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黨(dang) 授予的最高榮譽,一定要親(qin) 自來領。”
2021年6月29日,101歲的郭瑞祥身著綠軍(jun) 裝,坐在輪椅上接受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授予的“七一勳章”。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光輝曆程,郭瑞祥既是見證者又是參與(yu) 者。作為(wei) 軍(jun) 人,他先後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1957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獎章,1988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獨立功勳榮譽章。
在黨(dang) 84年,郭瑞祥非常珍惜黨(dang) 組織給的各種榮譽。不同時期獲得的勳章,他常拿出來小心擦拭。“我要時刻擦拭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不讓它沾染一絲(si) 塵埃。”
這是“七一勳章”獲得者郭瑞祥(6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信念堅如磐石的革命戰士
【出生入死,革命理想大於(yu) 天】
16歲那年,郭瑞祥投身革命。戎馬生涯幾十年,他曆經抗日戰爭(zheng) 、解放戰爭(zheng) 的戰火洗禮,參加大小戰役戰鬥10餘(yu) 次,始終堅定不移跟黨(dang) 走,為(wei) 革命出生入死、屢立戰功。
1940年5月,在魯西南一個(ge) 叫肖渠的地方,日軍(jun) 兵分兩(liang) 路發起進攻。
“戰鬥非常激烈,戰士的鮮血染紅了溝溝峁峁。”時任新三旅八團一營一連指導員的郭瑞祥,帶領一個(ge) 排迂回到敵人後方,突襲了留守的日軍(jun) 。
盡管已經過去80多年,郭瑞祥對當年的戰鬥細節仍然記憶如昨:“我命令戰士架起機槍向日軍(jun) 掃射,日軍(jun) 圍牆裏的一批戰馬受到槍聲驚嚇,紛紛跳牆逃走了。”
“當時留守的日軍(jun) 連死帶逃,我們(men) 乘勝追擊,繳獲了十幾匹日本戰馬、一批騎兵步槍和一挺歪把子機槍,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郭瑞祥回憶。
1946年9月,時任東(dong) 明縣獨立營政治委員的郭瑞祥帶領150餘(yu) 名戰士向敵軍(jun) 發起進攻,由於(yu) 消息泄露,敵軍(jun) 增援1000多人將隊伍包圍。
戰鬥從(cong) 拂曉打到天黑,所有戰士都水米未進,多次突圍失利。危急時刻,郭瑞祥挺身而出,帶領著由黨(dang) 員、幹部等組成的突擊組,一隻手持駁殼槍,一隻手拿馬刀,第一個(ge) 衝(chong) 了出去。
講起這一段,這位百歲老兵記憶猶新:“我一衝(chong) ,戰士們(men) 跟小老虎一樣,都衝(chong) 上去了。敵人一見到這場麵,像兔子一樣,連槍都不拿就跑了,整個(ge) 敵軍(jun) 全線崩潰。”
【情報和剿匪工作功勳卓著】
1937年3月,郭瑞祥在戰亂(luan) 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從(cong) 此之後,這位農(nong) 民的兒(er) 子堅定了跟黨(dang) 走的信念意誌,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和考驗,從(cong) 未動搖。
七七事變爆發後,郭瑞祥擔任地下工作者,在複雜險惡的環境中,為(wei) 我軍(jun) 收集了大量情報。他積極在群眾(zhong) 中發展黨(dang) 員,擴大黨(dang) 的隊伍,還在1939年組織帶領40餘(yu) 人光榮參軍(jun) 。
東(dong) 明縣獨立營原本是個(ge) 地方武裝,副營長和一連長都當過土匪,加入我軍(jun) 後,土匪習(xi) 氣一直也沒有改掉,經常出現拉山頭、搞小團體(ti) 等情況。
“身為(wei) 政治幹部,我反複給他們(men) 做思想工作,耐心講解我軍(jun) 的宗旨、黨(dang) 的紀律,講明軍(jun) 隊組織紀律的重要性。”郭瑞祥回憶。同時,他狠抓部隊黨(dang) 組織的領導力、組織力和執行力,牢牢掌控住隊伍,確保部隊始終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渡江戰役後,郭瑞祥所在的二野五兵團西進貴州,開展剿匪戰鬥。1950年初,他負責對起義(yi) 部隊進行教育,宣傳(chuan) 黨(dang) 的政策及我軍(jun) 的方針,在隨時可能發生反叛暴動的情況下,完成了對官兵的改造,並很快把他們(men) 分編到了正規的解放軍(jun) 部隊,充實了我軍(jun) 力量。
這是郭瑞祥肖像(6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矢誌堅守初心的家庭標杆
【艱苦樸素,融入骨髓血脈】
走進郭瑞祥家,記者打量著“年代味”十足的房間布置,竟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角落裏的“飛人牌”縫紉機,被郭瑞祥從(cong) 貴州帶到大連。這個(ge) 已經使用了60多年的老物件,機麵上早已凸起一塊塊皮,壞了的地方用膠帶貼了一層又一層,但他仍舍不得扔。
客廳裏最惹眼的裝飾品,莫過於(yu) 一座座栩栩如生的根雕。“早些年,父親(qin) 腿腳還靈活,就到後麵山上刨樹根,一眼就能看出可以做什麽(me) ,回到家就開始雕刻打磨。”郭瑞祥的四女兒(er) 郭惠麗(li) 說。
手藝精巧的郭瑞祥,還是個(ge) 做木工的好手。椅櫃沙發等家具,都是他親(qin) 手製作,一桌一椅,都刻著歲月的印記。
離休多年,郭瑞祥始終保持著在部隊時艱苦樸素的作風。20世紀50年代部隊發的一雙皮鞋,他至今還穿著,不舍得扔掉。平時,衣服破了就自己縫縫補補,再接著穿。女兒(er) 給買(mai) 的羊毛衫,他穿了10多年,袖子破洞了就剪掉袖子改成背心繼續穿。
【優(you) 良家風,亦是“紅色養(yang) 料”】
郭瑞祥始終保持著共產(chan) 黨(dang) 人艱苦樸素、克己奉公的作風,言傳(chuan) 身教影響著子女,這種作風逐漸成為(wei) 了家風。
“我們(men) 小時候背的書(shu) 包是父親(qin) 用舊軍(jun) 雨衣做的,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親(qin) 親(qin) 手縫製的。”郭惠麗(li) 說,“父親(qin) 的一言一行,我們(men) 耳濡目染,在簡樸的生活中,尋找到應當守護並傳(chuan) 承的寶貴財富,那是我們(men) 家的‘紅色養(yang) 料’。”
離休時,郭瑞祥已是貴州省都勻軍(jun) 分區副政治委員,卻從(cong) 未利用職務之便幫襯家人,謀取私利。
郭瑞祥的6個(ge) 子女中,有5個(ge) 曾參軍(jun) 入伍,轉業(ye) 、複員到地方後成為(wei) 工人,兩(liang) 個(ge) 兒(er) 子下崗後也都自謀職業(ye) 。
“當時我在部隊當衛生兵,很久之後才偶然得知軍(jun) 長就是我父親(qin) 的老部下,他從(cong) 來不跟我們(men) 說這些,我們(men) 也沒想過要靠父親(qin) 的關(guan) 係。”郭惠麗(li) 說。
“花一份錢就隻打一人份的飯,不要占公家便宜。”每次家人去食堂打飯,郭瑞祥都要反複叮囑。
郭瑞祥給兒(er) 孫們(men) 立下一條家訓:永遠不給黨(dang) 和國家添麻煩。
郭瑞祥在大連家中讀書(shu) (7月7日攝)。新華社發(劉丹 攝)
政治本色不褪的離休幹部
【保持頭腦與(yu) 思想的自我革新】
打開古樸的書(shu) 櫃,《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shu) 格外引人注目。
離休之後,郭瑞祥堅持理論學習(xi) ,相關(guan) 的書(shu) 籍翻了又翻。他認為(wei) 隻有堅持學習(xi) 黨(dang) 的最新理論,才能在政治上跟緊時代的步伐。
隨著年齡的增長,原先隻戴老花鏡看書(shu) 的郭瑞祥,現在還得右手拿著放大鏡。
郭瑞祥心係黨(dang) 、國家和軍(jun) 隊事業(ye) ,為(wei) 了第一時間了解黨(dang) 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晚飯後他都會(hui) 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新聞聯播》;從(cong) 報紙關(guan) 注到的新聞和照片,他都工工整整地剪下來,貼在一起。
憑借豐(feng) 富的政治工作經驗,郭瑞祥不但自己學,還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學。
身體(ti) 允許的情況下,郭瑞祥積極參加幹休所組織的ky体育官方网學習(xi) 活動,鼓勵其他老幹部、老黨(dang) 員堅持學習(xi) 、與(yu) 時俱進。
在爺爺的言傳(chuan) 身教下,孫子郭宇光已經向黨(dang) 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爺爺經常和家裏人交流學習(xi) 的心得體(ti) 會(hui) ,時不時還會(hui) 出題考考我們(men) !”他說。
【不計個(ge) 人私利,積極發揮餘(yu) 熱】
離休後,家裏和幹休所是郭瑞祥活動最多的場所,在這片“小天地”裏,他堅持從(cong) 大局出發,積極作出自己的貢獻。
鄰裏出現矛盾的時候,他總是主動靠上去做工作,疏導人員思想,化解鄰裏糾紛。
郭瑞祥關(guan) 心、支持幹休所的工作,積極為(wei) 幹休所發展建言獻策。在如何建設先進幹休所、提高老幹部生活質量、解決(jue) 老幹部和遺屬實際生活困難等方麵,他提出的很多建設性意見都被所裏采納。
此外,郭瑞祥還關(guan) 注幹休所人員的思想情況,引導他們(men) 不斷提高思想覺悟,自覺做到政治上清醒、立場上堅定、思想上合格。
郭瑞祥在貴州工作時期的資料照片(1950年攝)。新華社發
延伸閱讀
“七一勳章”獲得者|郭瑞祥:戰鬥英雄 矢誌堅守初心的紅軍(jun) 戰士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 101歲的遼寧省軍(jun) 區大連第十六離職幹部休養(yang) 所離休幹部郭瑞祥:“我要繼續為(wei) 黨(dang) 的事業(ye) 奮鬥!”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