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優秀縣委書記風采丨“萬家樂”書記——記山西天鎮縣委書記王建江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王建江(左二)就規劃建設長城文化展覽館進行實地調研。

王建江(左二)就規劃建設長城文化展覽館進行實地調研。

  時至盛夏,山西天鎮縣卻有著別樣的涼意。走進“萬(wan) 家樂(le) ”移民新區,寬敞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和文化廣場映入眼簾,一排排灰白相間的六層小樓隨著蔥蘢的花木延展開去,“走出大山天地寬,勤勞建設新家園”的標語赫然在目,映照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

  2019年,10232名群眾(zhong) 從(cong) 大山上的土窯洞易地搬到縣城,完成“萬(wan) 人大遷徙”,天鎮從(cong) 此擺脫了困擾世代的貧困。

  改變不止於(yu) 此:“爛河灘”變成水光瀲灩的“鳥天堂”;“空心村”變成長城腳下的網紅“打卡地”;光伏扶貧項目惠及4.4萬(wan) 貧困人口……

  推動山鄉(xiang) 巨變的“頭狼”,就是山西天鎮縣委書(shu) 記王建江。

  “一定讓搬出土窯洞的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

  5年前,王建江初到天鎮時,擺在他麵前的是這樣一幅光景:北部橫亙(gen) 陰山,“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南部山區,“一個(ge) 窯洞擠三代,一件布衣穿四季,一顆藥片治百病,一頓細糧過新年”。深度貧困如陰霾一樣籠罩著這裏。

  窮家難當!重重困難,像一副沉重的擔子,壓在這位新到任縣委書(shu) 記的肩上。

  “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首要民生工程,對全縣來說,更是一個(ge) 重要發展機遇。”王建江說。

  夜深了,縣委大樓書(shu) 記辦公室的燈依然亮著。王建江伏在案頭,翻看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易地搬遷扶貧的講話,心中有了一個(ge) 大膽的想法:把深度貧困村的百姓搬到縣城!

  將想法落地,談何容易,但王建江毅然選了一條難走的路。搬遷的第一道坎兒(er) ,就是幹部群眾(zhong) 的抵觸情緒。

  縣裏拿出的搬遷方案是將所有“一方水土養(yang) 不起一方人”的貧困村村民整體(ti) 搬到縣城。對此,不少群眾(zhong) 心存疑慮:“我們(men) 祖祖輩輩住在山裏,搬到下邊我們(men) 吃啥喝啥?”一些鄉(xiang) 鎮幹部也覺得,動員群眾(zhong) 難,日後管理難,就近搬遷更好。縣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張海燕對此記憶猶新:“當時很多幹部都不理解,覺得負擔太重。”

  群眾(zhong) 故土難離不願搬,幹部怕引發矛盾皺眉頭。但這些都沒有動搖王建江的決(jue) 心。

  2017年5月13日,一場對全縣實施易地搬遷意義(yi) 重大的會(hui) 議在米薪關(guan) 鎮召開。王建江召集米薪關(guan) 、賈家屯、趙家溝、南高崖4個(ge) 鄉(xiang) 鎮的黨(dang) 委書(shu) 記、鎮長,以及縣委縣政府負責易地搬遷的幹部全部參會(hui) 。

  時任南高崖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的牛建偉(wei) 先開口了:“我們(men) 21個(ge) 村中,有12個(ge) 村符合搬遷條件。你就說離鄉(xiang) 政府最遠的村,開車過去要2小時,交通不便,水也沒有,住的那土窯洞快塌了,每次下雨我們(men) 都不放心,得去村裏看看。”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最後算下來,全縣需要搬遷的人數在1萬(wan) 人左右。

  “咱們(men) 再來算算,在縣城建一個(ge) 萬(wan) 人搬遷社區,與(yu) 就近搬遷相比,成本差多少?”王建江看討論越來越深入,不自覺把腿盤上了凳子——這是農(nong) 民出身的他一直保留的習(xi) 慣。

  王建江和幹部一起算土地賬、成本賬、房產(chan) 賬、收入賬,思想疙瘩一個(ge) 個(ge) 解開,飯菜熱了又熱,會(hui) 議從(cong) 早晨一直開到下午5點……

  2019年4月21日上午,天鎮縣“萬(wan) 家樂(le) ”移民小區內(nei) 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入住正式啟動。新區集中安置28個(ge) 整村、58個(ge) 插花村、10232人。與(yu) 鄉(xiang) 村就近安置相比,節省土地1768畝(mu) ,水電路網集中配套,節省成本9300餘(yu) 萬(wan) 元。

  就在這個(ge) 檔口,新問題又冒了出來:有的村民牽著牛進了小區,有的不放心村裏的地,每天跑回村裏看……幹部們(men) 犯了愁。

  “安居樂(le) 業(ye) ,隻有樂(le) 業(ye) ,才能搬得下、穩得住。”王建江深知就業(ye) 對老百姓的重要性,提前對工作做了“加法”——移民新區對麵15萬(wan) 平方米的扶貧產(chan) 業(ye) 城已經建成,招商引資正在以最快速度推進。

  “全縣派出多個(ge) 小分隊,逐個(ge) 攻破難關(guan) 。”縣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張建明回憶,那段時間幹部們(men) “拚”了。

  無論烈日還是暴雨,王建江帶領全縣幹部奔跑在村民家中、建築工地、企業(ye) 車間,加足馬力解決(jue) 移民的“飯碗”問題——

  全縣組建黨(dang) 政招商考察團,北上首都、轉戰邯鄲、南下太原、奔赴岢嵐,引進35家加工企業(ye) ,創造就業(ye) 崗位6000餘(yu) 個(ge) ,招引了大偉(wei) 嘉生態循環金豬、東(dong) 瑞集團葡萄酒莊、恒宗藥茶產(chan) 業(ye) 園等一批“億(yi) 元級”產(chan) 業(ye) 項目。

  為(wei) 解決(jue) 搬遷群眾(zhong) 普遍沒有技能的新難題,王建江又和包聯市領導到定點扶貧單位——國家人社部找出路,建成全國首家人社扶貧技能培訓基地,為(wei) 提升“天鎮保姆”、鍛造“天鎮工匠”打開通道。他還主持起草《天鎮縣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綱要》;倡議對全部學員實行免費培訓、用餐、住宿、推介就業(ye) 、辦證“五免”服務;圍繞5500餘(yu) 個(ge) 用工崗位,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就業(ye) 率不斷提升。

  如今,走進萬(wan) 家樂(le) 扶貧產(chan) 業(ye) 園區,一個(ge) 個(ge) 高大的扶貧車間整齊排列,生產(chan) 車間裏隆隆的機器聲不絕於(yu) 耳,工人們(men) 正緊張有序地忙碌著。誰能想到,“土坷垃裏滾了大半輩子”的農(nong) 民,竟能進了工廠掙工資!

  “老百姓期盼的事,再難也要幹”

  作為(wei) “一線總指揮”,重點工作抓哪些,考驗著縣委書(shu) 記的決(jue) 策能力。王建江作決(jue) 策,有一個(ge) 重要的判斷標準:是否有利於(yu) 百姓。“就天鎮而言,脫貧攻堅辦大事,必須解決(jue) 好‘難不難’和‘服不服’的問題。”

  “霞煙映碧水,千鳥逗河蓮”,這兩(liang) 年,來天鎮的遊客明顯增多了。每年11月前後,赤麻紅嘴鴨、扁嘴鴨、大雁、黑水鳥等在此聚集,南洋河成為(wei) 鳥類愛好者的“觀鳥聖地”。

  南洋河位於(yu) 永定河上遊,由西向東(dong) 橫穿天鎮縣境,境內(nei) 長度62公裏,流域麵積1148平方公裏,是天鎮的母親(qin) 河。然而過去的南洋河,河道汙染嚴(yan) 重,垃圾和建築廢料堆積,“臭氣與(yu) 蚊蠅齊飛,汙水與(yu) 爛泥一色”,被人們(men) 稱為(wei) “爛河灘”。

  “好生態是老百姓最關(guan) 注的焦點、最直接的感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搞生態治理,對深度貧困的天鎮難不難?群眾(zhong) 對縣委政府的重大決(jue) 策服不服?我覺得,老百姓期盼的事,再難都要幹。”

  王建江仍記得,作出治理南洋河的決(jue) 定,並不容易。首先是資金從(cong) 哪來,一直困擾著他。

  辦法總比困難多。王建江三赴北京,和企業(ye) 家一起算長遠賬、子孫賬,算綠水青山、金山銀山賬,最終躋身永定河流域重點項目。在萬(wan) 家寨水務控股集團掛牌的第一天,他抱著圖紙、方案,汗流浹背上門爭(zheng) 取項目。陳耳東(dong) 董事長握著他的手動情地說:“我們(men) 一開張你就上門了,這樣的縣委書(shu) 記不支持不行。”通過招商引資,天鎮引進永定河股份公司投資80%、政府投資20%,並爭(zheng) 取到社會(hui) 、銀行融資等支持,南洋河整治項目順利開工。

  南洋河項目用3年時間完成核心區生態治理,綠化岸堤22公裏,恢複濕地1.4萬(wan) 畝(mu) ,造林綠化、建設用工和後續管護讓835名貧困群眾(zhong) 直接增收。目前接續推進的三期工程完成後,將在沿河5鄉(xiang) 鎮、61公裏呈現“百裏綿延、碧波蕩漾”的生態美景。

  群眾(zhong) 事,無小事。南洋河整治的過程,讓王建江更加堅定“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也發現了文旅扶貧的路子。

  “我的家,李二口……”,每天上午,天鎮縣李二口村頭的大喇叭都會(hui) 播放悠揚的村歌。村內(nei) 古樸的長城風格建築,與(yu) 山上綿延的長城遺址遙相呼應。

  “你看我們(men) 村美不美?以前我們(men) 連米麵都吃不上,現在靠旅遊致富,家家都買(mai) 了車!”說到村裏的變化,李二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江臉上滿是自豪。

  2017年9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麵對這個(ge) 重大機遇,王建江曾經疑惑過:“在長城腳下髒亂(luan) 差、底子薄的李二口搞文旅扶貧行不行?在遠離縣城的空心村建文化場館對不對?”經過反複研判,王建江最後拿定主意,要快速推進、高標準建設李二口長城民俗文化村,僅(jin) 用1年時間建成完工。

  “為(wei) 了搶抓機遇、盡快完工,王書(shu) 記當起了‘包工頭’,親(qin) 自督導工程進度。”逯家灣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賀占軍(jun) 當時是縣脫貧攻堅指揮部的一員,經常跟著書(shu) 記進村入戶調研。“王書(shu) 記處理公務常常到晚上,但即使是半夜十一二點,他也要去李二口看看。”

  因為(wei) 大膽謀劃、大膽決(jue) 策,在2019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前1年,李二口已經建成民俗村落和四個(ge) 文化展館,成為(wei) 國家長城文化公園“首都看山西”的第一地標。

  就這樣,昨日的“空心村”變成了今天長城腳下的網紅“打卡地”。今年4月,首屆李二口長城文化節舉(ju) 辦,日客流高峰達3.5萬(wan) 人次,推動去年旅遊經濟收入上到7.18億(yi) 元。

  把光伏扶貧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突破口,建成光伏扶貧電站6.48萬(wan) 千瓦,年收益3800萬(wan) 元,實現了“曬太陽”到“種太陽”的轉變;堅持“以種帶養(yang) 、以養(yang) 促種”的融合發展理念,大力提升全省單體(ti) 最大奶牛養(yang) 殖園區中地生態牧場,帶動3000戶群眾(zhong) 穩定增收;建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125個(ge) 村級服務點,網絡銷售農(nong) 副產(chan) 品3400萬(wan) 元,電商交易額1.54億(yi) 元,促進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聚焦群眾(zhong) 所需所盼,一個(ge) 個(ge) 問題得到破解、一件件實事逐步落地。

  “‘頭狼’就要奉獻犧牲、蹚水探路”

  “一群狼踏著沒膝積雪尋找食物,領頭的狼不僅(jin) 要有奉獻犧牲精神,也要有蹚水探路的勇氣,更要樹立全局觀,一心為(wei) 公帶領群體(ti) 團結協作,不能單打獨鬥。”這是王建江給全縣副科以上幹部講黨(dang) 課時的形象比喻。

  談到王書(shu) 記,幹部們(men) 不約而同給出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超前決(jue) 策、工作很“拚”。而這兩(liang) 個(ge) 特質,正是“頭狼”血性的集中體(ti) 現。

  如何像“頭狼”一樣把好方向、作好決(jue) 策?王建江拿出了自己的工作秘訣——從(c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中把握政策前瞻性。

  多年政策研究室的工作經曆,練就了王建江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擔當不是盲目擔當”,每晚,他都要拿出時間,專(zhuan) 門研究政策文件的內(nei) 涵深意,“政策從(cong) 醞釀到出台,有一個(ge) 時間差。如果等到紅頭文件下來,發展機遇就錯過了。”

  超前決(jue) 策,讓天鎮幾次能夠搶抓機遇、規避風險。

  2017年,麵臨(lin) 搬遷群眾(zhong) 故土難離搬不出、沒有產(chan) 業(ye) 穩不住、產(chan) 業(ye) 資金花不出的困局,縣裏能不能用種莊稼的錢“種車間”“種廠房”?敢不敢在政策文件出台之前拿主意、做決(jue) 策?王建江帶領縣委中心組反複研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把握趨勢、超前謀劃、大膽決(jue) 策,以敢為(wei) 人先的勇氣開工建設“萬(wan) 家樂(le) ”扶貧產(chan) 業(ye) 城;在國家提倡支持扶貧車間的正式文件出台後,產(chan) 業(ye) 城一期已經完工,16家勞動密集型企業(ye) 已經落地。

  2020年大年初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一名大學生從(cong) 武漢返回天鎮過年,且出現疑似症狀。在全國還沒有出台大規模實施封閉小區等政策時,王建江頂住壓力,當即決(jue) 定封閉大學生所在小區,同時協調農(nong) 超為(wei) 小區居民送菜送日用品,平穩度過了疫情最凶險的時期。

  周圍幹部說起王建江的“拚”勁兒(er) ,“沒人能比過他!”

  拿調研來說,他認為(wei) “調研不隻是田間地頭走一走、在人民群眾(zhong) 麵前晃一晃、電視上麵露一露,最重要的是出成果、出辦法。”5年來,王建江走遍了全縣120個(ge) 貧困村,為(wei) 了能夠破解問題,每次調研結束後,他都要召集幹部討論,常常叫上退休的老幹部、老專(zhuan) 家,力求把問題研究透、琢磨透。

  “每天工作到半夜,是他的常態。他的生活被工作填滿,午休也常常是在下鄉(xiang) 調研的路上。”賀占軍(jun) 說。

  “當幹部,就得有奉獻犧牲精神。一個(ge) 人一輩子工作年限不是很長,如何把作用發揮好,通過自己平生所學,拿出成果,讓老百姓享受到,是我們(men) 的責任和使命。”麵對繁重的脫貧任務,王建江常常這樣鼓勵幹部。他提出一線選兵、練兵、帶兵、用兵,5年來,195名年輕“頭狼”脫穎而出。

  “既要當好車把式,又要當好駕轅牛”,在王建江的帶領下,天鎮幹部心往一處想、勁兒(er) 往一處使。5年間,天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天鎮126個(ge) 貧困村全部退出,1.94萬(wan) 戶4.73萬(wan) 人穩定脫貧,實現貧困縣順利摘帽。

  7月5日,天鎮縣遭受冰雹暴雨襲擊,農(nong) 作物受損嚴(yan) 重,部分區域接近絕收。在接受“全國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表彰返回縣裏後,王建江顧不上休息,徹夜研究,第二天一早奔赴受災一線……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新時代優(you) 秀縣委書(shu) 記風采】

發布時間:2021年07月21日 15:5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