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如何在保有獨特曆史風貌的同時煥發新的生機?重慶磁器口的發展變化可供參考。
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鎮磁器口是重慶旅遊一張響亮的名片,但由於(yu) 地處重慶中心城區,景區與(yu) 周邊工廠、棚戶區、居民小區交雜在一起。隨著人氣越來越旺,景區發展影響周邊居民生活、遊客旅遊體(ti) 驗不佳等問題開始顯現。
近年來,磁器口所在的重慶沙坪壩區係統謀劃,綜合施策,決(jue) 心下大力氣對磁器口片區進行整體(ti) 提檔升級,將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逐一化解,讓“巴渝第一古鎮”重煥新生。
首先,針對磁器口古鎮核心區的保護和風貌提升,當地以“古鎮慢遊街、共生新社區”為(wei) 目標,按照分類保護、綜合整治、最低介入的原則,先後進行了民居風格立麵整治和地麵景觀改造。其中,核心區片區整治房屋162棟。
在磁器口正街18號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陳天佑告訴記者,他家的房屋由於(yu) 年久失修,長期漏雨,一次大的暴風雨直接把屋頂吹開了。“幸好有政府牽頭對危舊房進行修繕,如今房子不漏雨了,還增加了廁所和廚房,解決(jue) 了期盼多年的實際生活問題。”陳天佑說。
磁器口管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吳超告訴記者,磁器口古鎮雖然曆史悠久,但占地麵積並不大,核心區麵積僅(jin) 23公頃,每到節假日遊客量日均超10萬(wan) 人時,古鎮內(nei) 便擠得滿滿當當,遊客體(ti) 驗很不好,因此不僅(jin) 要保護好核心區的曆史風貌,還必須擴展空間,滿足更多遊客的多元需求。
在具體(ti) 操作過程中,政府並不“大包大攬”,而是引入北京金融街集團投資18億(yi) 元,通過市場手段對古鎮周邊棚戶區進行改造和建設,打造磁器口後街項目與(yu) 古鎮核心區有機融合,成為(wei) 景區提檔升級、擴容分流的主要區域。
“七一”前夕,磁器口後街項目一期順利開街,和老街以中低端餐飲業(ye) 為(wei) 主打不同,此次開放的磁器口後街,在餐飲上實現了提升。時尚輕食、特色茶飲、咖啡等業(ye) 態可讓遊客放慢步伐,駐足品味。新引入的上海三聯書(shu) 店、時光磁場數字媒體(ti) 藝術館等沉浸式、互動式體(ti) 驗場所,更是得到了年輕遊客的青睞。
此外,針對通行不暢、停車不便、逢雨易澇等現實問題,沙坪壩區統籌水利、交通、安全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50年一遇防洪標準,一體(ti) 化建設嘉陵江磁井段防洪護岸工程和13.7公裏雙向四車道濱江大道,既消除了沿江洪災隱患,又打通了沿江交通大動脈。
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不影響古鎮的風貌和視線通廊,濱江大道在途經古鎮時改為(wei) “鑽地”通過,雖然預算比以前增加不少,但卻留給遊客最美的江岸線和遊船碼頭。
吳超介紹說,近年來磁器口景區還先後建成綠化景觀及休閑廣場4.3萬(wan) 平方米,修建生態步道15公裏,新增綠地麵積40萬(wan) 平方米,新增停車位2000餘(yu) 個(ge) ,配建和改造提升旅遊廁所25座,遊客綜合服務中心2個(ge) ,加入自助語音講解、景區廣播係統,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遊客體(ti) 驗度、滿意度。
沙坪壩區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戶邑表示,磁器口片區的華麗(li) “蝶變”,是基層黨(dang) 委、政府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最新成果,下一步還要繼續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指引的方向,竭盡全力辦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問題,向黨(dang) 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