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黨和國家曆史上是第一次——記習近平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並進行考察調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時隔十年之後,恰逢同一天,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西藏,走進林芝。

  2011年7月,習(xi) 近平作為(wei)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jun) 委副主席率中央代表團,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那一次,自拉薩赴林芝再到日喀則,山高路遠,一路走來感慨萬(wan) 千。

  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際,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召開後不久,總書(shu) 記再赴這裏。

  此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盡可能地多看一些地方,多接觸一些當地幹部群眾(zhong) 。從(cong) 林芝到拉薩,此起彼伏的“紮西德勒”,載歌載舞的各族群眾(zhong) ,哈達、熱巴鼓、切瑪、青稞酒,幸福的日子宛如綻放的格桑花。

  這是一份活動豐(feng) 富的考察日程。

  21日,林芝。尼洋河大橋,林芝市城市規劃館,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工布公園;

  22日,自林芝赴拉薩。聽取川藏鐵路建設情況匯報,考察川藏鐵路拉林段建設運營情況,哲蚌寺,八廓街,布達拉宮廣場,西藏人民會(hui) 堂,觀看民族文藝演出;

  23日,拉薩。會(hui) 見接見西藏有關(guan) 方麵代表並合影,出席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會(hui) 並作重要講話。

  這些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牽掛著這裏,惦念著這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路上,觸景生情。“目睹了雪域高原美麗(li) 壯觀的風采,生機勃勃的新氣象,感到高興(xing) !”

  “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社會(hui) 製度實現曆史性跨越,經濟社會(hui) 實現全麵發展,人民生活極大改善,城鄉(xiang) 麵貌今非昔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擲地有聲。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新西藏,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作為(wei) 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到西藏慶祝西藏和平解放,這在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是第一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就是要表達黨(dang) 中央對西藏工作的支持,對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的關(guan) 懷。”

  “我代表黨(dang) 中央,向奮鬥在雪域高原的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表示熱烈祝賀和誠摯慰問!”

  西藏的路:

  已不是隻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

  觀西藏之變,從(cong) 路開始。

  世界屋脊,千年冰雪、崇山峻嶺。地質條件複雜,加上高寒缺氧,這塊西南邊陲在漫長的歲月裏被形容是“隻有藏地雄鷹才能飛過的地方”。

  解放前,放眼西藏竟沒有一條能走汽車的路。當10多萬(wan) 築路軍(jun) 民苦苦鏖戰,終於(yu) 在1954年將川藏、青藏公路修到拉薩時,這一刻,結束了西藏沒有公路的曆史。多少人魂牽夢繞,熱淚盈眶!

  路,於(yu) 西藏而言,是奇跡,是改變,是希望。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西藏終於(yu) 通了鐵路。第二條進藏“天路”,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在關(guan) 心的川藏鐵路。在北京時,他為(wei) 這件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研究部署、多次對推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2日一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

  站台上,兩(liang) 塊展板,如拚圖拚成一條蜿蜒鐵軌。跨高山峽穀、過大江大河,川藏鐵路這兩(liang) 段線路有著世所罕見的難度。

  一條是拉薩至林芝段。這是西藏首條電氣化鐵路,上個(ge) 月開通運營後,將兩(liang) 個(ge) 城市見麵的時間縮減到3個(ge) 多小時。

  還記得1998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第一次入藏,為(wei) 的是接回福建第一批援藏幹部、送來第二批。拉薩貢嘎機場到林芝八一鎮,他乘車走了整整一天。撫今追昔,感慨係之:“當時的路況非常險,還好沒有遇到滑坡,窄的地方橫著兩(liang) 根木頭,我們(men) 下來搬。福建派去援藏的,到墨脫那都是騎著馬進去的。”

  另一塊展板,雅安到林芝段,更是千難萬(wan) 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駐足在幾塊不同“年齡”的花崗岩前,拿起一塊標注著“約10億(yi) 年”的,細細端詳:“這是我們(men) 難以遙望的時間概念。”

  “最難的是遇到哪種岩石?”

  “泥岩。施工怕軟不怕硬。但現在機械化程度今非昔比,都是我們(men) 自己的技術。”

  “發揮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作用。”總書(shu) 記肯定他們(men) 說,“你們(men) 規劃很科學,全路段在推進,看了很振奮。”“‘兩(liang) 路’精神要繼續弘揚,敢打敢拚,一段一段拿下來。要做就做好。”

  登上火車,透過車窗向外眺望。江水一路歡騰,穿峽穀、過隧道、跨大橋,時而是絕壁萬(wan) 丈,時而是蔥鬱叢(cong) 林,時而是鱗次櫛比的樓房,時而是轟鳴工地。這條路的艱辛不易,這條路帶來的生機活力,恰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建設川藏鐵路“對推動西部地區特別是川藏兩(liang) 省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火車上,總書(shu) 記召集相關(guan) 同誌,繼續深入研究鐵路規劃問題。

  由川藏線放眼廣袤西部邊疆鐵路網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

  “全國的交通地圖就像一幅畫啊,中國的中部、東(dong) 部、東(dong) 北地區都是工筆畫,西部留白太大了,將來也要補幾筆,把美麗(li) 中國的交通勾畫得更美。要充分論證、科學規劃,鐵路建設要算大賬。”

  1952年1月,習(xi) 仲勳同誌在關(guan) 於(yu) 送班禪入藏和民族問題的幾點報告中,對黨(dang) 中央治藏方針提出了幾點建議。毛澤東(dong) 同誌對這份建議予以采納,隨後付諸實踐。

  “黨(dang) 中央結合實際,製定了不同時期的治藏方略。70年來,我們(men) 就是這麽(me) 一步步走過來的。”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在2015年、2020年出席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傳(chuan) 遍雪域高原。

  匯報會(hui) 上,自治區負責同誌將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評價(jia) 為(wei) “西藏工作的綱和魂”,工作中無論遇到什麽(me) 問題都能從(cong) 中找到答案和方法,隻要學習(xi) 好、領悟好、堅持好,做好西藏工作就有方向和底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以為(wei) 然:“黨(dang) 的方針政策是正確的,是符合西藏實際的,我們(men) 要好好領悟它,使之變成貫徹方案、落地生效。按照這樣一個(ge) 立場、觀點、方法,自然就能找到方向,找到發展之路。”

  西藏的村:

  再也不是“把鞋子拴腰上”的模樣

  嘎拉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1日考察的小村子,一個(ge) “桃花盛開的地方”。

  1998年來林芝,他去看了巴吉村。2011年,習(xi) 近平再赴巴吉村看變遷,在那裏他說的幾段話,人們(men) 至今念念不忘:

  “致富之路就在腳下,就是動腦筋,做聰明人。聰明人實際上就要選好發展之路。西藏的資源很寶貴,有的是很獨特的,還有很強的後發優(you) 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ou) ,而且今後會(hui) 更寶貴。”

  “林芝旅遊業(ye) 占20%,那麽(me) 就需要我們(men) 發展精品的旅遊景點和旅遊線路,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群眾(zhong) 旅遊業(ye) 。”

  這次去的嘎拉村坐落在318國道旁,村裏搞起了農(nong) 牧民運輸隊,發展起了桃花節旅遊。

  嘎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提起母親(qin) 總有一個(ge) 縈繞不去的鏡頭:“過去的路,滿是牛糞和泥濘,她總是把鞋子拴腰上,赤腳走過村裏的路。”

  而今,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道路,一棟棟藏式樓房在湛藍天空下、在連綿群山前星羅棋布。嫋嫋炊煙,一片祥和。

  總書(shu) 記走進村民達瓦堅參家做客。

  房子敞亮,小院花紅葉綠。桃木雕花的家具、藏族風格的畫飾,衝(chong) 水式的衛生間,還有自家糧倉(cang) 。

  總書(shu) 記一袋袋糧食細看,小麥、蕎麥、青稞、油菜籽、豌豆、玉米,他欣喜地捧起一捧,迎著光端詳。房梁上掛著一排藏香豬臘肉,一排奶渣子,牆邊是“自家釀的酒”。再看隔壁廚房,牛羊肉堆得滿當當,那些酥油也“得有上百斤吧?”

  坐下來,嘮家常。達瓦堅參給總書(shu) 記算算自家收入賬。

  跑運輸是一項收入,家裏一輛挖掘機、一輛鏟車。

  桃花溝門票分紅是另一項收入。家裏6口人,一年能拿十來萬(wan) 。邊巴補充說,過去野桃樹砍了當柴火燒,現在真切感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每年3、4月份,千樹萬(wan) 樹,千朵萬(wan) 朵,山坡溝穀如絲(si) 路花雨、如雲(yun) 霞落地。天南海北的遊客慕名而來,今年日子才過半就已經接待了14萬(wan) 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笑著說:“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福利,送給你們(men) 一個(ge) 桃花源啊。”

  這家還有種植養(yang) 殖的收入。22畝(mu) 耕地流轉,剩下7畝(mu) 種些自家吃的口糧。家裏養(yang) 了犛牛黃牛,“犛牛喜歡涼快,等到青稞播種了,它們(men) 慢慢就往山上走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很欣慰:“你們(men) 的收入,加減法算出來,好幾十萬(wan) 了。很幸福的一家人。”

  達瓦堅參的兩(liang) 個(ge) 孩子笑容燦爛。女孩普巴拉姆長大想當醫生,男孩普布次仁告訴總書(shu) 記自己要當短跑運動員。

  在舊西藏,別說讀書(shu) 了,活下來都不容易。擁有一個(ge) “帶屋頂的住處”,是無數農(nong) 奴想都不敢想的夢。有的甚至住在牛羊圈,拿草垛當被子。農(nong) 奴還流傳(chuan) 這樣的歌謠:“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是被領主占有;就是河水變成牛奶,我們(men) 也喝不上一口。”

  如今,在西藏人眼裏有著劃時代巨變意義(yi) 的,是脫貧攻堅,“讓西藏人民生活方式一步跨千年”。

  脫貧攻堅之初,西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全國貧困率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

  最深的牽掛,最堅定的信心。2019年底,西藏74個(ge) 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2萬(wan) 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生動講述西藏的改變:“許多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活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水管、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土路到柏油路的進步。”

  達瓦堅參家的桌上擺著奶渣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拿起一塊放到嘴裏。味道甜甜的。

  村口,村民們(men) 都趕來了。身著節日盛裝,手捧潔白哈達,歡呼著“感謝總書(shu) 記”“感謝黨(dang) 中央”“紮西德勒”……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到他們(men) 中間,祝福大家:“紮西德勒。”

  淳樸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帽鞠躬致敬,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從(cong) 一無所有到擺脫貧困,再走向富裕,天翻地覆慨而慷!憶苦思甜,更念黨(dang) 恩。“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沒有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這句話就寫(xie) 在家家戶戶比蜜還甜美的日子裏。

  “我所到之處,感受到了大家對過上好日子的幸福之情、對黨(dang) 和國家的感恩之情。”總書(shu) 記動情地說。

  西藏的綠:

  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林芝市城市規劃館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一張大幅照片前駐足凝視。

  那是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浩蕩的江水沿著山峰蜿蜒一路高歌,大自然用鬼斧神工揮灑一幅壯美的大寫(xie) 意。

  “從(cong) 天上看下來一片綠色,處處是山水畫卷。”總書(shu) 記感歎。

  7月9日下午,他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次會(hui) 議。其中一項,審議通過了《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方案》。在這次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保障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曆史高度明確要求,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作。

  生態,西藏的“國之大者”。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地處青藏高原腹地,西藏是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水、光照、野生動物、森林礦產(chan) ……資源之豐(feng) 富令人驚歎。雄奇的珠穆朗瑪峰、險峻的南迦巴瓦峰、湍急的雅魯藏布江、碧綠的巴鬆措,是世世代代必須珍惜的寶藏。

  “保護好西藏生態環境,利在千秋、澤被天下,太重要了!在這裏,生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yi) 。”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

  看西藏之綠,考驗的是曆史的遠見格局。

  10年前到西藏考察時,習(xi) 近平同誌就指出,西藏生態保護是重要課題,要很好地保護西藏的碧水藍天。

  6年前在一次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了來自西藏的一位縣委書(shu) 記的發言,告誡說,西藏要保護生態,不能撿了芝麻丟(diu) 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chang) 失。

  西藏交上了一份生態答卷。在23日的匯報會(hui) 上,自治區負責同誌介紹說,保護區總麵積,占全區國土麵積超過1/3,禁止開發或限製開發區域麵積約占全區國土麵積的70%。

  距離機場不遠的尼洋河大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停車駐足。雅尼濕地水波瀲灩,草木蔥蘢。遠處江河兩(liang) 色涇渭分明,那是尼洋河與(yu) 雅魯藏布江的交匯處。一條碧波蕩漾澄澈見底,一條匯納百川逶迤磅礴,一急一慢,一清一濁,相攜相擁奔湧而去。

  “雅魯藏布江的水係,難得的一塊綠地、綠肺。它的生態還很脆弱。”講到保護和利用的辯證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目光長遠:“我們(men) 要以保護為(wei) 主。不是破壞生態地利用,而是在生態和諧前提下利用。”

  他強調:“要保護住這一塊‘淨土’,讓我們(men) 一起把這件事情做好。”

  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西藏有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這些年西藏努力的點點滴滴,給總書(shu) 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個(ge) 是“綠色銀行”。嘎拉村村委會(hui) 旁邊,有個(ge) 積分兌(dui) 換的“綠色銀行”。村民拿可回收垃圾,到這裏就能換積分、兌(dui) 成日用品。這是村裏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員看到別的鄉(xiang) 鎮這一招立竿見影,學來的。

  一個(ge) 是“綠色公園”。在西藏,全區的公園和體(ti) 育設施都不收門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林芝新老城區交界處下車,走進沒有圍牆的工布公園。循著歌聲、歡笑聲,走向公園廣場。

  上百人正跳鍋莊舞。“樂(le) 不思蜀了吧,願意留下來嗎?”總書(shu) 記笑著問在場的遊客。

  “願意!”眾(zhong) 人齊聲答。

  好生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西藏的人:

  吃苦的人們(men) ,戰鬥的人們(men) ,忍耐的人們(men) ,團結的人們(men) ,奉獻的人們(men)

  拉薩八廓街雜貨鋪的一個(ge) 店員,發了張自拍照:“這是我和總書(shu) 記最近的時刻。”

  照片裏,有林立的商鋪、繁鬧的風景和熙攘的人群。曆經千年朝暉的八廓街,在遇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瞬間,沸騰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萬(wan) 千:“我23年前來過一次,現在建得多麽(me) 好啊!全國各地的人都到這裏來,搞事業(ye) 、轉經、旅遊。千年八廓街,是我們(men) 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流交往交融,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裏其樂(le) 融融。”

  工布公園、布達拉宮廣場,一群群市民遊客偶遇總書(shu) 記,齊聲高喊:“總書(shu) 記好!”藏族、回族、門巴族、珞巴族、納西族,還有漢族,中華民族大家庭“相親(qin) 相愛,猶如茶與(yu) 鹽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常用石榴籽形容56個(ge) 民族。一路觀感,他說:“56個(ge) 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ti) 的石榴。我們(men) 是一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

  22日晚,西藏人民會(hui) 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共同觀看了一場民族文藝演出。《各族人民感黨(dang) 恩》《再唱山歌給黨(dang) 聽》《祝福新時代》……悠揚的旋律,唱出了西藏群眾(zhong) 的心聲。

  “老百姓特別是藏族群眾(zhong) 的生活能有今天,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做了該做的事情。”總書(shu) 記強調,“隻要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同心協力,加強民族團結,我們(men) 就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

  在西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見到了很多不平凡的普通人。

  黃海芬,嘎拉村的大學生村官。這位在廣東(dong) 讀書(shu) 後放棄白領工作的潮汕女孩,揣著情懷奔赴西藏。

  “將來留在這裏嗎?”總書(shu) 記問。

  她靦腆地笑了:“留下!安家啦,愛人在隔壁村,也是一起來西藏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她:“從(cong) 沿海到高原,這裏需要人啊,你在這邊好好幹。”

  卓嘎,來自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是她的信念。她和家人守邊境的故事,感動了大江南北。

  前不久,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她頒授“七一勳章”。在西藏拉薩,她再次見到了總書(shu) 記。

  23日上午匯報會(hui) 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有6批次會(hui) 見接見。

  第一批,駐西藏部隊官兵代表。當總書(shu) 記走進接見廳時,掌聲如雷。

  “同誌們(men) ,今天我特意來看望大家。我代表黨(dang) 中央、中央軍(jun) 委向駐西藏部隊全體(ti) 指戰員致以誠摯的問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飽含深情地說,“70年來西藏部隊堅決(jue) 貫徹黨(dang) 中央、中央軍(jun) 委的決(jue) 策部署,紮根雪域高原、忠誠為(wei) 國戍邊,出色完成了一係列重大任務,經受住了艱苦環境、複雜鬥爭(zheng) 考驗,為(wei) 維護國家安全和統一,促進西藏穩定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黨(dang) 和人民感謝你們(men) !”

  西藏自治區及有關(guan) 部門、各地市負責同誌和老同誌代表,各族各界代表,援藏幹部代表,政法幹警代表,宗教界愛國人士代表……每一次會(hui) 見,總書(shu) 記從(cong) 隊列一端一邊揮手問候,一邊緩步走向另一端。有老朋友,也有新麵孔,有便裝襯衫,也有氆氌藏袍。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拉開了對口支援西藏的帷幕。4年後,習(xi) 近平同誌因接送援藏幹部來到西藏。那一次,援藏幹部高規格地由省委副書(shu) 記陪送進藏。福建對援藏工作的重視,給西藏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話更讓西藏幹部群眾(zhong) 暖心:“林芝地區的事,就是我們(men) 省的事。”“要派最優(you) 秀的幹部來,好中選優(you) 。”

  二十三年彈指一揮間。一批又一批援藏幹部登上雪域高原。拉薩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則市的“山東(dong) 路”……西藏有著全中國的牽掛,300餘(yu) 萬(wan) 高原兒(er) 女同操著大江南北口音的援藏幹部一道奮鬥、一道跋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dang) 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麵。

  見到這些曬成了古銅色的援藏幹部們(men) ,總書(shu) 記十分動情:

  “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一個(ge) 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個(ge) 顯著優(you) 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ge) 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yu) 天。你們(men) 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yu) 高原的。這個(ge) 事情必須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幹下去。一方麵支援了西藏,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麵鍛煉了幹部、成長了隊伍。援藏應該是你們(men) 一生中最寶貴的經曆之一。”

  匯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一次談到要關(guan) 心關(guan) 愛西藏的幹部職工。工資收入、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退休安置,一項項,一樁樁,叮囑得仔細。

  匯報會(hui) 結束後,總書(shu) 記轉身走向參會(hui) 的西藏黨(dang) 政領導幹部。

  “你是老西藏吧,身體(ti) 怎麽(me) 樣?”“哪年參加工作的,到過哪些地方?”見到年輕的新入藏幹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叮囑他們(men) :“一定要看到這個(ge) 崗位的來之不易,倍加珍惜。這是機會(hui) 也是考驗,弘揚好‘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工作的人們(men) ,將其視為(wei) 一座燈塔。這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而塑造了、傳(chuan) 承著這些精神的人們(men) ,是吃苦的人們(men) 、戰鬥的人們(men) 、忍耐的人們(men) 、團結的人們(men) 、奉獻的人們(men) 。

  西藏的寺:

  藏傳(chuan) 佛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

  坐落於(yu) 拉薩西郊根培烏(wu) 孜山南麓的哲蚌寺,氣勢恢宏、桑煙氤氳。22日下午,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措欽大殿廣場時,法號齊鳴。哲蚌寺管委會(hui) 負責人向總書(shu) 記敬獻哈達。

  僧人提香爐、持寶傘(s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沿台階步入措欽大殿。

  腳下的石板斑駁,每一塊都沉澱著曆史。多彩的立柱、搖曳的帷幔,陪伴著僧人日複一日的誦經、聽經、辯經。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2016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hui) 議上指出,宗教工作在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

  做好藏傳(chuan) 佛教工作是促進西藏長治久安的一個(ge) 重點。黨(dang) 的宗教政策一以貫之:“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藏傳(chuan) 佛教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相適應”……

  在措欽大殿,哲蚌寺管委會(hui) 負責人介紹了寺廟“導”的方法:“寺管會(hui) 黨(dang) 組書(shu) 記講政治和大勢,寺管幹部講政策和規定,專(zhuan) 家學者講法治和曆史,高僧活佛講教義(yi) 和戒律,老僧講對比和變化,教育引導僧人遵守憲法法律,持戒潛心修學,堅持‘以法治寺、以戒管僧’,健全寺廟管理規章製度,修訂完善寺規僧約,力求導之有力、有方、有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細致詢問,不時同他們(men) 親(qin) 切交流。

  走出大殿,藍色的天,白色的雲(yun) ,彩色經幡迎風獵獵。寺廟僧人沿大殿走勢站成一排,在太陽下捧著哈達,靜待總書(shu) 記。

  總書(shu) 記健步走向他們(men) 。僧人裏有耄耋老者,也有青春少年。他們(men) 齊聲向總書(shu) 記問候道:“紮西德勒!”

  “我也是慕名而來。哲蚌寺在我們(men) 的藏傳(chuan) 佛教地區和信教群眾(zhong) 中有很高的地位。這些年在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維護祖國統一等方麵,都作出了積極貢獻。”

  眾(zhong) 僧人專(zhuan) 注傾(qing) 聽。

  “宗教的發展規律在於(yu) ‘和’。任何宗教的生存發展,都必須同所在社會(hui) 相適應,這是世界宗教發展傳(chuan) 播的普遍規律。藏傳(chuan) 佛教的發展,要有利於(yu) 人民生活改善,有利於(yu) 社會(hui) 穩定。宗教要和順、社會(hui) 要和諧、民族要和睦。希望藏傳(chuan) 佛教沿著正確發展方向,我相信這條道路會(hui) 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23日上午匯報會(hui) 前,西藏宗教界愛國人士代表匯聚拉薩飯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切會(hui) 見了他們(men) :

  “祝全西藏各寺廟、眾(zhong) 僧人紮西德勒!”

  西藏考察途中的另一份牽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得知河南遭遇極端強降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途中作出重要指示:

  “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放在第一位,迅速組織力量防汛救災,妥善安置受災群眾(zhong) ,嚴(yan) 防次生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shang) 亡和財產(chan) 損失……”

  他要求解放軍(jun) 和武警部隊積極協助地方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氣象監測預報和地質災害評估,抓細抓實各項防汛救災工作。

  考察的每一天,汛情和防汛抗洪的進度,第一時間擺到總書(shu) 記的案頭。

  前不久在北京開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省裏主要負責同誌叮囑道:“‘七下八上’的汛期,防汛是你們(men) 最要關(guan) 心的事。同時現在這段時間安全生產(chan) 和防災減災工作有點冒頭,關(guan) 鍵是做好預案,防患於(yu) 未然,不要不當回事,不要麻痹大意。”

  防汛防台風是人命關(guan) 天的大事。在福建工作時候,習(xi) 近平同誌堅持“寧肯十防九空,不可用而無備”。後來到浙江,又推動了“百萬(wan) 人大轉移”。這一切,都是為(wei) 了把人們(men) 生命財產(chan) 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在23日的匯報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生命重於(yu) 泰山啊!發展和安全必須處理好。”

  “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切實做好各項工作,盡快恢複生產(chan) 生活秩序,做好受災群眾(zhong) 幫扶救助和衛生防疫工作,注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他的目光望向自治區負責同誌:“西藏也要落實好這些要求,也要做好自然災害防範和處置工作。”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西藏考察時強調 全麵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 譜寫(xie) 雪域高原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5日 09:4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