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杭州人謝阿姨已經退休,是杭州萬(wan) 家星城小區的老住戶。沒事的時候,她喜歡到社區黨(dang) 群活動室練練毛筆字。一說起這些年小區的變化,謝阿姨笑得合不攏嘴,尤其是有三件事,讓謝阿姨高興(xing) 不已。
小區門口設置斑馬線,是讓謝阿姨高興(xing) 的第一件喜事。
公交車站雖然就在小區對麵,但小區居民從(cong) 前總得繞道十字路口,多走好多路。“沒斑馬線,蠻不方便,有人橫穿馬路,很危險的。”謝阿姨說。
謝阿姨和居民們(men) 找到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章麗(li) 萍,希望社區能出麵解決(jue) 這一出行難題。到底管不管用?謝阿姨心裏也沒有譜。
“既然大家這麽(me) 信任我,我一定想辦法把事辦成。”章麗(li) 萍快人快語,是個(ge) 熱心腸。
章麗(li) 萍通過街道向交管、城管等部門反映這一情況,經過多次溝通,斑馬線在小區門口建成了。後來,又設置上了紅綠燈,更安全了。
“現在,可以通過斑馬線,直接到對麵車站坐公交,再也沒有人亂(luan) 穿馬路了,既安全又方便。”謝阿姨稱讚道。
小區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是讓謝阿姨高興(xing) 的第二件喜事。
謝阿姨老伴有高血壓,可小區沒有衛生服務站。老伴每次拿藥,都需要騎電瓶車,到原來居住地方的衛生服務站去。
“我們(men) 平常有個(ge) 感冒發燒、買(mai) 個(ge) 藥,也隻能到附近藥店買(mai) ,藥店是沒啥個(ge) 優(you) 惠。”謝阿姨一直希望,自己的小區能有一個(ge) 衛生服務站。
章書(shu) 記把這件事記在心上。“我小區年輕人比較多的,老年人的比例相對少,衛生醫療資源覆蓋有個(ge) 先後統籌的問題。”
前段時間,聽說附近有一個(ge) 老小區搬遷,他們(men) 的衛生服務站正好要找新的點位落點,章書(shu) 記趕緊向上級申請,把衛生服務機構引進小區來。
現在,衛生服務站已經開始在小區內(nei) 動工裝修了。“我每天都要過去看看裝修進度,”謝阿姨拿著手機說,“瞧,我們(men) 業(ye) 主群裏又在討論這個(ge) 事呢,大家都盼著社區服務站盡快建好。”
章書(shu) 記對謝阿姨說,“以後,咱們(men) 衛生服務站不僅(jin) 可以買(mai) 藥,還能線上問診、遠程看病,請名醫到咱們(men) 家門口看病呢。”
要建圖書(shu) 館是讓謝阿姨高興(xing) 的第三件喜事。
謝阿姨戴著眼鏡,喜歡讀書(shu) ,“基本上,我一個(ge) 月要去一趟圖書(shu) 館。因為(wei) 圖書(shu) 館離得遠,我一次借20本書(shu) 。書(shu) 很沉,我得拿個(ge) 大袋子背回來,下個(ge) 月背回去,再借20本背回來。”
前兩(liang) 天,謝阿姨聽說,小區旁邊會(hui) 有一個(ge) 圖書(shu) 館了。
“謝大姐說的圖書(shu) 館是24小時書(shu) 房,到時候,在這裏就可以自助辦證、借還圖書(shu) 。”章麗(li) 萍說。
這些喜人變化,讓萬(wan) 家星城的謝阿姨和居民們(men) 喜笑顏開。“接下來,我們(men) 將借助數字化等新技術、新形式,通過打造未來社區,進一步提升廣大居民的文化生活獲得感,這也是學黨(dang) 史、辦實事的一種體(ti) 現。” 章麗(li) 萍說。
臨(lin) 別,謝阿姨仍拉著記者的手說:“我們(men) 趕上了好年代,生活蠻幸福的!”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