境外一些勢力散布的種種謊言,幫助國際社會(hui) 正確認識西藏翻天覆地的曆史巨變。在這次考察中,總書(shu) 記提出要將多種教育相結合,其中就包括“新舊西藏對比教育”。

  這次赴西藏考察,也是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之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赴地方考察。在拉薩市布達拉宮廣場,他指出,“70年來,西藏各族群眾(zhong) 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做了該做的事情。”

  下一步怎麽(me) 走?總書(shu) 記對群眾(zhong) 說,“隻要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同心協力,加強民族團結,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

△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左三)一家。7月21日下午,總書(shu) 記來到他的家中做客。(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左三)一家。7月21日下午,總書(shu) 記來到他的家中做客。(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達瓦堅參的兒(er) 子普布次仁(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關(guan) 注重點:“多謀長久之策,多行固本之舉(ju) ”

  習(xi) 近平的西藏之行,與(yu) 最近一次青海之行密不可分。40多天前,他赴青海考察,行程同樣是三天。兩(liang) 次踏上青藏高原,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注重點既各有側(ce) 重,也有相同之處。

△拉薩城區,翡翠色的拉薩河靜靜淌過。(總台記者李旭拍攝)

  在青海,總書(shu) 記考察了生產(chan) 藏毯的民營企業(ye) 、省會(hui) 的一個(ge) 普通社區、青海湖邊的自然保護區和牧民集中安置新村。考察期間,他重點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書(shu) 記還指出,青海是穩疆固藏的戰略要地,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承擔起主體(ti) 責任。

  這次在西藏,總書(shu) 記的行程更為(wei) 密集,考察點涉及農(nong) 村、城市公園、鐵路樞紐、宗教場所、文化街區等。他重點強調,要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奮力譜寫(xie)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拉薩期間,總書(shu) 記還接連會(hui) 見西藏自治區及有關(guan) 部門、各地市負責同誌和老同誌代表,各族各界代表,援藏幹部代表,政法幹警代表,宗教界愛國人士代表,親(qin) 切接見駐西藏部隊官兵代表。

△200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建成,坐落於(yu) 布達拉宮廣場南端。(總台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200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紀念碑建成,坐落於(yu) 布達拉宮廣場南端。(總台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紀念碑前方的兩(liang) 組青銅群雕,以西藏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和解放軍(jun) 築路為(wei) 主題。(總台記者李旭拍攝)

△紀念碑前方的兩(liang) 組青銅群雕,以西藏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和解放軍(jun) 築路為(wei) 主題。(總台記者李旭拍攝)

  赴西藏考察十多天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一份重要文件——《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提出,要站在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曆史高度,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

  透過兩(liang) 次考察、一份文件不難發現,總書(shu) 記站在一個(ge) 前所未有的曆史高度,統籌考慮青藏高原保護發展的長久之策和固本之舉(ju) 。

△拉薩八廓街上,手搖轉經輪的行人走過。(總台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辯證關(guan) 係:“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

  西藏考察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要抓好這四件大事,就必須把握好四者之間的辯證關(guan) 係。

△雅魯藏布江(左側(ce) )與(yu) 尼洋河(右側(ce) )在此地交匯,兩(liang) 江合流呈現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的景觀。(總台記者康曉宇拍攝)

  △雅魯藏布江(左側(ce) )與(yu) 尼洋河(右側(ce) )在此地交匯,兩(liang) 江合流呈現一清一濁、涇渭分明的景觀。(總台記者康曉宇拍攝)

  去年8月,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做好西藏工作,必須堅持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戰略思想。當時他強調,要加強邊境地區建設,采取特殊支持政策,幫助邊境群眾(zhong) 改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解決(jue) 後顧之憂。

  在這次考察中,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邊境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各族群眾(zhong) 紮根邊陲、守護國土、建設家鄉(xiang) 。他提出,要統籌謀劃好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

  △複興(xing) 號飛馳在青藏高原。(總台記者康曉宇拍攝)

  做好藏傳(chuan) 佛教工作是促進西藏長治久安的一個(ge) 重點。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在藏傳(chuan) 佛教地區和信教群眾(zhong) 中有很高地位的哲蚌寺。他指出,宗教的發展規律在於(yu) “和”。藏傳(chuan) 佛教的發展,要有利於(yu) 人民生活改善,有利於(yu) 社會(hui) 穩定。宗教要和順、社會(hui) 要和諧、民族要和睦。

△哲蚌寺(總台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把握好生態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的關(guan) 係,是西藏麵臨(lin) 的另一個(ge) 重大命題。總書(shu) 記曾在不同場合為(wei) 西藏生態保護工作指明方向:“西藏要保護生態,要把中華水塔守好,不能撿了芝麻丟(diu) 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chang) 失。”“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這次在西藏考察期間,習(xi) 近平指出,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動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

  上個(ge) 月在青海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亦是如此。守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守護好世界上最後一方淨土,這正是總書(shu) 記所說的“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5日 17:50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